中关村卖场遭清洗 个体网店创业再起风云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1-10-21

  为了重拾昔日光辉,海淀区政府对中关村电子卖场曾进行多次整改,淘汰现有的柜台、摊贩式经营模式,着重引入高科技、金融等高端企业,对片区进行重新布点,功能往展示、咨询、体验等方向转移。将腾空的办公区域租借给科技、创意文化企业,颇有“力挽狂澜”的架势。

  此番调整更多的是侧重在“外包装”上花功夫,所谓的“卖场商场化”打着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旗号,实为调整卖场盈利架构,只为提升卖场租金收入为依归。对电子卖场的行为整顿已流于形式,譬如统一着装、行为规范、店面招商等形象公关,可以说是难觅约束力的踪影。这边传统卖场在整顿,他们的老对手也没闲着。

  淘宝与中小商家的角力刚宣告结束,其他早已虎视眈眈的电商平台已成围攻之势。推出众多入驻优惠政策、投放庞大的营销资源、承诺提供稳定有保障的平台服务,不一而尽,只为争抢优质客源,制造视点,在强大的舆论氛围当中力求突围而出。这些线上的电子商务大鳄都是中关村这种传统模式卖场的强大对手。

  当年借互联网兴起的东风,各种电子卖场如一夜拔起,纷纷集聚围拢,北有中关村,南有石牌村,几乎每天都是人头攒动,货如轮转,风光一时无两。即使后来的电子商务崛起,大家也是“河水不犯井水”各做各的,凭的就是“一条线”的区别。线下的电子卖场产业集聚,选择众多,可以现场查看、测试,即买即得;线上的电子商务平台只能“隔空取物”,看得见却摸不着,更遑论试用,轻轻点击一下,等个三五天才看到“庐山真面目”是常事,售后或退换货更是另外一块心头大石。

  岂料今天时移世易,当年尚有“一线之隔”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开始掠夺式的渗透、扩张。虽然快递业务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几大电子商务巨头仍未满足,纷纷组建自家的快递团队,改善货物仓储、运输,将整个物流的关节全部打通。早上下单,晚上收货;晚上下单,次日收货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买回来看着不爽,用着不舒服可以直接来个“无理由退货”。短短数年间已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多轮发展,虽说当中多少仍存在一些不足,但相较电子卖场那种传统的经营方式,优势之处甚是明显,更有甚者戏谑,“敢走进中关村之人,必定浑身是胆,至于能否全身而退,那另当别论”。

  中关村此次调整的主题是“转型”,而非“升级”。自6月份中关村太平洋卖场关张以后,目前只靠海龙、鼎好、科贸三家支撑局面。按照海淀区最近发布的中关村业态调整规划显示,年内中关村电子卖场的商业面积将要下降至50%以下,全面提升进入门槛,一改以往低端产业形象,目的就是要把一些不成规模、气候的中小卖家清扫出去。

  那些在中关村“身经百战”的中小卖家纷纷转投电子商务平台的怀抱,趁着淘宝新规风波过后,各大网购平台推出众多优惠措施之际,从线下转向线上发展。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专家中国诺网nuo.cn表示,虽然都是做电子产品的买卖,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存在挺多差异。以诺网旗下的商舰业务为例,最近众多中小商家购买空间、域名、邮箱的等业务,为网店开张罗致工具,虚拟工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有别于以往现买现卖的现实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平台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部分业务操作都在虚拟空间当中开展的,为了让顾客降低这种虚无的感觉,给商品做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介绍、提供完善的在线咨询和售后服务是必不可少的。

  经过20多年时间从一条名副其实的小村发展至今,中关村在这经济十字路口是走是留,其实大家心中早有定论。昔日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头衔渐渐已经变质,山寨色彩却渐加浓厚。单纯的只以一个地名论,中关村依然会保留,只是“改头换面”之后的中关村到底是卖什么,就无从推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