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域名抢注乱象 行业失序泡沫渐现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1-11-10

  “’.中国’域名现在很受欢迎,从年初开始,每个月的注册量都在增加。”一位域名注册中介机构的负责人在谈及“.中国”中文域名的行情时,颇有几分兴奋之情。根据不完全统计,单纯就今年时间范围内分析,“.中国”域名的注册量,正以平均每个月20%的速度快速增长,国内的一些大中型企业都已经在第一时间注册了中文域名。这些是否就能反映国内中文域名市场供需两旺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IE7浏览器普及以后,中文域名的使用范围得到深度拓展,基于Windows系统在中国操作系统市场上压倒性的份额优势,从这个侧面上可以看出,在国内的互联网上,如果需要通过中文域名直接访问相关网站已经不构成任何实质性技术障碍。

  自从技术渠道被打通以后,无论是自用还是出于炒作买卖之用,中文域名市场再一次唤起“米农”敏感的职业触觉。自2009年11月16日,CNNIC正式接受中文域名的申请开放以来,周杰伦、宋祖英等明星域名首日就被抢注一空,甚至还出现福建的“米农”组团出击,先后抢注“.中国”域名达10万个的夸张现象。根据当时的网络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网友表示更愿意使用中文域名,其中的不少人士甚至表示,准备申请一个中文域名以作备用,既能方便访客登录,更能彰显企业品牌文化,对于企业对外形象的维护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其后,在福州举行的一场大型中文域名拍卖会上,300多个中文域名,只有25个确认成交,成交率不足10%。看来中文域名陷入“内热外冷”的尴尬境地。

  有别于类似集邮等传统投资项目,域名投资并不兼备收藏鉴赏功能。作为一串只存在于虚拟空间的字符,持有者须按时续费才能继续使用。“米农”在将域名出手之前可能将会需要度过一段长时间的持续续费过程,在获得高额转手费用之前须首先承担长期投入的风险。但不少“米农”对此却表示并不在意,“中国目前有4000多万中小企业,鉴于汉字表达的特性,企业商号的重名率非常高,只要抢注域名成功,不怕没有企业不要”,一名“米农”说道,“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相较于转手后的高额回报,目前的续费费用就是九牛一毛”。

  在域名注册管理领域,目前国内遵循国际通行做法,即先注册先拥有,国内知名域名注册机构中国诺网nuo.cn表示。这一点跟商标注册的法律规定不同,在我国如果用名人的名字注册商标,通常会遭到商标局的驳回。若果通过已注册中文域名查询网站搜索即可发现,类似孔子、秦始皇、莎士比亚,甚至是奥巴马等中外古今名人的中文域名均已被抢注,可见在中文域名的注册方面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

  鉴于目前国内投资渠道有限,而面对经济利益的巨大推力,不少“米农”在域名炒卖领域大有一展抱负的态势。前不久,针对一个具有争议的域名GoogleBaidu.com,美国国家仲裁论坛决定将该域名授予谷歌公司。通过Whois查询的结果显示,这个具有争议的域名原持有者是上海浦东新区名为“wanglun”的国内“米农”在2004年5月注册的,虽然已经历经7年的风雨,终究抵不过因争议带来的麻烦,被谷歌公司指责恶意注册并使用该域名,最终面临被迫转让的命运。此例或许给时下热衷域名炒卖的“米农”一个冷思考。

  虽然目前国内对中文域名的注册条件相当宽松,但并不能因此就以为一旦注册成功就一本万利,高枕无忧。譬如“孔子”的中文域名,如果该域名的应用让孔子后人认为对孔子及其后人的名誉权构成侵害,就有可能因侵害他人名誉权而遭起诉。对于其他名人的中文域名也同样面临如此困境。虽然投资名人中文域名的回报率可能很客观,但面对名人较强的法律维权意识,这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潜在风险。

  而且在拉丁字母系域名已经广泛应用的今天,政府单位、大型企业、行业人士注册中文域名更多意义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权,而非作为主要的网页登陆入口来应用的。面对中文域名使用需求明显不足,但注册量却直线上升的怪像,当中含有多少人为推高的行业泡沫不言而喻,距离行业理性回归的时刻或许不远了。据统计,占绝对统治地位的“.com”域名的注册量已占全球域名注册份额的75%,马上就迎来突破1亿大关的历史性时刻。在公众已经对拉丁字母域名使用习惯根深蒂固的当下,要提高中文域名的认可度尚需从国家层面投放更多的资源去完成。这些“资源”除了投放在传统意义上的普及推广以外,更须注意到是在超前立法意识方面的重视,在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方面需要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