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贷款企业宜信估值或超5亿美元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1-12-09

  “宜信的坏账率、总贷款规模、风险补偿基金规模,这些究竟是什么样的?是否能向社会公开?”唐宁在2011年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年会上,被一位同行连续两次甚至有些气势汹汹地追问。

  但面带微笑的他像往常一样,始终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从规模上,唐宁领导的宜信公司在中国P2P贷款行业“一骑绝尘”。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曾经供职投行的唐宁,于2006年正式开办了这家公司。5年间,宜信网点遍布国内三十多个城市,员工接近7000人,成为“个人对个人”(Peer to Peer,点对点,下称P2P)贷款平台服务模式在中国的“最大赢家”。

  最新的消息是,这个生意已经价值五亿美金。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一年前获得凯鹏华盈千万美元级别融资的基础上,今年国庆前,宜信已经正式获得了来自IDG和摩根士丹利的第二轮投资。这次,投资机构对宜信的估值高达五亿美金。

  但在得到资本认可的同时,唐宁却面临着来自公众、同行和监管层的质疑。迄今为止,宜信仍然没有获得一张合法经营金融业务的牌照。银监会9月16日专门发文,对“人人贷模式”进行了七大风险提示。爆发于温州的高利贷危机更加深了公众对民间借贷市场的担忧。

  以个人借款、个人贷款为基础的“P2P”会不会演变成另一场“隐形高利贷”?在“狂飙突进”的商业扩张中,P2P平台究竟有怎样的“独门”手段,管理住这些不被银行“认可”的客户?违约损失究竟由谁承担?P2P模式到底是“满足”微金融需求的“利器”,还是如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白澄宇在微博中所说,是“一种金融服务无奈的倒退”?

  在对核心数据“遮遮掩掩”、“讳莫如深”的背景下,“P2P”行业老大宜信是否隐藏着风险?又如何将这一新型行业引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借五万元

  李锡(化名)是一个在北京开店的男士。小店正缺少一笔周转资金,资金需求量只要五万元,期限一年,但是又没有足够的抵押物。银行肯定不会给他放款,因为没有抵押物,而小额贷款公司,其放贷下限一般是三十万。

  这个尴尬状况有望得到缓解。一家名为宜信的公司正在瞄准这种介于信用卡和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缝隙”市场。

  宜信公司创始人唐宁对本刊记者表示,宜信主要做的,是为之前没有得到正规金融机构覆盖、没有办法获得资金的用户建立信用,并为其筹措资金。这些用户主要是小微企业主,兼职创业者,以及想要参加培训的学生。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创业、提升自己。

  李锡就是其中之一。要想获得资金,李锡首先要在宜信的网上平台提交六个有效联系人、六个月的银行流水账单,并申请一笔贷款,希望它对自己的资质进行审核。随后宜信旗下的宜信普惠的信用审核人员来到他的小店进行盘点。根据所在公司的注册资本和个人信用状况,宜信会确定不同的服务费用。在信用审核通过之后,李锡就可以获得这笔贷款。

  但李锡所需要的资金并不是由宜信直接放贷。他还需要签订一张债权合同,合同上的放贷者是一个个人,他就是唐宁,宜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了避嫌,宜信普惠的法定代表人并不是他,但他拥有宜信惠民的股权。

  唐宁表示,事实上合同的转让方也可以是其他人,但以唐宁账户为中介的贷款规模占总规模多大比例,唐宁没有透露。

  在签订完债权合同以后,李锡将会获得由唐宁个人账户划转来的资金。从此之后,每月将要偿还一定量的本息。

  根据记者致电宜信信贷部某业务员获得的数据,如果借款人所在的公司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下,利率加服务费很可能在月息2.3%以上,折合年化利率27%。如果借款人所在公司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以上,则只需要付出月息1.4%,年化利率在17%左右。

  宜信内部员工称,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收取的服务费用从1%到10%不等。而唐宁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借款方的平均收费费率约占借款额的10%。

  一位北京P2P贷款公司负责人表示,据他估测,宜信客户的综合融资成本在25%以上。与此同时,同在北京的张旺(化名)有五十万闲置资金,他正在寻找投资渠道。张旺找到了宜信财富,另一家由唐宁控股的公司。他同样通过宜信平台提交申请,跟宜信财富签订一份合同,委托宜信财富替他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

  宜信财富“找”到了宜信普惠,宜信普惠负责把十到二十个跟李锡有相同需求的人打包成债权合同包。这个债权合同包被分散为两个部分,分别转让给两个跟张旺类似的人,这是宜信独特的贷款分散和风险分散机制。

  张旺会知道李锡们的身份证号码、期限、金额、利率以及资金用途。在签订完合同之后,他们把资金划拨到唐宁的个人账户。原来唐宁与借款人签订的合同,将交由投资者保管。

  根据期限不同,宜信提供不同的产品。投资者获得的年化利率在10%到12%之间。事实上,合同中这样表述,“预期收益率是预期收益减去服务费用”。

  在合同中,投资者可以选择每次收到本息之后,由宜信财富代表投资者进行再次循环出借。这意味着宜信把收到的还款再一次进行放贷。每月,宜信会给投资者寄送债权清单,投资者能知道自己的债务人变成了谁。

  而到期还款时,扣除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之后,资金会回收到投资者的账户。宜信的投资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集中在10%至12.5%,收益相对固定。

  对于出借人,宜信也会收费。宜信内部员工透露,出借人的规模以十万起,收费平均为年化1.2%至1.5%,随着资金规模的上浮有不同程度的减免。

  唐宁证实了这一点:宜信公司向双方收费。

  不过,宜信收费最主要来自于借款人,相对于同行来说,宜信收费要高很多。线上P2P普遍采用用户自定利率策略,向借款人收取2%到4%的费用。宜信平均费用则高达10%左右。这个服务费与客户所能获得收益相差无几,相比之下,银行的利差一般为3%至4%。

  但唐宁表示,宜信模式拥有更加主动、更加细致的审核办法,同时线下的扩展和销售队伍需要更多的软硬件成本。

  这种由宜信开创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发展迅速。成立五年,宜信已经发展为全国布点三十多个城市、员工近七千人的庞然巨物。宜信内部员工透露,宜信平均借款规模在四万到五万之间。唐宁曾经公开表态,宜信拥有超过六万借款人。据此推算,其总贷款规模目前已经超过20亿元。

  真假P2P

  类似于宜信的这种生意还有三十多家同行,但他们大多采用截然不同的手段和平台。

  事实上,他们大多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进行撮合借贷双方,用户双方直接签订电子合同,他们向借款人收取2%到4%的费用。这种利用互联网技术连接个人与个人,绕过银行这一吸存放贷的传统媒介,进行点对点资金融通的模式,发端于英国。

  这一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甄别和控制风险,降低点对点个人贷款服务以往所需要的大量人力和硬件成本。目前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复制者以拍拍贷、人人贷为代表。前者是公认的中国最早开展网络P2P贷款的“鼻祖”。

  拍拍贷创始人之一胡宏辉对记者表示,“目前拍拍贷已经积累了约五十万注册用户,每月交易量在1000万元左右,平均贷款规模在8000至9000元”。

  与宜信不同的是,拍拍贷完全复制了英国线上P2P的模式,要求用户在线上发布资金需求,自主确定利率和期限,自主成交,仅仅鼓励而不强制分散投资,也不进行线下主动审核。他们主要根据用户格式化填写的资料进行电话审核。同时,其审核带有基于网络社会的特色,普遍延伸到SNS账户等领域。

  尽管网上和线下都打着P2P的旗号,但业界对两者之间究竟谁是真正的P2P存在严重分歧。

  唐宁在内部不愿意把宜信跟拍拍贷、人人贷这些网络借贷平台归为同一类。“因为从规模、操作方式、平台介入程度上,都不是同一种东西。”宜信内部员工这样表示。

  目前宜信的平均客户出借规模在50万到100万之间,相比之下,其他线上P2P的借款人规模跟出借人规模基本相近,都在8000至9000元左右。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P2P的根本性原则是让借贷双方拥有自主决定利率、期限等交易信息的权力,并能脱离平台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交易。从这些标准上看,宜信的线下P2P一个也不符合。”

  “在这种线下P2P普遍使用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中,还隐藏着很大的操作风险。”他说。

  其中最大的风险,即是宜信在债权合同转让过程中,存在发生“重复抵押”的可能。

  以国外相类似的信用卡/房贷等信贷资产及证券化过程为例,在一个完整的债务交易链条上,有资金导入方、信贷资产打包的经纪商、第三方结算网络、债权凭证第三方托管、认证、债权追索承包方等。

  通过各方的利益制衡,才保证了债权的真实和有效。

  “如果结算、债券凭证的转移、债权追索都由同一家公司或者关联方进行操作,谁能保证债权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他说。

  从中介到担保

  在P2P的贷款模式中,P2P贷款服务机构所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事实上,这决定了最后的风险由谁承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条,“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

  接受采访的相关负责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P2P都特别强调自己的“居间人”身份。

  在线上P2P人人贷提供的宣传资料上,特别清楚地写明“《合同法》规定,居间人可以向借贷双方收取一定比例的中介服务费用,人人贷模式完全合法”。但从业务实质上,P2P服务机构所起的远远不止“联系、介绍”的作用。

  胡宏辉介绍,目前拍拍贷会负责前期信息的审核以及后期协助催讨。而两端客户资金的划转都会转入支付宝中。支付宝由拍拍贷负责进行管理,拍拍贷获取的服务费也从其中提取。在线下P2P宜信中,宜信同样负责债权人的信用审核、后期催讨、债权合同签订转让、资金流管理等工作。

  从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三个层面来讲,客户都必须依赖平台才能完成。平台的介入程度已经超出了“联系、介绍”的程度。

  如果从P2P交易本身来讲,P2P交易最根本的条件也是“软肋”,是对交易对手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确认。“如果信息的采集、审核都由贷款服务机构承担,缺乏第三方的独立验证,它实质上就是隐含着‘双边担保’的信用。”前述业内人士这样宣称。

  宜信员工介绍,在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宜信专门列出了一条勾选项,要求客户确认,如果借款人发生违约由谁承担相关责任。其一为客户自行承担,其二为由宜信运营的风险补偿基金承担。其意就是避免客户将宜信公司当做最后的担保方。

  但这仍然避免不了可能的诉讼风险。事实上,客户仍然能够以“审核失职”为由,进行起诉。

  而目前P2P信贷服务机构对违约客户的追讨手段比较单一,仅限于黑名单公布、电话追讨、律师函等。更关键的一点是,违约客户的信用记录并不能纳入整个金融系统的征信里,这使得追讨措施对客户的威慑力大大减弱。

  随着规模的扩大,这种违约可能将爆发。

  P2P服务机构尽管宣称免责,但对于出借方而言,所有借款方的信息审核验证过程、信贷运行过程、资金划转过程等方面无不是通过平台完成,而商业化的平台又因此而获取收益,那么一旦出现借款方违约问题,P2P平台将很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实际上,P2P机构也认识到这一点。2009年,红岭创投发生了一起催讨人与借款人的肢体冲突事件,双方在网上进行了口水仗,最后进入法律程序。

  在实际操作中,线上和线下P2P都采用了一定的将风险内部化的机制,对可能产生的用户亏损进行一定的保障。

  目前线上P2P拍拍贷、人人贷、畅贷网均推出了“本金保障计划”,即针对一定级别以上的客户,对其可能产生的贷款违约由P2P机构进行垫付,其债权自动转让给P2P机构,由机构继续向债务人追索。

  胡宏辉在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安排将使得P2P机构独力承担所有的违约风险,可能对经营造成冲击。但随着业内竞争的加剧,拍拍贷的此类本金保障计划也悄然上线。

  风险池规模存疑

  在P2P机构纷纷上线本金保障计划,以各种形式将责任承揽到自己身上,将风险内部化时,他们普遍对自身的风险池规模“讳莫如深”,不愿多谈。

  事实上,由于并没有收取双边的保证金,如果本息保障计划全部由P2P机构自有资本进行承担,这与银行相当类似。目前银行资本充足率一般最低不能低于8%。而这一比例,当前所有P2P机构都无法达到。

  在小额信贷联盟年会上,唐宁面对的同行激烈追问,正是这一困境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