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混沌营销之“拿来主义”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2-01-14

  管理大师卡斯林认为:动荡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互联网这个风雨如虹的环境,你想要什么线索都捋得很清晰很明白,那么你离失败就不远了。相比之下,混沌营销几乎是科特勒为互联网量身打造的,而一直被社会推崇的拿来主义,在业界又会有怎么样的命运呢?

  无所不在的混沌

  在我的公司门口有一个货架,据说是120健康网给提供的便利服务,供应一些便捷的食品。有一天我发现货架上的两种八宝粥,玉米的和燕麦的,牌子就不说了,玉米的很少,而燕麦的还有很多,我不禁突发奇想:单从剩余数量上来看,这两种八宝粥谁更受欢迎呢?

  你可能会说肯定是玉米的,因为剩下得少,说明被买走的多。你说的对,但是说燕麦的也没错,因为他们给供应的数量多,那就暗示着它的需求量更大!所以我们得到两种结果,而且看起来都是合理的。

  我再举一个例子,你去某景区的车站坐观光车,有两路车分别到两个景区A和B,现在停在车站的A车比较多,而B车少,那么A、B两个景区哪个更吸引人呢?

  你会说肯定是A,根据你刚才的反面分析,因为游人对A景区乘车需求更多,所以要安排更多的车才行。看起来是正确的,但又有人反对了,既然剩下的去B的车少,就代表去B景区的车走的多,所以B更吸引人。是不是有点糊涂?

  其实,我们忽略了太多太多的前提条件,重要的一个就是,两种货物开始的时候是一样多吗?或者A和B景点的旅游车一开始就安排得一样多吗?我们从两个角度貌似都很合理的推断,都因为证据太少而在做无用功。也就是说,一个简单的判断里,包含着那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的世界,是联动而混沌的。

  你认识互联网吗?

  社会与经济环境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互联网业界变幻无常,各种不确定性,常常打断我们的思路。过去的时候互联网还能走一条优雅的产业价值曲线,现在再来审视的话,发现没那么简单了,能从一个细分市场看出点端倪就不错了,所谓的预言和十大趋势,我以为都是不负责任的,而他们事实上也不用负什么责任,只当作展示个人功力罢了,未来的事谁说的准呢?

  1972年,混沌理论之父爱德华·洛伦茨做了一场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能导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吗?”于是给大家提了个醒,你再指望简单分析竞争对手、简单分析受众心理就草率发兵,就等着横尸遍野吧。不要忘记,通常情况下,你注视什么,什么就来蒙蔽你的双眼。一个成熟的企业,它的营销战略必然定位明确,统筹大局,你做不到这些,而且还不积极寻求成长的话,就离失败不远了。

  突然说互联网的动荡状态,似乎暗含着未来的危机似的,而这并非业内分析人士心血来潮,一切都只是互联网常态发展下新的面孔。这个新面孔,你果真认识吗?从诞生到现在,一切都是人类不断使互联网变得丰满,而现在是时候要为它的飞翔承担了。

  拿来主义最稳妥?

  有人说互联网脾气太不好,晴雨难测,那种给互联网颠覆性改革的创新可不敢做,搞不好就赔了夫人又折兵,算起来还是走点别人开好的路比较稳妥,用文艺一点的话来说就叫拿来主义。

  微博现在这么流行,覆盖国人3亿多,当初新浪开辟这块疆土的时候,巨头们嗅觉器官是那么异乎寻常地一致灵敏,几乎群起而效之,你说是赤裸裸的抄袭吗?我们想一想,实力差不多的企业,会去做这么低级的事情吗?他们不是没想到,只是不敢做,像在等待一种召唤,等待一个靠山。一旦有人站出来替这个市场说话了,我再行动不算早但也不算晚,但有风险大家一起认栽,而且你的模式我正好拿来参考。从这一点上,竞争对手之间分担风险的现象成为一个博弈的结果,就算新浪不也是搬来的外国的经验么?

  你看市场竞争这么的激烈,一个产品的新鲜出炉包含着开发者和策划者的多少不眠之夜和辛苦汗水,但就有这么些超近道的人,半路杀出来给你来个措手不及。你还别跟他一样,它可没有什么好怕的,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他打垮了,到最后一看,人家没有什么损失,你自己却在原本2天就能成功的路上耽误到1个月。没有意义,这现象太普遍了。

  比如我做一个产品,就叫做健康顾问,而不久就发现别人也在做,而且看起来比自己的还成熟一些。你会怎么想?你或者会说,他是模仿的我。我觉得没有什么证据的话,最好别这么说,一方面可能这个行业趋势大家不约而同地分析透彻了,生活水平一提高谁不想健健康康的,互联网又这么便捷高效,所以想做这个市场的多了去了,可能他们偶尔比你站得还高远。而如果当真是剽窃了你的想法,你去跟他说理,也没什么意义,不一定能说赢不说,弄不好还会被倒打一耙,说你抄袭,你当真是没有办法。

  那么怎么做呢?既然他们避免不了拿我们的“主义”赚钱,我们何不学习他们怎么拿我们的“主义”来赚钱呢?也就是说,他哪一点比你做得好呢?拿来!

  别拿“拿来主义”当幌子

  QQ的用户群不少了,刚看了下QQ查找好友的界面上的数字,当前在线人数1.5亿左右,据说腾讯的社交平台覆盖有7亿人,多么恐怖。但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是,这款来自ICQ概念的通讯软件,开始是没有什么市场的,而现在倒也算给腾讯撑起一片天了。所以互联网的时代,你别太较真,有句话说的好:认真你就输了。我认为太对了。什么叫原创,原创就是把别人的思想揣摩得滚瓜烂熟了,突然灵光一闪的idea。你细细的看吧,任何原创的身上总能找到存在于历史中的某个思想的影子,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凭空出现的,但是也没有什么能够确切地知道源头,历史是动荡而混沌的。在这个版权意识有些明朗的时代,明目张胆地说“拿来”这话好像冒着很大的风险的,一定也有人嗤之以鼻。牛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的几乎所有研究都是建立在前辈们的成果之上的;我之所以看的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怀疑它的正确性吗?

  但是我也得奉劝一些人,拿来主义固然有它坚实的历史基础,而且经过名家说过后更加冠冕堂皇,各位也不要拿它当幌子到处使坏。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别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的是世界的远方,你站在巨人的肩膀,别只是上去“踩踩”,甚至还撒一泡尿。我要说的是,你不想着超越的话,迟早有一天你会从上面掉下来,而且根据历史经验,你当初爬得越高,那个巨人就把你摔得越惨。

  我们回头看那两个例子,仅仅凭单方面的数据,你可能得到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这给营销者的启示就是策略要统筹兼顾,和解方程式一样,求Z的结果,一面注意X的变化,另一面也不要忘了还有Y的限制。原创和效仿,你即使知道原委,也猜不出未来谁将崛起得更雄伟。占有的用户多,我们只能说,它赚了更多的钱,而你非要比较出个谁对行业发展的意义更大,还是算了吧,入选的大都不怎么挣钱,赔钱赚吆喝。我不是宣扬实用主义,让拿来主义背黑锅,只是在这个风雨如虹的业界,要想发财我们就乖乖去面向用户,要扯淡就面向没事做的观众,而要身败名裂,就面向自己一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