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互联网付费内容的贬值的几个原因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2-11-01

  今天我们在各种类型的网站或者使用的各种互联网应用,基本上都是免费的,而且收费模式也越来越趋近于免费。这种转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内容贬值,这不仅是不同时代的人口味不同所致,而且也受到技术趋势的影响,更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未来互联网付费内容的贬值,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受供需关系的影响。由大大小小的媒体公司创作的节目数量不断增加,但需求并没有出现质变:我们仍然只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一天也只有24小时。当然,所有节目内容的创作并非完全相同,举个很简单的例子:Facebook网站无法与《纽约时报》相提并论-除非Facebook页面上有你的朋友,在那种情况下也许对于你而言它比时报更有趣。区别在于Facebook的页面比时报的版面多得多,而且编程人员在编写这些网页时并未期待用户付费登陆。

  其次,接入方式的便捷。通常情况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免费下载站点的增加,下载节目比四处寻找并从商店里购买轻松得多。由于此类“免费下载站点”便捷高效,很多提供节目付费的意愿也随之降低,因此接入方式带来的便捷高效,使得获取用户获取资源的途径更为广泛,这将使得付费内容提供商重新思考新的获利方式,而不是局限于互联网内容本身。

  再次,互联网内容的转化效应。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对用户行为产生多样化的影响,进而将互联网内容的价值转移到其他领域。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并不是靠销售音乐文件而赢利过亿的,它出售的是iPod播放器。免费内容使得播放这些音乐的设备变得更有价值,正如20世纪20年代无线广播业的情形。

  接着,实体形式的缺失。简单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对于现实和虚拟的产品,还是会更加认同前者。以视频光盘为例,由于节目从装在CD或者DVD的光盘转入到通过线路和网络传输的电子文档中,它变得无可遁形,甚至有些抽象。此外,由于失去了实体形式,某些不具备上网条件的人无法看到它,而且内容以电子形式呈现使得想收看节目的观众必须付钱。这样,互联网付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遇到发展障碍。

  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年轻人已经将数字经济学理念嵌入到它们自身的DNA中。无论它们是否曾经听说过“接近零边际成本”,它们凭直觉就能理解这一概念。这就是他们对版权不是无动于衷就是充满敌意的原因。他们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就是为何广告赞助的各种免费模式在互联网上取得成功的原因,而且它们仍将继续获得成功。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互联网付费内容将会终结,即使那天不会,有个事实是,互联网付费内容在中国现在和将来的一段时间,将会越来越贬值。

  本文由http://www.24lian.com/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