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并购IBM PC:联想并购黑莓尚有价值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3-03-14

  昨天一则中国联想集团可能并购手机厂商黑莓的消息,不但令黑莓的股价暴涨,还引发了业内不小的争论。其实有关中国企业(不仅是联想,还有华为)可能出手并购在智能手机市场走下坡路的黑莓或者诺基亚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只不过联想在今年1月其CFO黄伟明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的一番“联想会‘寻找各种机会’,包括可能收购黑莓在内的言论”,加上这次联想CEO杨元庆的类似表态,让联想并购黑莓看起来似乎已是箭在弦上。那么联想在某些条件允许(例如监管、资金等)的情况下,黑莓对于联想究竟是否存在价值,还是像业内有的分析对联想有百害而无一利,甚至是祸水呢?

  谁都清楚,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不仅是硬件的竞争,也是生态系统的竞争。在目前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黑莓已是仅有的具有完整生态系统的厂商之一,此外就是微软的Windows Phone生态系统。据IDC的统计,截至到去年,黑莓仍是全球智能手机产业第三大生态系统(超过微软的Windows Phone)和第五大智能手机厂商(按出货量计算),如果联想并购黑莓,将直接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前三大生态系统之列,加之其在中国市场基于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进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三甲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去年,排名第三的诺基亚的市场份额仅为6.4%。黑莓为6.0%,双方相差不到0.5个百分点。其实这些还是在其次,联想并购黑莓将会让自己在众多Android阵营厂商的竞争中多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其次就是品牌的影响力。虽然说黑莓一直在走下坡路,但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生存,尤其是在中国之外的海外市场中,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肯定要大于联想,而联想移动战略的下一步就是在继续扩大中国市场优势的同时,开始发力海外市场,这颇有类似当年联想并购IBM PCD。当时联想也是在国内PC市场占据优势之后,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张(面向海外市场),才选择并购当时处境与现在黑莓相似的IBM PCD。即当时IBM的PC业务也处在下滑之中,但其旗下的ThinkPad的品牌影响力犹存,且较联想自己的PC品牌的知名度要大。所以并购黑莓正好符合联想即将走向海外市场的移动战略需求,至少可以借助黑莓的品牌比单独打出自己的品牌要相对容易很多,要知道一个品牌影响力的形成是需要时间和金钱铺垫的,其实直到联想声称已全部完成IBM PCD整合的今天,其在成熟市场的产品主打和取得较高利润的还是ThinkPad,可见品牌影响力之重和改变的艰难。

  另外,联想智能手机目前绝大部分是在中国市场被出售和消化,而黑莓目前8000万用户的绝大部分基本是在海外市场,这基本与联想的市场不互相冲突,且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还有就是黑莓的优势仍是在企业级应用和用户,这也与联想智能手机更倾向于最终消费类用户形成互补。也就是即便黑莓被联想并购后会出现部分用户的暂时流失,就像当年并购IBM PCD,ThinkPad的用户暂时流失一样,但依旧会给联想整体手机业务带来新的绝对值的增长。

  也许到这里,有业内人士会拿出当年惠普并购Palm而最终失败的案例,来提醒联想并购黑莓可能会重蹈惠普覆辙。但Palm的失败与Palm本身的关系不大,更多是惠普并购后的策略所致。即当时惠普的移动战略不仅摇摆不定,致使其并未对Palm进入持续的投入(研发和推广),甚至当时任惠普CEO的李艾科竟然提出要用Palm的WebOS将惠普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服务器、打印机统一起来,形成什么所谓融合的惠普这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战略,这些低级,甚至趋近于外行制定的战略会在联想的身上重演吗?几乎没有。毕竟经历了国际化这么多年,这点联想还是手拿把攥的。

  至于说到的另外所谓整合的问题,当年联想并购IBM PCD的时候,业内多形容为“蛇吞象”,可见当时业内对于联想能否顺利整合IBM PCD业务是何等的不看好,但最终的结果呢?相信业内已经看得相当清楚了。所以与整合IBM PCD相比,并未有充足的理由和证据证明联想一旦并购黑莓,其整合的难度一定要大于,甚至要远大于整合IBM PCD,至少业内不会用“蛇吞象”来形容。

  当然,凡事有利就有弊,联想并购黑莓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于监管和最终的价格是否合适,否则一切都是白搭。不过,通过近期所谓手机产业中出售与被出售的传闻,及智能手机的竞争格局(即除了苹果、三星占有绝对优势,其他几家厂商的市场份额相当接近)看,谁想凭一己之力脱颖而出都相当困难,而这种分散性的长尾模式也不利于厂商获取生存和发展必要的营收和利润,所以整合将是大势所趋。

  本文由最科技专栏作家孙永杰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zuitech.com/2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