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丛:优化新闻舆论监督功能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zhu 时间:2010-03-09

  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新闻舆论监督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新闻舆论监督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上对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着种种认识误区。有人认为新闻媒介是党的喉舌和舆论工具,既然提倡以正面宣传为主,就不能搞批评、不能搞监督;有些地方和部门的负责人往往认为舆论监督、批评报道是添乱,会引起社会混乱,影响安定团结;还有的党政部门及领导干部不习惯于接受新闻舆论监督,托关系说情,或者干脆自己出面进行阻拦,干扰和阻挠新闻单位披露实情。

  履行好新闻舆论监督的职责,优化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不但要解决主要认识问题,在实践中,还要从把握导向、强调真实、掌握尺度、注重效果等方面下功夫,以实现新闻舆论监督活动社会效果的最优化。

  把握导向,是舆论监督工作导向正确的主要体现和主要保障。舆论监督工作导向、基调、内容等都要着眼于体现和服务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大局看问题,出于公心搞监督,不能单纯追求轰动效应去搞热点问题报道,而是为了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反映老百姓的呼声和愿望,促进问题的积极解决。要通过舆论监督把干部群众的认识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上来,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坚持服务大局的导向原则,在实践中要学会运用辨证方法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选择题材、采编稿件和节目时,要本着对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勇于揭露现实问题和各种社会弊端,敢于正视缺点和错误。

  强调真实,开展舆论监督活动,必须重申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真实,不仅要新闻事件本身的真实,还要在整体全局上真实。事实一定要准确无误,重要情节不能有半点差错,细节也不能马虎随便;采访一定要深入,调查一定要细致,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杜绝单凭汇报材料编写报道,更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掌握尺度,新闻舆论监督活动的“度”包括广度、深度、高度、力度等等,但最关键的是适度。实施舆论监督,要看问题报道的时机,从全局上看,要了解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以及社会公众的心理情绪和倾向性等;从局部和部门来看,要看相关的职能部门或单位存在的问题是否非曝光不可;从个体上看,要看其代表性和典型意义是否突出。在实践中,要审时度势,抓住报道的最佳时机,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闻舆论监督活动所批评和揭露的多为社会消极面,报道这类问题应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坚持治病救人的方针。批评态度上,要观点鲜明,理直气壮,但要避免言辞过激;方法上要以理服人,不以势压人;在批评程度上依据全面客观的事实,尽量留有余地。同时,稿件篇幅、节目长度、标题制作及播出时段、安排等方面也要妥善地适度处理。

  注重效果。舆论监督要有结果,处理问题要落到实处,报道后要能促进问题的纠正,面貌的改观。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节目特别注重报道的社会效果,目标总是盯着问题的落实和解决。这种有结果的批评报道不仅对广大人民群众有个最终交待,而且对报道事件本身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善始善终,是贯穿于新闻舆论监督活动整个过程的一条必须坚持的原则。

  新闻舆论监督在具体操作上,应与政府部门对被监督问题的认识、着手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和进展形成一致,保持同步,从而使各级各部门领导变成支持舆论监督的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