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百舸争流 宝信软件奋楫争先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猪 时间:2010-04-26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面对“两化融合”推进所带来的新市场空间,各软件企业正百舸争流、齐头并进,凭借着可以替代国外软件的性能和本土的服务优势,国产工业软件已成功“杀”出重围,开始与国际著名软件品牌分庭抗礼,越来越多的工业制造企业把目光转投向国有品牌。

特别是近期《上海市振兴工业软件专项行动方案(2010-2012年)》行动方案的推出,为完善工业软件发展环境,鼓励工业企业应用工业软件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自身信息化水平和科研院所开展工业软件技术攻关,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关键环节,形成自主的工业软件体系,实现产业提升的跨越式发展等,提供了指导思想。

作为宝钢集团的信息化板块战略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中国自主软件品牌的标杆企业,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信软件)无疑是国内工业软件企业的佼佼者,2009年,宝信软件成功建成上海两化融合重点实验室,并于上海世博会前期倾情打造了生动体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完美结合的工业软件体验中心。

宝信软件凭借服务宝钢30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立足制造业信息化,为推进两化融合而不断奋斗,并在致力于成为中国工业软件领导者的道路上不懈努力,而宝信软件在此过程中也有着她得天独厚的优势,这要从“宝信模式”说起。

国内的软件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制造业企业脱胎出来的软件企业公司,有着行业的专业背景,与多年积累的行业服务经验和先进的IT技术;第二类是产品化的软件公司,生产通用化的市场软件,第三类是从院校研究所走出来的软件公司,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优势。第一类其实是一种“纵向一体化专业重构”,这在宝信软件成立伊始是一种实现软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新思路,而“宝信模式”正是这一思路的生动体现。

首先是市场合理性大。它既有别于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创业型企业自发的规模化演进模式,又不同于完全依靠政府强制的“拉郎配”式的行业资源整合机制;而是将原来“大而全”的企业分散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资源和业务分解出来,形成一个专业化的软件公司,以期提高资源的运作效率,并能对母公司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专业服务关系。这样的专业软件公司相对于原来分散在各个子公司的软件开发和维护部门而言,可以减少冗余资源配置,降低专业服务成本,并可形成投资管理和专业服务的互动效率。

而且从经济性上来说,由于这一支专业技术队伍的存在,一方面对于相关业务领域的国外供应商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关系,有利于发挥价格钳制上的“乐凯效应”。另一方面在运行维护领域上,将分散于子公司的各种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四级支持体系下的运行维护系统,这一体系既保证了服务对象的稳定运行,降低了运行维护的企业生产成本,又避免了公司高端人力资源的闲置低效,有利于企业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留住人才。

其次是业务适配性高。从宝钢当时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仍处于成长期,明显存在“需求不断释放,业务不断优化”的特点。在此环境下,整合后的新公司凭借其稳定的客户关系、密集适配的技术资源和高效优化的项目管理,用产品化软件和自主解决方案的办法有效应对上述市场特点,具有很高的业务适配度。

最后是战略导向性强。由于业务上的关联程度较高以及企业出身方面的“可靠血缘关系”,这一模式下的专业软件公司,在发展战略上有着更强的持续性和专注性,可以凭籍母公司雄厚的综合实力和自身的专业优势,沿着相关方向大力推进兼并、重组、战略联盟等,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技术能力和营销能力,并在资本运作上有着诚信可靠的背景,在对母公司业务形成有效支撑的同时也获得了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坚实基础。

独一无二的宝信模式,是中国软件行业的一棵奇葩。宝信模式诠释的信息产业化成功范例,必将使宝信软件在中国信息化战略中稳执牛耳,而宝信这种脱胎于制造业企业的软件企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她就必然与工业软件天然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必将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为己任,在百舸争流中奋楫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