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会签与会计集中核算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春花 时间:2010-06-30

  摘要:实施集中核算,是一项切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改革,也是会计领域的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延安市的财政体制改革进展顺利,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等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有效地促进了源头治腐工作的深入开展。2007年5月1日,在全市会计集中核算报账单位推行“五笔会签”报账,对加强全市财务支出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并有效地推动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

  关键词:五笔会签;会计;集中核算 
  
  一、前言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单位只设报账员,取消该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通过会计委托代理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使会计核算、监督、服务融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会计集中核算制是完善我国现有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能起到强化会计监督、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率、遏制腐败等重大的积极作用。但作为一项较新工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急需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需进一步的努力使之得到很好解决,否则,不但不会促进工作的实施还会造成实际会计工作上的混乱和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最终使其方向脱离预订目标。此次在延安市会计集中核算报账单位推行“五笔会签”报账——即单位报销的条据经办人员、报账人员、财务负责人、纪检监察负责人依次进行审核签字后,由主要领导或受主要领导委托的分管领导最后审批报销的报账办法,可以加强对全市财务支出的监督。“五笔会签”在推进实施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惩防体系建设,加强了财务监督,进一步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
  
  二、五笔会签下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1.五笔会签下的会计集中核算单位,业务报销的条据须经纪检监察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报账人员、经办人员依次进行审核签字后由主要领导或受主要领导委托的分管领导最后审批报销。以往多数是会计业务的决策者即单位的领导让单位会计做假账,会计人员因行政上的自身利益受制于领导而进行具体操作。会计人员“统管统派”的委派形式,只是解决了在单位人事关系上会计人员不受制于单位领导,但长期与被监督单位共处,也走不出单位的诱惑困境。在单位中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使会计业务从各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的集中处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单位分离,不再受制于单位领导,也不可能听其指使,促使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会计人员做假受到限制。五笔会签制度实施后,各个负责人依次根据自己的管辖范围和职能对业务进行判断,并做出自己的判断结果,签字后交由下个部门,各部门各司其事,权责分明。每项业务经过多重考察后才得以通过,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同时部门的设置也降低了行贿的可能性。
  2.五笔会签下的会计集中核算单位行使财务审批职能,会计核算中心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在审批责任人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人上形成分离,通过多重制约职能的建立,使得做假变得很困难,也很危险。在过去的多数部门,财务机构设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为一体,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财务主管和会计主管,在会计事项处理上只要经过该部门负责人审签同意的原始凭证,则表示既符合财务制度的财务审批又符合会计处理规范的会计监督审批。这种集中双重职能为一身的管理方式,缺乏财务与会计的相互制约,使单位内部的会计舞弊行为成为可能。在实行五笔会签的集中核算后,各报账单位通过会批审批单的签署,有效地加强了财务与会计的相互制约,减少会计舞弊的可能性。
  3.五笔会签下的会计集中核算,会计凭证由会计核算中心专门的部门处理和保存。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过程既受各预算单位的监督和审批过程、财政内部的监督和审批限制,同时还受到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审批,大大减少了作假的可能性。审计部门在对预算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会计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计的同时,也对该单位核算中心进行了审计。过去单位的会计业务处理完毕后,所有的会计档案均由本单位保存,在财务部门保存很长一段时间,这使得会计做假行为发生后,很难为外人所知,而会计稽核制度要求,稽核人员在五笔会签审核单上签字时,可对可疑的会计凭证进行进一步的核查,与出据凭证的单位进行交流对账,这种监督方式的建立,可以及时地检验账的真假。
  4.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公开。在五笔会签下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使得一项会计业务处理至少要经过该单位的经办人员、报账人员、财务负责人、纪检监察负责人等五个环节,对数额较大的业务还要经过单位的主要领导、会计核算中心的分管领导等审批,整个业务处理过程又是在重重监督的运作方式下进行。一些部门通过五笔会签,使业务的知情范围扩大,各个运作过程变得公开化,有效减少暗箱操作,从整个审批形式上形成了对舞弊行为的有效遏制,达到了良好效果。而在过去的分散核算形式下,一项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是全封闭的,往往只有少数人对会计业务知情,使得想做假的人有机可乘。
  
  三、五笔会签下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是一项切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改革,也是多年来会计领域的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五笔会签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
  1.五笔会签下的会计集中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与原来的单位脱离了人事和工资关系,消除与被管单位的上下级关系,使会计人员无后顾之忧。某项业务的实施至少要经过五个部门的审核、签字,各部门各司其事,互不干涉,摆脱了因自身利益关系对会计人员各项职能的制约,为其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执行环境,保障其依法行使职权,巩固了会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增强了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同时,全过程的监控和制约进一步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使财政预算资金从拨出到使用的全过程置于财政监督之中,有效减少了作假的机会。

  2.五笔会签下的集中核算制,使各单位财务收支都集中在单位的核算中心办理,其款项进出在中心账户进行,会计档案也在中心保管。整个过程在各部门相互的公开监督下进行。加强了各单位领导会计意识,保证了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授权范围。各个负责的部门对支出审批也更谨慎、认真。同时各部门报账会计,负责该单位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报账工作,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大大精简了会计人员,解决了机构臃肿现象;加上化电算化的实施,使其效率大大提高,工作水平得以改进。
  3.五笔会签下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分部门进行审批,有利于责任的划分和信息的及时沟通,有利于单位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过去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报销核算单位的财务控制主要是在年终审计,这种模式属于事后监督检查,时效性不足,效果不佳。对于查出问题进行再纠正的成本和效果不理想。五笔会签后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单位的核算中心可通过与会签部分的及时沟通,掌握各单位正确的财务数据,为单位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的获取及利用方便及时,为单位整体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及预测、决策作了良好的铺垫。实行五笔会签下的会计集中核算,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领导使用国家资金的任意性,会计的核算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有效减少一些超标准、超预算的支出,使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在开始阶段就得到治理。
  4.五笔会签下会计集中核算,取消了各部门、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独立账户,会计核算中心将分散在单位的财务资金全部集中到统一账户上,使全部资金科学安排、统一调控,有效解决预算内外“两条线”的难题,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整体上的把握、调度和管理,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五笔会签下的会计集中核算使得财政得以全程监督,有效制止社会上的乱收费行为,实行收缴分离,分程监督,使各项资金合理分流,坚决杜绝收入不入库现象。五笔会签下的会计集中核算,从资金结算上将有效杜绝未经批准自行采购的现象,制止了不合理的开支和违法违纪的行为。
  
  四、结束语
  
  通过各报账单位五笔会签下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执行情况和观察来看,其在规范单位会计的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部门资金管理等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在实施中还须加强审批部门和核算中心的管理,使会计核算过程变成专业化管理,加强了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及会计监督的公开性。内部会计核算中心和各审批部门,通过对单位每笔支出的审核,加强单位对资金支出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增强了会计监督的全程性。实行五笔会签制后的会计集中核算,每项业务须经过经办人员、报账人员、财务负责人、纪检监察负责人依次进行审核签字后由主要领导或受主要领导委托的分管领导最后审批报销的报账办法。单位领导审批的单据到会计核算中心报账,首先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审核会计的初审,主管会计的复审,对超过主管会计审核权限的,还要经过总会计师审核。在实施会计监督和审批的同时,要求每个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牢固树立为单位服好务的意识,按照严格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要尽职尽责,搞好服务;同时,还应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入手;使会计管理人员熟悉规章制度,正确行使监督权。
  
  :
  [1]潘韶辉.会计集中核算浅谈[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5).
  [2]贾丹敏.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06,(3).
  [3]王东杰.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6,(23).
  [4]张惠齐.会计集中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