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会计职业道德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袁 琼 李文涛 时间:2010-06-30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一)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在市场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和要求。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附于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的普遍要求。
  (三)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社会性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会计信息质量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和秩序的健康运行。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一)性与原则性会计工作与国家政治和经济紧密相关,会计工作必须在一定的道德影响和制约下存在和发展。会计工作既具有明确的经济目的,又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同时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这种政策性决定了会计工作的原则性。作为财会工作者,政策观念要强,要勇于坚持原则。政策和职业道德虽然是两个不同范畴,但作为社会主义的财政政策,财会规章制度都反映了国家、集体和广大生产者、消费者的根本利益,要使这些政策、法规制度得以顺利贯利和实施,必须坚持原则。
  (二)无私性与廉洁性会计工作与钱、财、物紧密相联,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公而忘私、公私分明,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无私性集中体现在财务工作者的道德行为上,廉洁奉公,不贪不沾,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作风。财务工作者必须以此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思想上保持坚定正确的方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经受住各种考验。
  (三)服务性与利益相关性为人民服务是所有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这就决定了会计职业道德具有服务性和利益高度相关性的特点。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关系,即相互服务、利益相关的关系。财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财会工作者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性是财会工作职业道德的显著特点。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财会人员面对各种经济利益的重新分析,如何把握自己,抵制不正之风,树立服务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四)规范性与约束性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宰,在进行理财时,其自身素质和形象非常重要,必须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约束性,明确会计人员“应该怎样做”的界线。如《会计法》要求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在新形势下,只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三、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多数会计人员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坚持原则、参与管理。但也有一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出现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执业态度不端正、执业纪律松弛、执业心术不正等。引起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有: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会计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有关会计的法制并不健全,相关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尚没有针对会计人员制定出专门的职业道德准则,加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缺乏强制性和约束力,也未建立相应的实施机制来保障和落实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行为的约束;会计从业的需要严重扼制了会计道德;会计职业道德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职业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社会环境净化会计职业环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职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个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道德意识淡薄,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在内部要通过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和用人制度;在外部应从改善经济环境,加强全社会信用建设,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
  (二)建立健全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应包括社会组织、大众舆论对会计行为的道德评价,会计人员之间以及会计人员对自身行为得到的评价。可采取单位内部评价、自我评价、外单位服务对象评价、会计组织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处于社会、单位和个人的监督之下,促进会计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惩手段,并与岗位资格、升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同时还应建立健全选拔机制,使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培育诚信环境会计诚信档案包含的对象是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及其领导。诚信档案主要记录会计从业的基本情况、在诚信方面的良好表现及行为、已出现的有违行业诚信要求而需予以提示的行为,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及准则、受到各类处理的行为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诚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记录期限至会计人员不再从事会计工作为止。充分发挥诚信示范作用,将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具体化、人格化,增强其感染力,此外,还要重视舆论作用。
  (四)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良好的会计职业形象,不仅需要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努力,更要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应尽快建立会计人员的职业团体——会计人员联合会,由全国会计人员联合会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履行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同时也向社会展示良好的职业形象。进行会计道德立法可以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同时会计道德立法与会计技术方法立法应双管齐下。
  (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职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坚定的职业信念、自觉的职业行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技巧与知识,还应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要重视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更要重视在岗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进行思想、法制、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使其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建立各种监督机制,用法治为德治提供有力保障监督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监督经济业务经办人;二是社会监督会计人员。要不断强化会计监督,通过审查、报账、记账、核算、分析等会计程序,对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依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正确的核算和真实地反映。不断完善社会监督,强化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进行查验、评估,发动单位职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