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会计与诚信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30
正在积极变革、努力探索可持续道路的电力行业,也时时刻刻感受着诚信缺失的压迫。本文试图从分析目前会计诚信特别是电力行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危害及对策入手,探讨电力会计与诚信的有关话题,以期抛砖引玉。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
诚的本义是真实、真切,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则有诚实、诚恳、真挚、真情实意、排斥虚假和欺骗等含义。信的本义是求真、守诚、践诺,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则有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信守承诺、笃守约定等含义。在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妄,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树立求真、求实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和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诚信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遵纪守法、讲求信用,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会计诚信是什么呢?朱镕基总理给国家会计学院“不做假账”的题词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即根据原始凭证按会计准则、制度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开展审计等。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会计工作职业道德范畴的核心,是财务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和安身立命的资本。“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是对财务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市场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不仅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而且各项经济指标的失真,将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加剧信用危机。
(二)危害会计资料使用者
会计资料的质量,不单纯是单位的内部事务,它已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等)及时知悉、充分了解、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中小投资者相对于大股东和代表大股东利益的公司管理层来讲,是弱势群体,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所公布的有关财务信息和会计报表的可信性。而会计不诚信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扭曲了自身的实际价值,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作为最大的投资者,国家所遭受的损失更为惨重。
(三)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个人交往中不诚信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致使人情淡薄。而会计人员不诚信,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的制裁。这种案例很多,2001年8月初,银广厦通过伪造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和巨额利润,欺骗公众。而为其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东窗事发,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还有,为安然公司掩盖造假事实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已经被禁止向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并被美国各州吊销了营业执照。
(四)危害造假公司本身
市场是公正的,当虚假的谎言被戳穿的时候,制假者也难逃其害。特别是上市公司,其股价往往会一泻千里。如安然公司,股价从最高点90.56美元跌到了0.36美元,世界通信的股价也从最高峰时期的64美元降到0.83美元。这些昔日的巨头们正吞下自己酿造的苦果。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能够获得较大利润的毕竟只有少数强者。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一些企业,为获得相同的利益,付出的成本将远远大于强者。因此,他们为了生存或者改善竞争地位而不被淘汰,往往采用不诚信的办法来完成原始积累或摆脱困境。
(二)利益驱使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出于某种私利,就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唆使或强迫会计人员假账真算,真账假算,甚至为了不同目的编出“穷、富、盈、亏”四套报表,假凭证、假账、假表、假审计、假评估的“五假”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上市公司串通作弊,虚报利润,制造虚幻的高速增长来欺骗投资者,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三)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信息量空前增大,且瞬息万变。一般来讲会计信息的制造者都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由于多数不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加上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给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
(四)制度不健全
虽然近年来我国为规范市场运作,陆续出台或修改完善了不少法律法规,如《证券法》、《会计法》、《禁止证券欺诈行为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这些法规、制度和准则的出台,对遏制会计造假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仍存在着不少缺陷和漏洞,部分法规出台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立法似乎更多的是被动、消极地“堵窟窿”,缺乏预见性和超前性。一些法律法规的条文较粗,可操作性不强且执行不力,特别突出地体现在对违法者打击制裁不力,使违法者常常以接受行政处分代替承担刑事责任,以缴纳少量罚款代替没收全部非法所得等。
(五)造假成本低
目前,我国对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分、轻外部公开处理”,从而削弱了法律效力。由于经济处罚必须由股东权益来支付,也就是由投资者为公司的造假“埋单”,很少追究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个人责任。对造假者来说惩处的不到位即造假成本的低廉,所带来的风险相对较小,因此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不惜牺牲股东利益,冲破道德底线进行造假。
同时,从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上看,中国目前只有10%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合伙经营制的,其余90%为有限责任制,而有限责任制可以使其机构和从业人员在获得高额收益后只承担有限的经济损失,客观上助长了从业者的冒险心理,使CPA在“让客户满意”的幌子下弱化其监督职能。
(六)业务素质差
国家财政部门举办的会计专业职称已经持续多年,且考试规模逐年扩大,这为会计人员队伍的质量提供了基本的保证。但在另一方面,近几年新会计准则不断推出,广大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了解、掌握、运用水平差异很大,而作为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重要环节的会计人员后续,往往未及时跟上知识更新的要求,造成后续教育大多流于形式。会计人员知识的缺乏、业务水平的不足,必然导致管理上力不从心。在实际操作中,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四、电力会计与诚信
(一)电力会计同样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
2000年《会计法》颁布实施,依法经营、依规理财的理念在电力行业内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单位对《会计法》的学习贯彻逐渐放松,重大事项不实行民主决策,导致违反财经法纪和财务制度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还出现了不少因财务违纪被审计、监察、税务机关等监督部门关注的事件。2003年国家审计署对原国家电力公司进行的全行业审计,发现存在资产和损益失真、账实不符、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主业与多经关联交易明显不合理等问题。由于部分企业会计诚信的缺失,使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秩序被打乱,影响了公司的效益,破坏了公司的社会形象。
(二)电力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应该说,电力行业会计诚信的缺失与其他行业一样,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有经济转型的原因,也有改革政策不配套的原因,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人为的原因。
1、体制带来的弊端
目前电力企业基本都属于国有独资企业,不可避免的普遍具有国有企业的通病,如上下级之间距离太大,造成管理脱节,信息严重不对称,或多或少存在互不信任的现象。加之电力作为垄断行业,竞争的缺失使各级电力会计自觉不自觉地为自身利益而隐瞒真实利润或成本。
2、改革的不彻底性
虽然2002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一大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厂网分离,但目前的改革远未到位。如电网环节独立的输配电价机制尚未形成,在目前国家把电厂上网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卡死的情况下,电网企业盈利空间极其有限;又如,目前国家对电力企业特别是电网企业究竟是支柱产业还是基础产业的定位不明确,既把电网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要求企业追求合理利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把电网企业看作公益事业,把理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转嫁给电网企业来承担。正是由于电力企业承担了政府机构改革中的一些矛盾和包袱,使电力企业存在着许多困难、压力和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财务造假提供了“合理”的借口。
3、财经法纪意识淡薄
部分电力企业负责人存在一种只要钱是用在企业和集体,自己个人没拿就不属于违法的错误认识,而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谋取”企业利益。与此同时,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奖励、升迁等利益,从而成为财务活动中诚信缺失的“帮凶”。
4、企业包袱沉重
电力企业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历史悠久,包袱沉重。特别是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现了大量的富余人员。为了稳定,缓解就业压力,只有把这部分人员往电力企业的“三产”或多经公司分流;另外,目前许多多经公司已进行了体制改革,主业职工大都持有多经公司股份。因此,为了扶持多经公司的发展,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就出现了主业与多经之间不正当的关联交易行为,为了证明“交易”的“合法性”,财务部门往往只能编制虚的财务资料,提供假的财务信息。
5、考核机制不尽合理
近几年来,各级电力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每年都要制定许多经营指标和出台各项办法来考核下级单位,考核指标完成的好坏直接与下级单位特别是领导班子的利益挂钩。因此,下级单位往往为了完成这些考核指标,使本单位集体和个人利益不受损失,就粉饰经营成果;或为了避免“鞭打快牛”而雪藏利润。总之,想方设法来编制虚假的财务数据和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来保证任务的完成。
6、内控制度有待完善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防治财务活动中诚信缺失的问题,也是确保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健全法人治理的重要基础。但通过对2003年电力行业的审计发现,有些单位根本没有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内控制度,导致企业、单位在内控运作的环节上,特别是在会计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等各个环节中失去监督,加上现行会计管理体制的缺陷,使会计牵制在一定程度上失效,导致监督不力;有些单位虽有较健全的内控制度,但在实际的运作中对制度的落实抓得不够,经常出现不执行或“例外”的现象;有些单位虽有内控制度,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运作机制,因而不能发挥其作用;还有的单位虽有内控制度,但制度内容却没有随环境、条件的变化作相应调整。
7、从业水平有待提高
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会计处理需要凭借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如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但过去的错误观念却认为财务人员就是算账、报账,把财务人员同“老、弱、病、残、妇”联系在一起,导致财会队伍知识结构失衡、职称总体偏低。以重庆市电力公司为例,2003年末,公司财务人员428名,其中专科以上学历135人,占31.54%,中级职称以上116人,占27.1%,无职称人员153人,占35.75%。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致使会计基础工作较差,会计业务处理随意性较大。如果财务人员自身对某项业务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又何谈客观、公正的会计处理呢?
(三)电力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由于会计的不诚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数据不实。错误的引导必然加大公司管理成本,错误的会计信息也必然影响管理层的决策,成本增加、决策失误最终会导致公司效益降低,甚至使生存和产生潜在危机。同时,它也极大地助长了腐败行为,少部分人为了一己私利,“将不诚信进行到底”,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在强调依法经营、依法理财的今天,我们必须要更多地考虑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考虑日常生产经营行为可能会带来的后果、责任和风险。如果不规范经营和依法治企,会计信息不真实,不仅使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控制的功能不起作用,而且损害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干扰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总的来看,会计缺乏诚信,对社会、公众、电力企业和会计人员本身都不利。前段时间国家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关于电力等行业的审计报告给整个电力系统在社会上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四)如何恢复和建立电力会计诚信
当前,政府、企业和公众对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着强烈的愿望,特别是对电力这种带有垄断且在人们心目中效益比较好的行业,更是时刻都给予着极大的关注。因此,在当今世界潮流、领导要求、职业道德、社会舆论、公司宗旨都对我们企业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提出了严格要求的情况下,如何改变电力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消除社会对电力企业的信任危机,恢复和建立电力会计诚信,不做假账,实事求是地反映各种信息,已成为目前电力会计界的当务之急。但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解决问题。
1、加大力度,树立诚信为本观念
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加强诚信建设最核心的是人的问题,电力企业应借本次审计的“东风”,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包括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教育,让全体职工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树立“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氛围,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取之有害”深入人心。要教育财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既要干事,又要干净,正确处理会计与利益的关系,经得住各种诱惑,不为名利所动,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之利;更要加强对各级领导特别是部门负责人以及能够控制部门负责人的各级领导的教育力度,由于他们掌握着会计诚信的支配权,因此他们也是诚信教育的重点。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当理性人衡量了诚信行为带来的收益——光明的职业前景、融洽的同事关系、良好的社会信誉,与不诚实将付出的成本——晋升无望、时刻面临失去工作的威胁、受到同事的鄙视和冷淡,那么,理性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从而,诚信教育将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说教,它将成为一种自觉的、理性的选择。
2、加快政策研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正如前面所述,目前电力企业会计诚信缺失有的是宏观层面的改革不到位、政策不配套、体制不合理原因引起的,因此,国家应加快对电力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的配套政策和体制的研究,尽量消除以前计划经济时期的方针政策给现在已走向市场经济的电力企业带来的滞后影响。如:尽快制定和实施电网经营企业独立的输配电价,明确电网企业的社会职能定位,完善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业绩考核体系,出台即将进行的省级电力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特别是涉及原主业支援多经公司的人员处置问题),等等。只要国家从宏观上理顺了体制问题,从政策上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特别是主业分流职工的生活、工作问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可以规范主业和多经的交易行为,从根本上消除做假账的动因。
3、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从实质上讲是一种企业管理控制制度,也是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完善、健全、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确保企业制定的方针、政策得到实施,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等管理信息资料的真实、合法、可靠和完整。
现阶段,电力企业应对照2003年审计中发现的管理漏洞,认真开展一次内控制度的专项检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并强化对内控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考核。目前特别是要按照“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加快财会制度建设,建立起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信息系统和经营风险控制体系,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用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对每个财务人员来讲,要严格贯彻执行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财务部门要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合理,职责分明。同时应将开展会计业务达标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促进会计行为的规范化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将得到有力的保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才能落到实处。
4、加大对会计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因各种原因,很多企业领导就像一把遮天的保护伞,对那些犯了错误的员工就像慈母溺儿一样,责备几句就算了,最多也就轻轻打几下,结果造成心理暗示导致错误不断加剧加重。现在我们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有错必纠、有错必罚,而且对会计不诚信行为还要加大惩罚力度,对实施不诚信行为的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绝不采取保护措施,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利益,从而起到警示的作用。
5、加强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监管力度
在对造假人员严打的同时,还应严格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该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提醒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和财务人员一道,共同承担起依法理财的重担,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自己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不再利用行政手段干预财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也不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法律所不允许的事。
6、建立和完善电力会计信用记录体系
近年来,建立信用体系已在全社会逐渐推广,适应新形势,国家对所有会计人员建立完整的“信用记录”很有必要。电力企业也应为财会人员建立“信用档案记录”,确保信用记录成为个人的必备档案,条件成熟时甚至可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诚实守信者受到企业的信任和尊重,大伪小信者受到信用教化而有所收敛,败德失信者受到应有的唾弃。例如,宣布某会计人员诚信低下,或存在不名誉行为,以此强化道德威慑,杜绝失信者异地求职,让全社会共同监督会计人员,从而使诚信成为会计职业谱系中共有的亮色。
7、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目前各级电力企业大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专门的审计人员。应该说,各级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为当好领导的参谋,在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不能忽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内审与国家审计机关比较起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内审地位不超脱,独立性和权威性未得到真正的发挥,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审计人员在经济上和人事上受制于本单位),使其不能放开手脚独立开展工作,难以真正履行职责。内部监督的不到位,也是目前许多电力企业会计缺乏诚信的原因之一。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真正揭示本单位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如对下级单位的审计负责人采取委派制),来保证各级内部审计部门能独立开展工作,同时保证各被审部门和单位主动配合,让内部审计真正起到对企业的各种经营行为特别是财务活动的随时监督作用,让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得到及时的纠正。同时,内审部门还应把审计思路从查找现存错误逐步转向查找业务工作的风险点和可控点,监督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从事后追踪转为事前、事中防范,加大对财会人员工作的审核。
8、提高电力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电力会计人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国家相关会计新准则、新制度和新规定,及时更新各种知识,掌握符合经济发展形势的会计理论,增强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素质水平。同时应把好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关”,切实提高会计执业准入的门槛,使一批具备较高素质、道德水准、较强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的优秀年轻骨干充实到我们的电力会计队伍中来,自觉抵制和监督会计不诚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
9、保障电力企业总会计师的权责到位
总会计师作为企业行政领导成员,协助企业主要负责人工作,直接对主要负责人负责。各电力企业要抓紧总会计师的配备工作,保证总会计师的职责履行到位。企业一把手要积极支持并保障总会计师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其专业把关的作用。党组研究重大经营活动和重大投融资,要请总会计师参加并参与决策,提高总会计师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充分保证总会计师行使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加大总会计师在电力会计诚信中的责任。总会计师是财会队伍的带头人,是财务部门和财会人员的直接领导,作为企业中会计专业的最高权威,要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认真履行职责,防范财务风险。
应该看到,现实中纯粹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原因和道德风险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并不多见,而更多的是人为的授意主动造假。希望通过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办法就可以达到治理核算不规范、账外经营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目的往往是徒劳的。因此作为电力企业的管理层,一定要尽快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给广大会计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理财环境,带头支持、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切实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力度,不打击报复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对敢于抵制不正之风的会计人员给予鼓励和奖励,使会计人员能挺直腰板坚决抵制经营中不诚信行为,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和不合理要求,坚持对做假账说“不”,从而保持良好的会计职业操守,真正做到以“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以“不做假账”为行为准则,保证电力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上一篇:关于对或有事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