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体系刍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振林 李福玲 时间:2010-06-30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的要求,结合当前诚信危机的实际,应当建立社会主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体系。这个体系可分三个层次,其大致构架如下:


第一层次 这是社会公众对会计人员道德标准的最低要求,也是会计行业主体的生存底线。


1.守法意识。和道德属于上层建筑中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规则体系,但二者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法律作为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和服从,会计人员也不例外。《会计法》和各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有关的财经法规和制度,会计人员都必须严格地遵守。会计人员失去了守法意识,其道德底线就会全面崩溃。


2.诚信意识。会计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通过诚信服务,增加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赖性,向社会承担责任。诚信不仅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会计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诚信应当成为会计行业最起码、最基本的执业理念。会计人员把“诚信为本”原则看成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不言而喻的。


3.人格意识。人格意识重在强调会计人员心灵中内在的自强、自尊、自重的品格。会计职业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严格的自律意识。会计人员有的直接掌握着金钱,有的间接支配着数字形态的资金,若缺乏严格的自律意识,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诱惑,则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具备了自律意识的会计人员首先应把自己看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以高尚的精神情操面对会计工作,以纯净的操守为社会及公众服务。


4.真善意识。会计人员的职责要求必须以完全符合实际的(即“真”的)又有利于社会的(即“善”的)会计信息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真”是客观世界的性,会计作为真实反映社会经济生活规律的职业,其基本功能就是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善”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合乎目的性,会计人员只有把符合社会需要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提供给社会,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会计法》规定,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这也是社会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最低的要求。


5.公正意识。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职业道德秩序,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公正、公开、公信的平等意识。会计人员为国家、人民理财执法,就必须出于公心,主持公道,随时随地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绝不做明知对人民群众利益有害的事情。会计人员在理财过程中,要把满足人民群众整体利益作为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不做假账,就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6.节俭意识。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会计人员将节俭作为自己必备的职业道德,是不言而喻的,无须赘述。


7.廉洁意识。会计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首先在经济上必须是廉洁奉公、公私分明的人,社会也以此标准作为考查会计人员任职资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之一。


第二层次 这是在第一层次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它的基本着眼点是会计人员的职业特点,具备了这一层次的道德意识素质,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


1.敬业意识。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首先要矢志献身于社会主义会计事业,在工作中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其次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和积极实践,尽可能地掌握高深复杂的会计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


2.原则意识。会计人员的原则意识主要是指对各项会计方针、政策、财经法规的严格遵守、执行和坚持。会计人员在其会计业务工作中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依法办理有关业务,无论是对上级领导,还是对亲朋好友,都必须一视同仁,不讲亲疏。


3.责任意识。有人说:“会计职业受人监管,却又有意无意地被假定应分担其监管者的部分责任,极易成为和监管者的代过者。”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会计人员切不可以此作为自己逃避责任的借口。虚假的会计信息毕竟是从会计人员手中产生的,无论有什么理由,这个责任恐怕是无法推卸的。要想不代人受过,就必须坚持自己的责任。当前的责任主要是:坚持原则,依法理财,依法核算,依法监督,真实、完整地向社会提供会计信息,尽职尽责,恪尽职守。


4.主人翁意识。也就是为人民理财的意识,这是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在会计道德观念上的集中反映。主人翁意识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一致的,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也是一致的。它体现了会计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点,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会计人员的特别要求。


5.自律意识。自律意识是人格意识与廉洁意识在更高层次上的综合,是会计人员通过自觉自愿的精神力量实现自己人格尊严、保证自己廉洁行为和诚信形象的观念。自律意识要求会计人员时时处处、方方面面都对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加以反思、检查和分析,促使自己的会计道德境界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6.优化意识。又可称作竞争意识,是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竞争,使职业整体形象达到最优化目标的精神动力。对会计人员个人来说,竞争是优胜劣汰,是促进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的有效动力。只有树立牢固的竞争意识,全面优化个人综合素质,才能立足于社会。


7.独立意识。社会主义市场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独立自主的人格品质。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了独立自主的人格品质和自由精神,才可能有在相互交往中的必须守信的道德要求。同时,会计人员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承担自身的责任,才可能有获得社会信任的道德要求,并使他们的自由和权利受到相应的约束。市场经济正是在权利与责任的制衡中不断运行的。惟有具备了独立自主的人格品质,才能使会计人员的自由不流于放任,才能将会计市场变得井然有序,从而使诚信的会计人员拥有选择诚信的单位和诚信的上司的自由。


8.保密意识。会计人员因职业特点,经常会接触到有关的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会计人员保守所了解的秘密,维护国家、单位利益是应尽的义务。一般情况下做到保密并不难,难的是在特定环境下即受利益驱动时,仍坚持原则,这需要经常性的自我和自我修养。


第三层次 这个层次应当是优秀的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更高级的意识规范。


1.管理意识。作为高级或优秀会计人员,将更多地参与和单位的管理工作。时代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使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方式、管理技能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知识资本必将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也必将介入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与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树立牢固的管理意识,从账房先生、簿记人员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


2.协调意识。不仅存在会计人员和企业内部人员的来往,而且存在会计与会计、会计与企业、会计与社会、会计与国家等多种关系。特别是当前会计监督目标已显示出明显的滞后性,更迫切需要会计人员的协调。加上目前我国的会计监督作为一种权力还非常有限,会计监督的权威被“软化”,这时会计人员的协调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种协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事项的合法与合理、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保证企业所有者权益不受侵犯以及会计职业的整体诚信形象。


3.创新意识。创新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动力,成为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会计作为一门管科,其理论创新从未间断。我们把创新意识归于道德意识规范,就在于它标志着会计人员对知识和理论更新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意识要求。这种要求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是一致的。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够保证会计市场的规范与健康发展。


4.风险意识。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财务主体的财务活动经常是在有风险的条件下进行的。会计服务本身是一项主观活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必然使会计人员的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树立“失职违规”将承担巨大风险的观念,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增强风险意识,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


5.开放意识。相对于国际市场而言,我国会计行业及会计人员的素质还处于劣势,如我国会计人员在传统心理上对国际上通行的公开会计资料较为抵触,对由于公开会计信息而引起的风险感到不安。这需要我们的会计人员尽快树立开放意识。观念上的开放,才能引导会计人员严格执行会计法规,灵活运用会计准则,熟悉证券市场业务,了解国际市场,吸纳国际同行的长处,具有职业判断和预测、决策的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6.意识。在当前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必须具备现代意识。具体地说,就是应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具有对新知识的无限渴求和好奇心,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因自己年龄的衰老而保守,不因自己知识的老化而落伍,始终以自己不断更新的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7.技能意识。作为高级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应有的会计专业技术和能力,如账务处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管理决策能力、风险预测和防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是通过理性的思维、的判断、严密的核算、精确的归纳来完成目标的,需要综合的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在今天,市场经济呼唤的是高级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只有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