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新的创新管理范畴——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管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炜 时间:2010-06-30

进入新世纪,新的提法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在我国,新经济的呼声大有取代知识经济之势。实际上,新经济也好,知识经济也罢,只不过是美国和欧洲人的不同说法,无非是要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带动的、以知识为基础和以高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其内涵具有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特征。新经济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管理研究课题。本文介绍与新经济相对应的一种新的创新管理范畴: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管理。 


一、 创新主流板式的缺憾

自从本世纪初能彼得提出创新理论后,许多学者在创新管理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厄特巴克和艾伯纳西(Utterback and Abernathy,1975)关于创新的主流模式被认为是创新普遍适用的理论(Tushman,1986; Utterback and Suarez,1993)。但最近有专家提出,创新的主流模式具有局限性。 随着新经济的到来,创新过程已变得非常复杂(OECD,1998)。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概念需要完善,特别是不同类型的产品对于组织结构与合作协调所产生的影响还是一个较少触及的课题。另外,竞争的提法也有了新的含义,由于跨企业项目的出现,复杂产品系统的竞争已在项目层次上展开,而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结构和创新项目早已超越了公司边界,多个创新成员共同合作才能取得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成功。而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商品的创新主流模式便专注于单一企业的战略和企业内部的管理,忽视外部创新成员的作用,因此,创新的主流模式并不适用于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管理。

同时,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许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性质、结构和动力。信息技术正在快速扩散到复杂产品系统之中,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技术加快了复杂产品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软件工程和系统集成已成为飞行模拟器、程控交换机、飞机发动机、飞行器等许多复杂产品系统的核心技术。拙劣的软件设计、开发和管理以及系统集成能力薄弱往往导致项目延期、成本超支或项目中途夭折,最终使得许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失败。另外,创新的主流模式着重于机械和机电技术,而对软件技术和软件工程未必适用。因此,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必须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定性和危险。

直到90年代中期,还很少有人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进行系统的研究(Miller et al. 1995; Tidd, 1995;Gann,1997)。复杂产品系统理论提出之前,尽管有学者对航空、电信工业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过独立的研究和分析,但还没有人将这些研究归纳汇总为一个独立的创新管理范畴,也没有人意识到复杂产品系统的性质与大规模生产商品在本质上有所不同。
二、复杂产品系统的概念与类型
复杂产品系统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英国萨克西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所和布赖顿大学创新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创办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心最先较为全面、系统地提出。

英国萨克西斯大学教授、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心主任霍布德(Hobday,1998)解释,使用“复杂”一词意于反映产品中为顾客定制元件数量的多少、技术含量的高低、系统控制需求的强弱等产品要素的特性。该中心的汉森和拉什(Hansen and Rush, 1998)定义复杂产品系统为高成本、工程密集及信息密集、具有大量专用子系统和元器件的、为顾客定制的产品。鉴别产品是否复杂产品系统主要考虑其成本、项目周期、复杂程度、技术不定性、系统层次、定制化程度、风险、元器件种类、知识和技能含量、软件应用范围等因素。

简言之,复杂产品系统包括那些大型、高成本、系统复杂、技术含量高、项目周期长的产品、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戴维斯(Davies,1997)给出了五个工业门类中复杂产品系统及大规模生产商品的实例(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复杂产品系统的分类与我们目前常用的高技术产品有所不同,例如个人计算机属于高技术产品,但由于其大规模生产的特性,不属于复杂产品系统,而钢铁厂虽然属于夕阳工业,但建造钢铁厂却是一项复杂工程。



二、 复杂产品系统的特性

霍布德(Hobday,1998)认为,复杂产品系统主要在六个方面与简单大规模生产的商品存在差异(见表2)。1.产品特性。复杂产品系统由许多具有复杂界面及为用户定制的子系统和元器件组成。各组件通常以层次链方式集成并为特定的客户和市场预制。子系统往往自身就具有复杂、用户定制和高成本的特性。由于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许多复杂产品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加,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上升。例如,波音飞机发动机由2000多个元器件组成,其中许多元器件并非标准件,而是为发动机特制的。再如,近年来程控交换机的功能有了明显增加,以适应数字传输、多媒体、宽带交换等要求。

2.生产特性。复杂产品系统一般为特定用户或市场以单件或小批量进行开发、定制和生产。项目决策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生产的重点在于设计、开发、工程管理和系统集成。例如,核电站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可能要持续10余年,在这期间需要与买方及用户频繁接触,不断获取反馈信息。除了完成自身的生产和加工任务外,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厂家还要经常协调大量的供应商、用户、协作公司、标准组织和政府部门。因此,系统集成是复杂产品系统生产厂家必须具备的重要生产能力。据对美国飞机发动机行业调查显示,将航空控制系统、推进器以及其他复杂的空气动力元器件集成为民用飞机发动机大约需要投入研发经费40~60亿美元。

3.创新过程。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生命周期有可能延续数十年。产品更新换代时,系统复杂性可能明显增加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功能、容量和可靠性的需求,加之对部分定制元器件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促使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源源不断。因此,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并不遵循厄特巴克(1993)所描述的创新生命周期。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过程需要用户的高度介入,以使用户需求能够直接反馈到创新过程中,而不是当产品在市场销售、客户使用之后再进行改进。因此,复杂产品系统用户往往自始至终参加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他们频繁地直接介入复杂产品系统的研发、生产、调试、开通、维护保养、更新换代、重新设计和再创新。同时,由于复杂产品系统的许多元器件或子系统并非由系统集成厂家自己生产,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过程也需要供应商的早期介人,以保证供应商能够为该系统提供符合要求的元器件。因此,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创新与扩散往往是相互重叠、难以分开的。另外,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所需要的技术非常广泛。系统越复杂,创新所需要技巧和能力的范围越广。其中大部分技能和诀窍依附于掌握这些知识的少数高级技术人才,而并不物化于产品之中,因此这些技能和诀窍很难复制和模仿,使得创新产品和原始创新者保持长期的稳定。例如,飞行模拟器就需要有关机械、电器、机电一体化、精细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系统集成、材料、自动化、数据交换等方面的技能和诀窍。

4.竞争战略和创新协调。由于复杂产品系统的竞争往往介于跨企业项目之间发生,因此相应的竞争战略研究应该以项目为基础,而并非像大规模生产商品那样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复杂产品系统的竞争战略通常注重投标、设计、开发等活动的有效性,而不取决于生产的规模效益。由于复杂产品系统往往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单独加工,因而制造系统设计这个大规模生产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在复杂产品系统中并不重要。具有竞争优势的系统集成厂商具有卓越的项目管理技能,特别是相关的危机管理和软件工程能力。另外,复杂产品系统的竞争优势往往掌握在跨国企业手中,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管理创新的目的应着力于提高系统集成者的国际竞争力。

5.产业结构和演进。有机的管理方式适宜于复杂产品系统的管理,以减少管理层次和繁文冗节等官僚作风。为了实施有机的管理,的组织架构应有利于快速决策和具有弹性,扁平型结构比金字塔型结构更为有效。应授予项目组较大的权力,使项目经理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快速处理顾客和政府反馈的信息、预见和应对危机、采用新技术。有时还需要以大型项目的实施为基础,组建由原材料和元器件供应商、分包厂商、系统集成者、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用户等方面参加的跨企业联盟。

6.市场特性。由于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中政府的介入、国内市场保护和交易次数较少,市场竞争一般并不激烈,使得市场这只主宰大规模生产商品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大打折扣,商品在规范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传统观点面临挑战。复杂产品系统的市场趋向于独家垄断或双头垄断。统一的市场定价并不存在,每一笔交易都可以进行讨价还价。交易并不频繁,但交易金额较大且需要时间较长。交易经常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的影响,各国政府均倾向于鼓励使用本国企业的产品。政府介入复杂产品系统的交易出于诸多考虑,例如:安全(飞机、核电站、信息系统等)、争取成为国际技术标准(电信系统)、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电力系统)、对国家的重要性、战略和军事需要等。在英国,直到80年代中期,电话交换机市场由少数几家国内生产厂家控制,此后,政府做出的新规定也只允许一家外国企业(瑞典的爱立信)进入。

表2中所列出的复杂产品系统或大规模生产商品具有典型性,实际的产品很难完全符合,大多介于这两者之中。根据对程控交换机特性的研究(Zhang and Igel,1998),在表2中列出的32个因素中,程控交换机有3/4的因素符合或接近复杂产品系统。



四、复杂产品系统与创新

外部资源在创新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企业依靠外部资源取得创新的成功已引起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一些学者在网络(network, Freeman, 1991; Debackere et al, 1994; Hobday, 1994)或创新网络(innovation network, Wissema and Euser, 1991)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德布雷逊和艾姆塞(DeBressonand Amesse,1991)强调技术型企业大多依附创新网络,离开了网络,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生存。多戈逊和贝桑特(Dodgson and Bessant,1990)认为,创新网络对于企业迎接创新挑战非常有利。因为诸多创新者之间的复杂联系和关系,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需要在创新网络中实施。

哈坎逊等人(Hakansson et al,1992)提出了一个适用的创新网络范式,包括行动者(actors) 、行动(activies)和资源(resources)等三个因素。这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在网络中,行动者已不单单是系统集成厂商、买方和卖方,而是还要包括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投资商等(见图1)。在创新网络中,行动者通过创新行动合理配置资源,形成协作(Bruce et al,1995)、技术协作(Dodgson,1993)、合作(Faulkner,1995)或战略技术联盟(Hagedoorn,1993)等。



由于创新网络包括多个行动者,复杂产品系统的成功需要所有创新行动者的有效参与和协调,否则,单一企业的努力及行为改善对于项目的完成和增强竞争力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五、研究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意义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在新经济时代将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90年代起,复杂产品系统的设计、生产、使用和维修保养已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主要贡献因素。1994年,英国复杂产品系统产值高达680亿英镑,占当年GDP的11.9%。美国1991年宇航工业产值为1500亿美元,是当年全球半导体工业产值的两倍。亚洲四小龙尽管在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方面很快,照相机、汽车和记忆芯片等大量出口欧美国家,但在复杂产品系统方面尚未对西方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即使是日本,大型电信设备、宽带网络系统、宇航工业等复杂产品系统也未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构成威胁。究其原因,一是欧美国家在复杂产品系统方面暂时处于领先;二是复杂产品系统市场大都受到本国政府保护而未完全开放,市场准入门槛高。美国在复杂产品系统方面的优势保证了美国经济连续10年持续增长,而亚洲四小龙在金融危机中遭受冲击,损失惨重,日本的经济也是持续衰退,连年不振。

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管理和过程与大规模生产的简单商品截然不同。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代表了一种新的、重要的、与经典理论不同的研究范畴。区分复杂产品系统与大规模生产商品对于创新理论、政府政策以及企业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不同的复杂产品系统之间也呈现出一些不同特性,但总体上仍具有相同的创新范式、结构和动力,这就为创立对应于经典创新理论的复杂产品系统理论提供了基础。

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是复杂产品系统的发展。复杂产品系统的外部创新环境包括市场规模和增长、产业结构、竞争对手、企业联盟、政府政策、法规、企业和市场的国际化、环境保护等。通信、信息系统、材料和其他领域的科技进步增加了复杂产品系统的复杂性、不定性和危险性。新的安全标准、污染控制和环保必须在复杂产品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中予以充分的考虑。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研究对于政府部门也具有意义。为了尽快发展我国复杂产品系统,需要尽早研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规定。当前,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特别是面临加入WTO的挑战,如何按照国际惯例,有效保护民族工业,复杂产品系统理论不无可借鉴之处。从长远来说,关于复杂产品系统的研究是要在该系统的创新管理方面产生一个新的知识群,并运用这种知识提高我国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增强国际竞争力,均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