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科学:21世纪发展观念的更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许家林 时间:2010-06-29
一、动力: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

  21世纪会计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会计环境,尤其是其中的环境与科技环境的变化。从经济环境上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对20世纪所形成的会计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科技环境上看,由于高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运用,知识的经济化和经济的知识化已经形成不可抗拒的潮流,生产作业过程的高技术含量必然会引起经营管理手段的高技术含量,并导致会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程式与输出方式的高技术含量,这必然对20世纪所形成的会计技术方法体系产生强烈冲击。由此可见,因经济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会计管理实。残内容与程式上的变动,必然会成为推动21世纪中国会计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二、发展目标:会计科学体系的完善创新

  不断拓宽会计理论研究领域并进行会计理论的创新,既是推动会计科学发展胸需要,也是每个会计理论工作者的义务。20世纪中叶,美国会计学会的专家们经过论证后曾明确预言:未来的会计理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来扩展其范围;一是将新的测定方法引人会计学领域;二是将扩张作为会计报告的行动概念。它比较明确地提出了会计科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即引进正确伪研究方法与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由此可见,当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适时确立会计科学的发展目标是使其得以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

  笔者认为,根据中国会计科学的发展现状,其21世纪的基本发展目标应当是:规范会计科学的理论层次与结构,加速会计科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完善会计科学的相关内容,拓展会计科学的研究领域,从而构成一个完整且具有结构合理、内容严密、优势互补等特征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应当由会计理论科学、会计方法科学、会计管理科学、会计研究科学和会计科学五个部分构成。在此基本要求下,会计科学的学科体系内部应当按照其学科特点组织成合理的学科群体,可以考虑将会计科学划分为核心层学科、紧密层学科、松散层学科、边缘层学科和渗透层学科五个级次,逐步形成一个多层级的、网状结构,使其发展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态势。

  三、发展方式:会计科学范围的纵横拓展

  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式是中国会计科学在21世纪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今天,会计科学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拥有许许多多分支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会计分支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对会计对象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方面问题的专门研究,从而有助于对不同会计现象与新会计现象的剖析。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得会计科学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多,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宽。在会计科学研究对象快速分化的同时,会计科学内部的各学科之间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与科学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日益加强,相应形成了一些边缘会计学科,如环境会计、电算化会计和资源会计等。

  在21世纪,随着高新技术怕发展,学科之间的分化与融合现象将会日益突出,任何一门学科的内容都会与其他学科的某些内容形成一种联系与交叉的关系,会计科学的发展也必将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在学科内容上,会计科学要注重对其他学科的兼容与吸收。从横向和纵向上拓展其研究范围,且注重理论创新,以构成新的分支学科。基于此,21世纪的中国会计科学在发展观念上应当做出必要的转变:一是不能就会计而研究会计,要跳出会计的框框来研究会计问题;二是要以多种学科作为其研究基础,即在传统会计科学的基础之上,注重其与数学、相关经济学及其他学科的结合;三是注意会计科学里的新学科、新问题、新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四是应当兼收并蓄,注重学科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与国家化特征;五是应对会计科学的发展方向予以合理定位,以便使会计科学的研究内容与纵横拓展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四、发展基础: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结合运用

  在会计科学的发展上,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如何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科学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率。中国会计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式就是应当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各种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其中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利弊,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应当强化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要正确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用务实的态度、的方法去搜集和整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以实证性的资料为基础,以数量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来描述活动变化的,说明经营方针的调整以及经营成果的变化,从而使信息的使用者对与其经济利益相关的企业经营活动趋势与规律有更为直接和深刻的认识。

  其次,应当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对与会计有关的经济事项进行定性的理论分析入其与实证性数量分析有、机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讲,缺乏定性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不可能全面地、科学地阐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21世纪会计科学的发展基础应当是指,从中国的会计环境出发,积极吸收和借鉴20世纪中后期西方会计科学发展上广泛运用数量分析方法所取得的先进经验和成果,但是也不能全面照搬。应当指出,盲目地追求用实证性的数量分析方法来全面取代规范的定性理论分析方法,既与中国会计科学的发展现状不符,也不利于中国会计科学在21世纪的健康发展。

  五、发展道路:会计科学的科学化、国家化和国际化

  同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模式的基本目标相一致,21世纪中国会计科学发展道路的选择,应当紧密结合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以科学化为基础,以国家化为起点,以国际化为方向。

  首先,会计科学的科学化是客观要求。这里的“科学化”内涵为:一是会计科学学科体系内部结构合理化;二是各具体会计学科的理论系统化;三是会计方法系统化,即指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法、程序对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和处理,有合适的标准对其有效性做出判断;四是会计操作手段化,即达到人工系统和系统的有机结合,且会计换作技术工具标准化;五是会计管理体制定位化,即指会计管理模式和会计人员的身份能够正确合理地定位;六是会计法规体系配套化,即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会计法规体系;七是会计体系完善化。

  其次,会计科学的国家化是现实选择。中国会计科学的发展应当具有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这是由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决定了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结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决定了会计法规体系的多层级结构;特殊的所有制构成决定了会计管理体制上的多模式结构;多头管理的会计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选拔机制决定了会计教育的多层级结构;经济发展的特殊进程决定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方式结构,即实行内部会计监督、外部会计监督和社会会计监督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经过近20年的发展,会计科学已经呈现出会计信息社会化、商品化和国际化、会计服务市场化、会计核算手段现代化、会计监督社会化、会计工作规范化和会计规范配套化等基本趋向。

  最后,会计科学防国际化是趋势。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国家和经济组织之间的程遇范围更加广泛,全球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它在要求中国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同时,也对中国会计走出国门和走向世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目前制约中国会计科学国际化的因素很多,但通过“靠拢——协调——接轨”的程式来缩短中国与国际会计科学的差距是一种必然选择。当前,我国会计科学国际化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是在会计理论体系的结构和研究方法上应当向国际化靠拢;二是在会计方法体系上,应当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驾齐驱,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外和对内服务的任务;三是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及运作程序的标准上,应当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接近;四是在会计监督体系上,应当逐渐加大社会计监督的范围与力度;五是在会计教育的层次、内容、体系与结构上,应当尽快地走出当前的发展误区,采取有力的措施,优化会计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