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文化中的诚信教育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长春 时间:2010-06-30
[摘 要] 公民诚信是促进人类个体、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来,我们的道德诚信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公民道德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在公民诚信缺失危害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公民诚信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诚信 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 途径构建
  
  开展诚信教育无论是对私营的完善还是对维护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诚信作为人类社会道德的基础和价值目标,它不仅是衡量一定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进步水准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民主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开展企业诚信教
  育,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其后果
  
  综观20世纪末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大大推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增长。然而,当人们在追逐和享受化运动所带来的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猛然发现,“由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给我们也带来了茫然和无所适从的紧张情绪和迷失感。”我们不可避免地也遭遇到了世界各国现代化运动中所遇到的共同问题。全球范围内、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企业发展中,诚信缺失现象凸显,构成了道德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
  1.产品质量偏低,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以次充好较为普遍。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私营企业的形象。
  2.私营企业普遍没有工会组织,其劳资纠纷比其他企业增长快,使企业无法吸引优秀的员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3.财务不透明,私营企业往往做三本账,一本给税务局,用虚减利润的方式偷税漏税;一本给银行,以虚增利润的办法取得贷款;再留一本自己用,在计件工资制条件下可以少付员工报酬,形成了税务信用、贷款信用、财务信用缺失的不良状况。
  4.公司治理薄弱,私营企业以家族制居多,企业领导人搞一言堂,订好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管理不规范。
  5.赖债、躲债、恶性逃避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使私营企业之间存在大量且长期不能缓解的相互拖欠款,严重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后劲。
  6.毁合同、打官司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大约有40亿份左右,但合同履约率仅有60%左右,导致私营企业在交往过程中提心吊胆,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7.私营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也是其信用缺失的一种表现。包括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搞低价倾销等,导致广大消费者对私营企业整体的不信任。
  这些现象的出现,既有企业自身的责任,也有诸多的外部原因。首先,政策法规存在缺位问题。我国现行的体系对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约束不完善且不具有强制性,使许多债务企业能够钻法律的空子,乘机逃避债务。同时,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政策、法律、规范和约束不同,使私营企业在市场进入上有很多限制。其次,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它使企业觉得有机可乘,为私营企业制假、贩假提供了温床。
  企业文化构建中诚信教育的缺失是阻碍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发展基础薄弱。私营企业多是白手起家,没有很殷实的家底,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为了维持生存、谋求发展,往往选择投机取巧。
  (2)受利益的驱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买方市场尚未形成,商品买卖过程中的主动权仍旧掌握在卖方手中,只要生产出来的产品有销货渠道,利益驱动下的制假贩假就不会停止。
  (3)管理水平低。私营企业缺乏管理人才,很难获取及时准确的市场情报,果断的分析与决策更是难上加难,惟有靠不正当竞争等失信手段牟取利益。
  (4)竞争实力弱。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各个方面,私营企业都无法与其他类型的大企业抗争,在这种状况下,靠假冒伪劣、投机取巧赚钱便而然地成了它们的首选。
  (5)私营企业的自律性较差。私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制,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健全,企业领导人的权利不受监督,惟利是图是其本性,为了牟利可以不择手段。
  综上,私营企业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失信问题,已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机,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速度,妨碍了私营企业的层次提升,降低了私营企业的社会信誉,进而损害了私营企业的自身利益。广大私营企业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加强诚信建设是当务之急。
  这些企业发展与道德发展中呈现的矛盾,首先造成了我国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为企业过分注重效益原则而忽视诚信要求,导致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惟利是图等欺诈行为, 不仅严重影响商品经营者的信誉,也势必造成我国商品贸易的成本增加和社会经济效率的降低。其次,也会影响到国际经济秩序和国家形象。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各种违背诚信的行为发生,都会大大降低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信誉、地位,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将造成外资投入的严重不足,进而加大了外资引进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国家出口商品因受信誉的影响而出现价格下降,有碍于国际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二、诚信的内涵
  
  从伦的角度讲,诚信属于道德范畴,包涵着“诚”和“信”两方面的意义。从字意上讲,诚是诚实,信是不欺诈,二字可以互通、互义,诚就是信,信就是诚;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形式。另外,也有人认为,“诚”更多的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诚”更多的是指道德对个体的单向要求,“信”则偏重于道德对社会群体的双向要求;“诚”是指道德主体内在的德性,“信”则是“诚”的外化,体现为人的社会化行为。所以,“诚是人之本”、“人无信不立”。诚信长期以来成为人类社会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做人做事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在我国传统道德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重要内容中,诚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从学的角度看,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社会经济的内在驱动力。诚信作为资本,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产,它能够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依托有形的资产获得更大的收益。福山先生曾经指出:“社会资本的获得要求人们习惯于懂得规范,并具有忠诚、诚实和可靠等美德……社会资本不可能仅靠个人的遵守来获得,它是建立在普遍的社会德行而非个人的美德之上。这种具有社会性的社会资本比其它形式的人力资本更难以获得。从另一角度来说,正是因为社会资本是基于道德习俗,所以它也同样地难以改变和摧毁。”正是如此,“诚招天下客,信引四方财”、“诚信就是金钱”、“信用就是资本”等成为界的座右铭。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证明,经济生活中人们只有重承诺、守信用,经济活动才能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社会经济才能快速增长。
  
  三、企业诚信途径的构建
  
  诚信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目的在于保障社会的秩序与发展,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变化。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社会对公民的诚信素质要求也就越高,诚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范围也就越大。所以,构建的公民诚信教育体系,正确引导公民的价值取向,及时化解和消除社会上因利益而引发的各种矛盾,是推进我国小康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标本兼治,构建企业文化的诚信体系。治理非诚信现象是标,建立健全诚信制度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的形成,既要靠社会外在的他律,又要靠人们内心道德信念的自律。从利益方面引导广大公民在经济生活中讲道德诚信,提高公民的自律意识;同时,进一步加强诚信意识、诚信理念的宣传和教育。
  2.增强员工的诚信责任感。责任是社会个体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能力确认的自己应该承当的职责、义务。诚信责任也是社会要求在企业员工主体意识中的集中体现。
  3.在企业党员干部中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和完善干部信用监督约束机制。在私营企业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是取信职工的最好方法。领导者以厂为家就能为员工树立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榜样,使企业的诚信理念不走样地传递给职工。所以,以身作则是打造诚信的捷径。
  4.重视企业员工诚信意识的培养。要培养私营企业的诚信,需要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参与。培养员工的忠诚,要从源头抓起。招募新员工时,加大道德方面的测试力度,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新员工培训时,加强诚信教育;业绩评估时,考核员工绩效的同时,也要参照他们的道德表现,全方位评判。有了这样的用人—培训—考核的标准,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支有责任感的团队。
  此外,私营企业应从建立产品诚信、服务诚信、销售诚信和竞争诚信等几个方面一齐努力,把诚信对待客户作为一项不变的企业文化,增强全体职工的认同感,指引企业不断前进。
  
  :
  [1][美]福山.信任彭志华译:社会道德与创造经济繁荣[A].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31
  [2][英]迈克尔.阿姆斯特朗:战略化人力资源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307
  [4]中央电视台(12套).经济与法.2005年5月16日晚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