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本结构视角的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孔德兰 时间:2010-07-01
【摘要】本文从浙江省中小融资现状出发,对其资本结构构成与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剖析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资本结构存在缺陷的原因,并建设性地提出优化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融资策略。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扩大税收来源,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城市化水平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关系到化和城市化进程,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本文将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例,探析基于资本结构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中小企业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浙江城镇经济的主要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统计,到2005年底浙江省个体户达168万户,资金数额498亿元;私营企业33万家,注册资金总额3906亿元,小企业的总产值在全省整个工业总产值中占到了88%。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优势在全国较为突出。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但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管理相对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相对不足等发展瓶颈。其中,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
  根据笔者2006年的调查显示,浙江有76.8%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有84.9%的企业需要再融资,而这些中小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是银行贷款。据对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企业需要从银行贷款,30%靠自筹,7.5%通过内部集资方式筹资,只有2.5%表示依靠股票筹资;但是有16.27%的中小企业认为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有60.47%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较难,有23.26%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十分困难;有38.7%的企业认为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抵押资产不足、担保单位难找,25%的企业认为是由于投资项目缺乏吸引力,20.2%的企业认为是由于国家政策偏向大中企业,8.9%的企业认为是机构的歧视,认为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管理水平低,财务报表失真、信息不透明的分别为4.8%和2.4%。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构成与特点
  
  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综观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现实却不尽合理。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构成
  根据笔者对浙江省温州、台州、绍兴、嘉兴、金华、宁波、舟山、丽水等地的商业银行和507家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现阶段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构成主要情况如下:
  1.自有资金或股权资金是中小民营企业创立与发展的基础性资金来源,股权的集中程度相当高。调查显示,50人以下的小企业在全部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或股权资金所占的比重最高为67.5%,其中所有者提供的资金占43.2%。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自有资金的比重呈现递减的趋势,并且,根据所有接受调查的企业显示,这些企业的股权大多数集中在少数股东手中。
  2.以银行和信用社信贷为主的正规金融资本是中小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来源。据调查,在中小民营企业总负债中贷款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1.2%。当企业遇到资金困难时,有71%的企业首先想到的是向银行、信用社贷款,有23%的企业首选民间借贷,有6%的企业首选拖欠货款。并且,有60.5%的企业贷款要求基本得到满足,有29.1%的企业不能满足要求、贷款缺口很大,有10.4%的企业基本得不到贷款。
  3.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是中小民营企业外源融资资本的重要补充。中小民营企业外源融资资本来源是多样化的,除银行借款外,其他负债主要包括民间借款、内部集资和企业商业信用等。据调查,发生过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的企业占92.3%。这类融资活动的具体范围一般按照与企业所有者的社会关系由亲至疏递减,首选向亲友借款;其次是内部集资;再次是向一般社会关系借款;最后是向专营借款活动的高利贷借款。
  4.商业信用也是中小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重要渠道。在调查过程中,中小民营企业十分注重对商业信用即应付款的利用,应付款在企业外源融资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仅次于银行和信用社贷款。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信用账户总体上是比较好的,65%的企业认为由于熟悉对方企业的情况,风险不大,一般可以收回;26%的企业认为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9%的企业已经发生了坏账。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特点
  1.资产负债率和融资成本较高。从总体上看,由于和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偏高,平均超过60%。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财务结构脆弱,与大型企业相比更不容易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中小企业因无法从现有的金融体系中筹集所需的资金,只有向民间资本和股东等个人借款。这些资金大多数为短期借款,由于长期借款比重较小,使得企业不能以长期资金来弥补固定资金缺口,进而只有依靠短期负债来弥补,又加大了财务危机的可能。再加上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足够资金,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资金的成本较大企业偏高,也使企业财务结构不建全,并连带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2.贷款结构侧重于流动资金贷款和短期贷款。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由于规模限制生产经营不稳定,市场波动和一些季节性、临时性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应付企业急需,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呈现“小、少、频”等特征。一旦需要资金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单位需求量不是很大,且主要为短期用途。据调查,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为大型企业的5倍,户均贷款额只有大型企业的0.5%。2005年浙江省几家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流动资金与固定资产的比例为:工商银行是91:9,建设银行是92:8,农业银行为83:17,合作银行为81:19。贷款期限也比较短,大约65%的贷款期限在6个月以内。
  3.资本结构调整的弹性小。资本结构的调整弹性是指企业资本结构状况对理财环境及财务目标变动的适应程度及相应调整的余地和幅度。一般来说,公司的资本结构一经形成,就具有其相对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并不排斥结构调整的可能。当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往往要相应调整负债经营的比例。资本结构的弹性主要表现在适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比例的速度和数量。但在中小民营企业缺乏畅通的筹资渠道和多样金融工具的情况下,加之公司理财人员自身的局限,致使大多数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弹性很小。
  
  三、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资本结构缺陷的机理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因素是造成融资难和资本结构缺陷的根本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融资障碍。毋庸置疑,与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相比,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客观上存在难以克服的内在制约因素。融资能力普遍较低,难以与银行或其他外部投资者发生融资关系,其成长只能依赖于内源融资,因而面临着强烈的外源融资困境。由于中小企业很难通过直接融资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等途径获得资金,因此,中小企业只能通过向银行借款来满足资金需求。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规模偏小而带来的信用差、风险大、交易成本相对较高。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内部管理不规范,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社会信用偏低、担保困难,使得银行从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方面考虑不愿意支持其贷款。
2.中小内源融资意识差。内源融资是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中小企业自身积累意识淡薄,大多数企业在利润分配中存在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经营的战略思想。在利润分配时,将企业利润分配几乎分光,很少从企业角度考虑用留存收益来补充资金的不足。有的企业经营者将企业的盈利多用于个人和家庭消费,忽视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有的企业经营处于亏损状态,根本无利可分,无利可留,也就没有积累。虽然中小企业资金困难是有目共睹的事,但如果中小企业只是寻求外部的资金来源支持,而忽略了通过留存收益等自身积累来健全造血功能,企业就会陷入负债——经营——还债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机构存在四种倾向是造成融资难和资本结构缺陷的外部原因
  1.“贷优不贷劣,贷大不贷小”的市场选择倾向。各商业银行在宏观调控中努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存量贷款的风险控制和回收力度,重点投向国家支持的行业和优质客户。在这一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贷优不贷劣,贷大不贷小、贷强不贷弱、贷多不贷少”的市场行为明显,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不强,对国家出台的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没有深入理解,贯彻不到位,对中小企业在认识上尚存偏见。各商业银行建立了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基层行放贷动力不足,对私营企业贷款一旦收不回来,信贷员压力更大,甚至顾虑别人误解他们与私人老板的关系,心有顾虑,怕惹麻烦,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积极性不高。
  2.贷款权限过分上收倾向。在控制信贷总量的过程中,各商业银行上收贷款权限,严格转授权和收回再贷计划管理,提高贷款标准和要求,达到了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但在这一过程中,贷款权限的过分上收使得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核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错位,未能与中小企业充分沟通,不能量体裁衣,未能及时满足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突出。
  3.信贷标准统一化倾向。在市场竞争中,各商业银行依据世界水平和大型企业技术标准制定信贷政策,全国执行统一的信贷标准,部分基层银行机械地操作上级行的规定,信贷管理比较单一,在优化信贷结构的过程中操作比较简单,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项目的实际需求,缺乏灵活性和务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4.针对中小企业业务创新不够的倾向。市场经济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具体原因也千差万别,部分商业银行未能针对中小企业出现的新特点、新要求来设计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对固定资产较少的贸易类中小企业,外资银行可以开辟仓单抵押业务,而一些中资银行则不敢开展类似的业务。
  
  (三)社会环境薄弱环节是造成融资难和资本结构缺陷的瓶颈
  1.狭窄的直接融资环节。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而言,内源融资往往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自身积累又相对较少,因而需要寻求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直接融资渠道十分狭窄:相对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以及信息披露等要求而言,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门槛都太高;国内的中小企业板才刚刚起步,资本市场容量很小;三板市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市场都还在酝酿之中。寻求解决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问题的出路必须考虑直接融资渠道的扩大。
  2.滞后的社会信用环节。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一直是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我国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高水平权威性强的资信评估等社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资信评估体系还不健全,商业信用屡遭破坏。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规模、信息获取以及信用等级多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金融市场上,我国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尤为严重,使得银行难以了解到企业的全面信息,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更难摸清其经营风险和收益状况,从而使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放贷特别谨慎,使得中小企业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面临融资难的局面。
  3.低效的中介担保环节。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落实成为制约中小企业顺利贷款的主要因素。目前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普遍存在不少问题,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有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受其规模的限制,服务范围有限,也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信用担保机构普遍担保金额较小,覆盖范围偏窄,担保能力严重不足。担保机构提出与银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银行首先考虑的是信贷资金的安全,担保基金与银行资金运作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而担保机构愿意担保的企业大都是不需要担保的企业,而急需担保的中小企业又大都是担保机构不愿为其担保的困难企业。
  
  四、优化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融资策略
  
  中小企业所遭遇的融资困境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优化中小企业资本结构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本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或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各种制度安排,全面系统、切实有效地逐步缓解直至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资本结构。
  
  (一)借鉴国际经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资金短缺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为此,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取各种政策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匮乏问题,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对于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国外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主要有:1.以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些优惠政策包括开业优惠、资金援助、税收优惠、咨询和培训的优惠、鼓励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在资金方面支持企业对基础阶段和应用阶段的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等。2.采取多种措施,从根本上提升中小企业层次,改变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劣势。3.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4.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5.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承担责任,为企业提供支持,尽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二)加大金融改革和创新步伐,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金融是经济领域中对影响最直接的行业,政府在对待金融产权制度创新时表现得谨慎有余。因此,加快改革和创新现有的金融制度显然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远离低效率状态的有效手段。1.加快国有银行以股份制为主的综合改革的步伐,完善金融产权制度,深化股份制银行的改革,健全公司治理结构。2.推进金融机构体系创新。应在金融领域放松管制,促进金融深化,培育产权明晰的中小银行,发展多样化、分工合作的金融服务体系。对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要实行宽松的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努力构建股份制银行、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城乡合作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互合作共同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格局。3.信贷管理体制创新。尽快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办法、信贷准入规则和评信评级标准;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的信贷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4.信贷业务创新。各金融机构要按市场需求调整经营思路,明确市场定位,不断推出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推出不同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
  
  (三)扩展直接融资,构建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资本市场作为经营资本的专门市场,面对差别很大的企业和对风险、收益持有不同心态的投资者,应该是多层次的。顺应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对中小企业全面开放资本市场,开辟直接融资渠道,建立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来化解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1.加快二板市场的发展,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平台。鼓励、扶持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经营资金,并允许其上市交易或进行场外交易。2.创新设计出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债券品种。允许技术型、长线型、出口替代型以及大型基础设施、涉及社会重大利益的民营企业发行自己的债券,并允许流通转让。3.大力发展银行贷款以外的其它金融业务,如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本票、信用证、保函以及商业汇票等。4.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目前,由于实行财政预算分级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可按一定比例,提取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为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设备更新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
(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规范中小民营融资环境
  1.在我国当前市场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必须从环境入手。有效的法律保护能够促使中小企业信守合同,为中小企业的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如果法律的实施效率低下即法律成本过高,机构在上当受骗后,由于财产没能得到完整的保护,必然的结局是金融机构将选择不放款,则又会回到融资困境状态。因此,政府这时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完备的、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保护市场参与各方的正当权益。2.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1)由地方财政拨款,组建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按企业化运作,实行保本经营、略有微利,担保资金的运作以安全性、公平性、社会性为原则。(2)成立区域内中小企业互助性的社团法人性质的担保机构,通过行业自律,互相监督等手段,可部分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缺失所带来的融资难问题。(3)组建真正商业化的信用担保机构,按国际惯例正常运作,最终由他们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问题。(4)成立再担保公司,由财政注资引入国家信用对担保机构实施再担保,也可由政策性银行进行再担保,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可以有效分担担保机构的风险,提升担保机构信用,扩大担保资源总量,从而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担保体系。
  
  (五)优化自身融资能力,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要改变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优化资本结构,企业自身是关键。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提升其融资效率的内在原因,也是畅通融资渠道的根本。1.中小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规范经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方向发展,尽可能利用自身的资源,增强自身的实力和信誉,使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自己。具体措施包括:(1)要抓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2)要调整产权结构,大力推进建立企业制度;(3)要建立健全各种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管理;(4)要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2.中小企业在确立融资理念时应坚持效率优先原则,优化资本结构。在创造条件大力拓展外源融资渠道时要考虑真实融资成本和融资的可获得性,比较不同融资工具的成本收益。不同的中小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规模、发展阶段、信息约束条件、财务结构以及资金需求方面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各有不同的特点,中小企业应当基于建立稳定的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这一财务策略来选择融资渠道。在融资过程中,企业对资金需求的估算应当以当期的现金流量为考虑重点,稳健理财,适时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