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管理的实施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1
【关键词】企业 预算 管理
预算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规模式的扩张,为适应市场运作机制和企业自身发展,应当与时俱进,根据企业战略要求及企业目前的状况,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一、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制度未能得到应有重视
目前,很多企业尚未真正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没把预算制度作为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有章不循、随意更改的现象比较普遍,使预算成为摆设。
(二)预算与所有者目标相脱节
企业普遍存在决策权旁落经营者手中,使经营者不是以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经营者过多考虑自身利益,造成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
(三)缺乏完善的预算系统
从企业实际情况看,较多企业以高层管理者为主体制定的预算指标,难免主观性太强和脱离实际。而且由于企业本身管理基础跟不上,所编制的预算从一开始就缺乏生命力,难以据此对各项费用、支出加以有效控制,造成经营目标与预算的脱节,这种不健全的预算体系往往损害了职能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预算管理的关键步骤
预算的全面性,可以使管理当局全面了解企业运作的质量,及时调整经营决策;预算包括实时监控和业绩考核等内容,可以提高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预算有一定的前瞻性,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才可以达到的目标,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一)预算的编制要客观,要切合实际
预算的编制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客观准确的编制预算。比如,内部因素有:设备状况、生产能力、职工素质、资金筹措和管理水平等,外部因素有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的变化、国家在行业政策的变化等。
编制完成的预算由企业权力机构下达执行,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但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以根据实际对预算进行相关的调整。
(二)必须要采取实时监控措施,以保障预算的顺利完成
预算一经批复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细化、分解,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做到用制度安排岗位,按岗位确定人员,每一个岗位必须做到责任明确,岗位之间界限清楚,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如果这一点不到位,则编制的预算等于虚设。
(三)预算的事后分析
应当建立预算分析制度,由预算委员会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全面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研究、落实及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政策措施,纠正预算的执行偏差。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也需要综合有关财务、业务、市场、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有关信息资料。因此,当预算数据和实际完成数据不相符时,就要针对客观情况的影响及主观因素的制约,找出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利于以后预算的制定和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
(四)必须要有业绩考核和奖惩措施
企业预算执行考核是企业效绩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当结合年度内部责任制考核同时进行,与预算执行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奖惩挂钩,并为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做信息。因此,建立完整的考核指标也是保障预算执行的重要举措。
三、保障企业管理顺利实施的其他对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预算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为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应健全以下各部门的职能:
(一)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
企业的董事长作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要对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设立预算委员会,包括成员董事、监事、财务负责人等。预算的组织机构往下还包括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企业基层单位等。各机构、部门都既要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又要责权明晰,各尽其职。
财务管理部门在预算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着预算管理的“牵头人”和“操盘手”双重角色,在预算的编制、执行与控制、调整、分析与考核中不可或缺,必须得到单位领导的充分重视。
(二)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的组织机构,通过预算管理来明确各方责任与利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预算制定完成后,需要人的执行,因此预算的核心就是人本主义的法治,并要求达到制度约束与人性化自我控制机制的统一。预算工作的生命线是考核与奖惩,要通过的方法进行考核,推出新的奖惩制度,发挥员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营效益。
上一篇:浅谈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构建
下一篇:企业运用ERP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