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利萍、陈俊岩 时间:2010-07-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管理的目标是生存、发展、获利,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的是资金,缺乏资金企业将丧失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更谈不上企业发展和获利。因此,推行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管理目标。
    一、目前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资金管理水平低,使用效益差
    尽管每个企业都可能制订了资金使用计划和各项费用开支计划,但多数企业不能做到按计划控制,导致计划的可操作性差,有的甚至将计划束之高阁,计划与实际严重脱节,使企业的资金管理变得盲目,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主要表现在:(1)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2)对外投资决策随意性大,缺乏控制。(3)资金占用方面管理不善。
   (二)资金流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以往的管理体系中资金管理功能主要是对资金的事后核算,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的客观反映和监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希望能及时追踪和分析企业的支出、成本、收益的来源。从财务角度看,成本、费用是资金的耗费,收入、利润是资金的来源。资金的管理应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算流转过程的全面控制。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流转环节存在着监督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往往违反制度的首先是企业的管理层。一些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或已经形成但并不执行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虽然实施了资金统一管理模式,强化了预算和计划,但针对子公司资金投放使用过程控制管理的措施却较少,加大了财务风险。还有一些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问题,使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监督流于形式。
   (三)重视利润指标考核,忽视现金流控制
    一些以利润指标考核为主要管理模式的公司,在所属单位完成利润指标的前提下,对其资产项目的完好性和现金流量的良性运行等状况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致使有些单位需要新增资金时,提供的是“可批性报告”,一旦获得资金,具体实施结果同报告相差甚远,或者为使实施结果与报告相符,甚至提供虚假报告。所属单位完成利润指标得到嘉奖的同时,集团公司不但浪费了大量现金,而且因为没有对现金流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控制,导致决策的失误。
    二、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一)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和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企业应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预算范围由单一经营性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对经营管理活动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审批、监督、考核制度,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预算主体包括企业内部各独立核算单位。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程序:第一,自下而上逐级编制资金预算计划。第二,自上而下,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审批预算。第三,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原则上,各级预算一经批准确定,不得更改;但因特殊事由,需要调整的,应遵循严密的审批制度。第四,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制度。资金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实行动态监控,量化开支标准。在编制资金预算时,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将营运资金区分为生产经营资金和非生产经营资金。应按照公司内部各个所属单位年度、月度计划,统筹调配,保证生产经营资金供应,不得挤占或挪用。非生产经营资金是跟生产经营联系不太紧密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应本着节俭、必须、适度的原则来管理,力求压缩总额开支。
    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资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行。母公司应侧重搞好投融资预算,以资本经营预算为主,实行资金的统一筹划,集中管理。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 实现资金的集中、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
   (二)推行委派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强化财务监督
    1、推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确保资金流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所有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统一由集团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的聘任和收入归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委派的财务负责人进入子公司经营决策班子。针对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资金流管理制度,围绕资金流的各种信息建立考评体系,作为考核经营班子和财务负责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力求确保资金使用过程反馈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目前有些单位的财务管理未能渗透到重大决策项目,财务负责人只能是事后的核算和监督,同时人事关系从属于单位负责人,客观上造成重大项目的实施过程缺少有效的财务监控,资金流的信息得不到真实和及时的反馈。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使预算取得实效,资金流信息真实的保障。大型集团公司都应建立内部预算审计监督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前移监督关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企业的目标和年度预算,对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投融资、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变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并给予纠正和处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要将企业内部的预算审计和外部的财务审计结合起来,内部审计主要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实际运行效果的审计,外部审计主要是对其财务报表、账目、凭证等的合规性进行审计。
    2、强化财务监督,进一步加强资金周转各环节的可控性。这是对推行全面预算监督管理的补充。企业要树立“钱流到哪里,管理、监控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监控的重点包括:资金收入方面应收款项是否应收未收或缓收,处置资产的审批及款项收回等,当期的实际资金收入与预算收入差异及原因;资金支付方面应付款项是否存在支付风险,大额资金的立项、审批、支付是否合规,当期的实际资金支出与预算是否存在差异。
   (三)从技术手段上,大力应用机信息技术
    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计算机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不单纯是推广软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广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要借鉴国内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遵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般,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环节由易到难逐步推进。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开发运用财务、销售、采购、仓储、生产等管理子系统,做到开发一块,运用一块,见效一块,逐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因此,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进而逐步引进、消化、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软件,是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企业应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确保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