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
汽车是关联产业最多、工业技术涉及面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因此,汽车工业的不仅依赖汽车行业本身的技术进步,而且取决于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从原材料的研发到技术与机技术的应用,从高精密加工技术到生产流水线技术与精益生产管理技术的应用,无一不在汽车产业里面得到充分的体现。汽车产业不仅广泛地利用了各门学科的新兴技术,同时竞争也是全球化的;其竞争需要人才。我国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民用汽车的大量普及,给我国的汽车产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汽车仍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这是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软肋。而汽车开发的主体因素是人才。近年来,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忽视了对各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导致高素质的人才奇缺。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灵感的高素质人才离不开产、学、研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人力资源在汽车产业的生命里是最重要而特有的元素
1.人力资源在汽车产业里是最活的资源。人对社会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他的劳动能力上,而人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则需要体现出创新意识,因为汽车产业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产业,如果我们只能做简单的集成而忽视了创新,那么我们的汽车产业就得不到创新式发展,产业就表现不出自己的特色,更体现不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人力资源是有意识、有价值观的资源,当人有从事汽车产业的良好意愿和高尚的品德时,就会主动的工作,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性的完成工作,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一汽建厂之初一片空白,之所以能在三年之内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靠的就是强烈的民族情感和为我国汽车产业献身的精神。当一个人对汽车产业没有感情或过于在乎个人利益时,会敷衍了事、逃避责任、责难他人,甚至有意扰乱企业的规章制度、社会的道德与。汽车人才要迅速成长离不开汽车产业这个大环境,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亚文化,汽车产业也不例外。汽车是人类代步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消耗能源的大户,在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等方面国家都有严格的法律定,行业也有独特的交流“语言”;如果没有汽车文化的熏陶,就有可能犯低级错误。
2.人力资源是汽车产业里创造价值的主体要素。在汽车的长河中,每一次进步,每一点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新。汽车发明之初,由于产量稀少、售价高昂,只是少数绅士贵族们的娱乐工具。美国福特汽车公司1913年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条生产流水线,使得汽车得已大批量生产,1926年福特公司的汽车年产量就达200万辆。福特公司不仅为人类出行方式化、轿车普及化以及汽车工业的生产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更为自己创造了巨额价值,获得长足的发展。日本丰田公司1963年发明了“看板生产”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追求零库存管理,极大地降低了生产上的浪费,同时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有力的促进了该公司汽车产量及质量的提高,使其产品迅速的占领了国际市场。任何商品都包含有“转移价值”与“附加价值”,而“附加价值”是靠人的创造性劳动产生的,“附加价值”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人的智慧与创新。当今世界变化迅速,而汽车产品总是紧跟当代科技的发展,这就要求汽车人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汽车人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勇于创新。
3.人力资源是汽车产业的战略性资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加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筹集渠道的不断拓宽。在我国,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筹集已不再是难事,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则越来越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的汽车产业的繁荣与发展阶段没能离开合资与合作,现在的第一汽车集团、上海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北京汽车集团四大汽车公司基本上成了外国品牌的天下。国外汽车公司出于自身全球战略和占领中国汽车市场的考虑,会有意削弱合资公司中中方自主开发汽车新产品的能力,这样就使得我们汽车人所能得到的学习实践机会少,人才成长慢。人才在合资企业难以得到培养。在国有企业,情况也不容乐观,国有企业工作环境差,待遇低,有良好品德的人还时有受到挤压胁迫的现象。但人力资源始终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活跃、最有能动性的资源。
4.人力资源是需要无限开发的资源。人的智力是无穷尽的,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使通过智力进行创新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虽然汽车产品近年来在经济性、操作性、可靠性、安全性都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汽车的总量增长过于迅速,已给世界带来了石油资源大量消耗、废气排放严重、噪声污染和安全恶劣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给中国的汽车产业带来创新式的发展,增加中国汽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必须让那些有志之士有机会获得各式生产实践、各门相关学科学习和相应前沿课题研究的机会,充分锻炼各种技能,无限开发汽车人才的智慧。
二、汽车人才的成长需要走产、学、研三种模式相结合的道路
1.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培养人才,以使其及时掌握科技的最新发展动向、了解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促进其思维技能、知识技能快速提升。在面对社会的需求时,其才能提出科学实用的新观点。科研代表着前沿学科,意味创新的开始。汽车产业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也需要让更多的人获得科研的机会。
2.通过参与生产一线亲身实践,提高其肢体技能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丰富其知识,提升其对汽车产业的真实情感,提高其品德、道德修养、个性及心理品质。真实的实践体验对道德情操的培养比理论更有效,长时间的体验对参与者的意志力要求更高。
能,三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职业道德。这样的人就能在解决我国汽车产业中所遇到的难题时占领制高点,握好画龙点睛的神笔。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的观念和意识
目前,在教学领域,“双证书”的职业技能教育难以与教学相融合,在经济社会里走产、学、研三结合的培养道路更难。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社会文化的“利他”倾向是比较突出和明显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西方文化的“东进”,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发生了一定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我,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满足的倾向。我国的汽车生产也不例外,大家都在大喊如何吸引人才,如何挽留人才。一点的用薪酬、企业文化、情感、岗位挑战机会等留人;赤裸一点的干脆就用压、打、卡来留住人才。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感还不强。所以,企业家不仅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更要给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充分体现我们的大人才观,与学校、科研院所一起努力,为国家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四、高等院校应转变观念努力培养适应我国汽车需要的创新人才
1.加强高等院校与汽车企业的合作。由于一些客观及主观原因,大部分高等院校跟企业很少甚至没有任何来往,长期处于一种封闭办学状态。许多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实验设备老化陈旧,有的已经淘汰甚至变成废铜烂铁,远远落后于汽车工业的,专业教材也跟不上当代汽车工业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因此,其培养的人才己远不能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为给中国汽车工业提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人才,优越的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但是要实现这一点,单靠学校的力量是办不到的。因此,高等院校必须转变观念和更新意识,走出校门,加强与汽车企业的合作。如成立以企业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专业教师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让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有关教改的课题研究,以利于学校及时将汽车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纳入专业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课堂里就能接触先进的汽车技术知识。同时,学校与条件较好的汽车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利用企业设备优势和最新的生产技术优势,弥补校内实训设备的不足。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实习,直接接触生产实际,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工艺设计、售后服务等过程,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实践机会。另外,专业教师可到汽车企业进行锻炼和学习,以掌握汽车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聘请汽车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为培养汽车工业发展所要求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2.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目前,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里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双证书”并存的制度,且通过最近这十几年的发展,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职工和学生思想观念已有了很大的转变。一些办学水平较高的院校历届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取证率已接近100%。这些毕业生由于动手能力强、上手快,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发挥着聪明才智,成为各单位的“革新能手”、“创新能手”,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些本科院校里并不是很乐观。这种状况的存在除了客观因素外,也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我国上千年的文化传统里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而现实科技的发展,恰恰需要高超的实践技艺来验证奇特的想法,高超技艺与奇特的想法脱节大大的降低了创新的可能性。在我国,除了少数研究型大学外,绝大多数院校仍为教学型院校,它们担负的人才培养目标依然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转变“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观念,大力改革教学体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培养适应汽车工业发展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
[1]凌永成等.汽车与汽车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民.中国首届汽车人才征集暨评选活动启事[N].中国汽车报,2006-07-10.
[3]教育部人事司组.高等教育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李先得.奇瑞新车S21正式命名为QQ6[N].中国汽车报,2006-07-10.
[6]中央电视台.百年诺贝尔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7]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