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 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总额位居国内其他行业前列。人民币升值使纺织品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本文对纺织业的特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及问题加以剖析,最后提出若干应对措施。
[关键词] 纺织品出口;人民币升值;应对策略
人民银行2005年7月21日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19时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央行实行人民币升值和浮动汇率制度,表明它从盯住美元改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显得更为灵活。此次人民币升值,仅仅是中国汇率改制的第一步,人民币将还有更高的升值预期,截至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已经突破1美元兑7.8元人民币关口。人民币升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味着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有关研究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10%,行业利润率下降10-60%,如: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出口依存度分别为20%、27%和60%。通过相关,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行业利润率分别下降3.19%、2.27%和6.18%。因此,人民币升值必将对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出口的我国纺织业产生重大影响。
纺织品是我国出口大项, 2004年,纺织业产销总量和出口总额位居我国各种进出口产品前三甲,且已成为全球主要纺织品出口加工地区之一。那么,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形之下,纺织品出口如何闯过难关,铺好未来的出口之路,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纺织业的特点
(一)产品大多出自中小私营企业。纺织品出口企业是以私营中小型企业居多,且呈现企业数量多,单位出口量小等特点。由于这些小型企业出口量有限,大多注重眼前利益;加上受资金、产能和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少,结果,不仅影响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其产品亦因为没有特色而难以在国际市场长期立足。此外,这些小型企业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出口市场相对狭窄,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只能依靠接二手单,代客加工,或是通过挂靠等方式,经由一些大型自营进出口企业进行出口贸易。
(二)低档产品居多。在我国,纺织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竞争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成本。纺织品技术含量较低,出口通常是以量取胜,出口的纺织产品基本处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出口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初级产品及低档次产品。主要原因在于许多企业研发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较低,其研发投入较少,有的企业还不到销售收入的1%,甚至是空白,与国际上5%左右的投入相距甚远。尤其在科技和资本投入要求高的新型纤维和面料、染整、产业用纺织品、环保型产品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因此,这些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只能依靠低价竞争,如化纤染色布和印花布,每米不到1美元,一双袜子只值21美分,领带每条1.6美元,几乎接近成本。平均出口一件衬衫只有30美分到40美分的利润。此外,浙江省出口的服装、面料还因pH值、耐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等不合格率较高,常常遭受国外纺织品绿色壁垒的限制,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产品被限制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深色染色、印花的天然纤维色牢度较差、进行特殊整理的真丝面料甲醛含量超标较多、采用直接染料和部分酸性染料的天然纤维AZO超标较多等等。这些问题遭遇国外越来越严格的“绿色壁垒”,是中小纺织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制约瓶颈。
(三)竞争无序。纺织品出口以同质化中低档产品为基础、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企业为了一己私利,相互压价,造成竞争无序。这不仅损害企业利益、行业利益、国人同胞的利益,同时给国家的外经贸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害。其后果是不仅干扰了出口秩序,影响了出口效益,还危及国际市场的稳定。特别是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对失去配额限制的国际纺织品市场,一方面,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将进一步大量涌出;另一方面,因人民币升值带来更加残酷的竞争局面,无序竞争问题将会进一步暴露,如上文提到的部分纺织品出口已经出现了数量与价格增长明显不同步的现象,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况且,一些细分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形。以我国纺织品出口大户浙江省绍兴市为例,目前的放丝能力就超过250万吨,织造能力50亿米以上,印染能力接近200亿米,但是印染的实际生产量仅为产能的40%左右。因此,纺织品出口仅靠粗放型产品,进行低价竞销,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前景将不容乐观。
(四)产量多价格低。一直以来,纺织品出口都有量增价跌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压缩了纺织品出口的利润空间。例如直接导致下游涤纶丝价格上涨的原材料PTA和EG,其进口价格从去年6月份至今年3月份,分别上涨了42.3%和51.3%,即从482美元/吨上涨到686美元/吨和从528美元/吨上升至799美元/吨。因出口的纺织品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提价空间有限,所以,原材料的涨价无法体现到出口产品价格之中,结果就造成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亏损。服装出口更是如此,多数企业可以说是在夹缝里生存。事实上,类似情况早在2003年就已经出现过。当年,纺织品出口大省浙江省纺织品出口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5.3%,由于数量增长使出口金额同比增加49.89亿美元,但纺织品出口单价却比前一年同期下降0.63%,以致出口金额减少1.01亿美元。
二、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企业的影响
(一)低价优势难以存续
人民币升值,使得依赖低价竞争模式的纺织品出口利润空间变得更为狭小,给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据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行业利润率分别下降3.19%、2.27%和6.18%。同样以绍兴地区为例,目前1米化纤布的利润只有0.25-0.35元人民币。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达到5%,就意味着大部分出口纺织品极有可能出现“零利润”。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的打击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因为人民币升值会相对提高纺织品的成本,企业势必相对提高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报价,就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产品的结构及其特点而言,势必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竞争优势,其结果将使出口受到一定的抑制,从而减少纺织品的出口数量。
(二)竞争将更趋激烈
人民币汇率调整对纺织品出口冲击最大的主要是那些大宗、低档、初级的纺织品,这正是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的主打产品。因此,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出口产品的销售压力将大大增加。首先是国际上有生产、出口同类产品的邻国及其他强劲的竞争对手,如泰国、墨西哥等国家;其次是国内纺织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白日化。因此,人民币币值的调整也即是对国内纺织企业竞争力的挑战。
(三)中小企业将举步维艰
我国纺织品出口以中小型私营企业居多,因其自身实力、品牌效应、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缺陷,使得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今后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并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境地。而对于纺织品中小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将显著增加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目前约占出厂价的30%),使沿海纺织生产企业被迫搬迁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从而打破现有的面向国际市场的行业格局。这可能是更加致命的打击。
(四)企业出口效益显著降低
人民币升值后用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3%,那么原来卖100元的,就得涨到103元,对浙江省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将有较明显的影响;如保持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意味着减少出口利润。实际上,2005年7月以来,浙江省的很多外贸企业,为了维持原来微薄的出口利润,基本上都以提价来应对汇率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新产品,价格提升得都比较快。目前纺织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仅为5%-10%。人民币升值5%以上,纺织品出口就无利可图了。但并非大多数企业都能如愿提价,目前通过提高价格,让外国客户来完全承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比较困难,因为出口的纺织品还是低端的,可替代性强。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吸收的劳动力较多。人民币升值导致纺织行业出口下降,很多依靠低附加值产品、低价竞争的中小将难逃倒闭的厄运,大批劳动力将需要另找工作;而另一方面,继续生存下来的强势企业也会因为采用高端技术,实行机械化操作而不需要太多劳动力,最终导致就业压力在短期内出现小幅增长。
(六)导致纺织生产产业转移及外商投资转移
目前,纺织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而外商目前大都是用美元计价采购原物料,用人民币支付当地员工薪水和在内地购买原物料费用,同时纺织业是人工使用比重较高的行业,工资占成本的比例不小,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的外资企业来说生产成本势必加重,人民币的持续上扬,预期有不少外商将面临利润减少的困境,为了减少影响外商会转移投资至成本低的国家或地区来规避风险。同时,国内不少纺织企业已经在中西部和国外建立生产车间,以降低生产成本。
三、应对升值影响的政策建议
(一)加速转型调整产品结构。首先,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尽快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提升出口产品档次、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鼓励加工贸易向深加工、高增值方向;提高制成品的出口比例,能够适当提价,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部分转嫁到进口商或消费者身上。以丝绸产品为例,因为丝绸是垄断性的产品,所以人民币升值导致丝绸上涨的那部分价格国外企业是可以接受的,即在原有价格基础上适当地加价,但加价的原则必须跟国家的汇率相匹配,这样就可以适当地把一部分风险转嫁给与之进行交易的外商,从而将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其次,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开发自主品牌,并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多的优势,走差别化、特色化之路,在不断细分的纺织品市场中找准定位,走出过去跑量为主、低价竞销的恶性循环。具体而言,可结合纺织工业特点,从一些常规纺织品转向以发展品牌服装、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型化学纤维,特别是一些功能性纤维、具有特色或优势的蚕丝竹纤维等原料的应用及高档纺织面料的开发等。其三,鉴于国际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增强,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主要进口国必将以其他形式的贸易壁垒来取代配额制度。“绿色壁垒”中的保障措施、技术标准和社会责任条款等等是制约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故此,纺织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发展绿色纺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制定实施高于现行国际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开展生态纺织品认证,力争取得出口“绿色通行证”。同时,深入研究国际市场对产品安全、卫生和健康的要求,尽快发展绿色、环保型纺织品,以适应世界消费潮流和纺织品发展趋势。
(二)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在目前纺织品出口还比较混乱,而政府干预又违反自由贸易的原则之下,特别需要一个权威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既能起到组织引导作用,如做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监测预警和应对工作,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投资预警机制,合理保护产业安全,加强对重点、敏感产品出口数量价格及同类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等重要数据变化的监测,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以利于企业快速反应、规避风险、对自身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地位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了解和评估,又能起到自律和约束作用,如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设立行业惩罚标准,每当有企业违背了行规,能够加以惩罚,制止同行间的恶性竞争,并防患于未然,使整个纺织业的出口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适时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是政府为鼓励企业扩大出口,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而开设的政策性保险,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独家承保,出口企业或相关银行为投保人;当国外债务人所在国家发生风险或国外债务人发生商业风险(如债务人所在国限制汇兑、禁止进口,或是债务人破产、拒收货物等),导致出口企业或相关银行(被保险人)的应收账款难以安全收回时,保险人按照保单规定或双方协议负责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从而保证出口方的收汇安全。在目前汇率波动的情形之下,纺织品出口企业更应积极参与出口信用保险,通过支付相对有限、固定的保险费,将不可预计的风险锁定为企业固定的税前财务成本支出,从而既能换取整笔货款的安全,又能将未来一定时期的人民币收益锁定,让保险公司承担。一旦人民币升值造成的贸易损失,以此分摊短期风险,有利于企业稳健经营。
(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规避壁垒。我国有实力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向国际市场直接投资,在国外设厂和联合办厂、收购企业、设立贸易公司和原料基地,利用各种区域性优惠安排,主动绕过贸易壁垒,规避贸易风险;在利用原有的资源、品牌和销售,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主动进入发达国家的供应链和销售终端,并与国外的生产商和零售商结成互补双赢关系,以合作求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市场多元化策略,在巩固原有西欧、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开拓中亚、西亚、东欧乃至非洲等新兴市场,避免因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被动局面。
人民币升值已是大势所趋,对纺织业的影响首当其冲。措施和办法或许还有很多,关键是企业要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坐以待毙。希望本文能对企业家们有所启示。当然,脚下的路有千万条,企业管理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利益,通观全局,对症下药。
:
[1] 张晓琳.我国纺织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J].达县师范高等专校学报(科学版),2006,(3).
[2] 孙跃,徐跃.新形势下浙江民营纺织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3).
[3]吴幼祥.今年上半年浙江纺织品出口增幅回落[N].杭州日报,2005-07-18.
[4] 钟文, 周慧敏. 浙江纺织业应战“后配额时代”[N] . 中国企业报,2005-03-31.
[5]胡丹婷.浙江省纺织工业的特点与竞争优势[J].浙江社会科学,2002,(6).
[6]方民生.浙江制度变迁与发展轨迹[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7]张小龙.浅析当前经济过热与人民币升值压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6,(3).
[8]王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