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RNA研究初探
内容摘要: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Noel M. Tichy 等学者在1993年提出DNA的概念,认为企业DNA由企业决策架构和社交架构构成,其后有很多学者对企业DNA作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企业RNA的概念,认为技术为企业RNA。企业有企业DNA、企业RNA、产品构成类似生物中心法则的企业中心法则,企业中心法则中的企业DNA、企业RNA、产品的信息传递方式是一个完全循环的过程。
关键词:企业RNA 企业DNA 企业中心法则 信息传递
企业DNA的研究
DNA是生物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简写,是生物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生物DNA的研究是对生物本质的深入探讨。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Noel M. Tichy and Stratorf Sherman教授在1993年提出企业DNA的概念,认为企业作为活的非生物体与生物一样,有自己的遗传基因,正是遗传基因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稳定形态和、变异的种种特征。Noel M. Tichy 教授的企业DNA模型,主要关注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从组织形态上看基因密码如何构成。他认为有两个主要的构成元素,一是决策架构,即哪些决策会被制定,如何制定。二是社交架构,即人们如何彼此相处,如何彼此聆听,彼此支持,彼此尊重,如何处理冲突。在Noel M. Tichy教授看来,企业的决策架构和社交架构整合起来,就组成了企业的营运机制,这个机制会提供企业各种各样自我发展、以及反馈的功能,并可以把企业的基因密码深深植入组织中。
Ken Baskin在其专著和文章中详细论述了公司DNA的问题,Ken Baskin在3M和里茨•卡尔顿等一些著名有机公司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组织应当如何运用生物在获知和适应生态变化方面的设计原理,在当今的“市场生态”中存活下去的问题。认为企业好似一个活的生物体,有自己的遗传物质DNA,企业DNA模型可取代传统的机械性的组织模型。企业DNA由企业特征DNA和程序DNA 两部分组成。
高哈特和凯利(1998)提出的“企业蜕变理论”,以“生物法人”(biological corporation)作为逻辑起点,以“十二大生物法人系统”为分析框架,主张企业永生不死的秘诀在于推动企业十二大体系同步蜕变,协调一致追求相同的目标。他们认为“生物法人”由基因组成,其中包括12对染色体,每一对染色体主管一个生物法人系统。即:重新规划的三对染色体:促进心智能量扩张、勾划企业使命、建立绩效考评制度;重建组织的三对染色体:建立模型、协调组织架构、规划工作结构;重振企业活力的三对染色体:把握市场脉搏、创立崭新事业、利用科技改变规则;重启新生的三对染色体:设立报酬制度、促进个人学习、发挥团体功能。与此同时,高哈特和凯利还把企业领导人看成是生物法人的基因工程师角色,其任务是要从合适的染色体中取出合适的基因,并在适当的时间把基因嫁接到合适的地方,以便能让企业体内的十二对生物法人系统以最好的方式相互耦合,创造出独特的竞争力。换言之:作为企业高层主管,应当致力于企业体内独有的基因构造,而不是去制造、控制企业体内的每一个细胞。
周晖(2000)等学者认为已有的各种企业成长理论是不完整的,企业生命模型是一种新的企业成长理论范式,在模型中,企业的“基因”决定了企业的多样性与生命周期特征。他认为:构成企业“基因”的“DNA 双螺旋结构”的双链是资本链(Capital链)与劳动力链(Labor链),资本和劳动力是企业组织的基本要素,其在市场中通过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获得;我们可以假定企业DNA的碱基为企业家、企业的机制、技术和文化,它们排列在内侧;企业家、机制、技术和文化等企业组织的四个重要因素把资本链和劳动链连接起来,由于排列方式的无限,就构成了成千上万个不同的企业,即企业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同时由于其具备生命特征,所以企业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
企业常常在上述四个基本要素中出现问题,如:存在过多的管理层,每一层有过多的管理人员但直接下属又过少;决策权不明确,经常朝令夕改,高层不肯授权;绩效评估系统夸大员工业绩;信息流通不顺畅等等。企业DNA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形象的框架,帮助他们诊断公司的问题、发现潜在的能力以改变企业行为。通过这个框架来检查公司的体系结构、资源和伙伴关系等方方面面,管理人员可以更容易地看到什么在起作用以及什么并不起作用,从而理解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并决定如何改变它们。
Aurick 等学者(2003)在其专著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企业概念,在这样的企业组织中,业务单元被重新进行组合,以形成更有效的企业DNA,从而使企业更具竞争力。能力要素驱动型组织比以前的企业更加精干和敏捷,它将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它最为擅长的方面,以此获得丰厚的回报。通过扬长避短,这些新型的企业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并且能快速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及股东的期望。Aurick等学者明确指出,企业基因是企业的能力要素,是最基本的可以识别的增值要素。
企业RNA概念的提出
生物体内三类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中,遗传物质DNA携带遗传信息,蛋白质是生物功能分子,而RNA则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在这二者间起传递遗传信息功能。在一些病毒中,没有DNA,只有RNA。RNA携带遗传信息,如烟草斑纹病毒、鸡法氏囊病病毒等。
企业的企业技术资源包括企业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使用权、版权、机软件等,技术资源具有企业遗传因子的特性(稳定性、复制性、控制性、变异性)。技术具有相对稳定性,能以自身为模版进行复制,能控制产品的特征及属性,同时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不断改进,使技术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技术构成企业遗传因子,但技术是依据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企业其他资源而产生的,因此技术与生物遗传物质中的R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类似,称为企业RNA。
企业DNA与企业RNA的关系
生物中心法则表示了三大类生物大分子DNA、RNA(核糖核酸)、蛋白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传递或流动的方向。生物遗传中心法则最早是由Crick于1958年提出的,用以表示生命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或传递。由于当时对转录、翻译、遗传密码、肽链折叠等都还了解不多,在那个时候中心法则带有一定的假设性质。随着生物遗传规律的进一步探索,中心法则也逐步得到完善和证实,其法则见图1。
在中心法则中DNA双链先拆开,以每条单链为模版,合成新DNA即DNA的复制,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模版转录成RNA,再以RNA 为模版,翻译成蛋白质;某些生物也可以RNA为模版,逆转录成DNA;遗传信息也可从DNA直接传递给蛋白质;蛋白质的复制性以及遗传信息从蛋白质传递到DNA或RNA至今未完全被证实。
中心法则是生物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其在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及普遍规律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生物学的,是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石,并为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统一指明了方向,在生物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假设企业也有类似生物遗传的中心法则,见图2,企业中心法则表示了企业DNA、企业RNA、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以企业DNA为模版,形成(转录)企业RNA(技术),以企业RNA(技术)为模版,生产(翻译)出产品,即企业DNA决定企业RNA(技术),企业RNA(技术)决定产品。产品可反作用企业RNA(技术),在产品生产与营销过程中也可形成企业RNA(技术)。企业RNA(技术)也可反作用于企业DNA,企业RNA(技术)成熟后可形成企业DNA,即企业RNA(技术)反转录为企业DNA。企业DNA也可直接决定产品,在产品生产与营销过程中也可直接形成企业DNA。企业DNA、企业RNA(技术)都可进行自我复制,产品无法进行自我复制。
在企业中心法则中的企业DNA、企业RNA(技术)、产品的信息传递方式是一个完全循环的过程,即企业信息从企业DNA、企业RNA(技术)、产品任何一个因子开始都可回到该因子。企业信息传递方式见表1。
:
1.Noel M.Tichy and Straford Sherman.Control Your Destiny or Someone Else Will[M].New York:Harper Business,1993
2.Ken.Baskin.Corporate.DNA.learning.from.life.[M].Boston,Massachusetts:Butterworth-Heinemann,1998
3.Goodwin, Brian.Corporate DNA [J]. Emergence, 1999,1(2):160-162
4.Ken Baskin,Corporate.DNA:Organizational.Learning,Corporate Co-Evolution[J]. Emergence, 2000, 2(1)
5.(美)高哈特,凯利. 宋伟航 译.企业蜕变[M].北京:管理出版社,1998
6.周晖,彭星闾.企业生命模型初探[J].软科学, 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