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1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 竞争方式 竞争优势
竞争是市场的产物,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能够得以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都是那些经营灵活, 并且能够根据竞争态势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具有生机活力的企业。有活力的企业即使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也能够勇敢面对, 并在竞争中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竞争和竞争方式
竞争能够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 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竞争中,企业为了提升其竞争力,必须选择适当的竞争方式,同时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进经营管理方式, 降低各种生产费用, 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根据市场吸引力和业务优势, 可以采取不同的竞争方式。
随着市场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间的竞争将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不仅要敢于竞争,更要学会竞争。企业竞争力体现在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资金、人才等方面, 是企业生存能力的综合反映。战略学专家波特认为企业存在五种竞争作用力: “新的竞争对手的入侵, 替代品的威胁,客户的侃价能力, 供应商的侃价能力, 以及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是各经济主体在市场上为争夺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较量和斗争,是商品生产社会普遍的经济现象, 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就必然存在竞争。
在竞争理论中,零和博弈是以消灭竞争对手为目标,而竞合统一是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竞争逐步表现出两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一个是竞争正在由零和博弈向竞合统一转化,另一个是竞争正在由零和博弈向零和博弈与竞合统一相结合的方向转化。
企业间的相互竞争是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体现,企业要生存和发展,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通常竞争往往会在人们头脑中形成零和博弈的意识,即“我之所得即为别人之所失,而我之所失也必为别人之所得”,所以每个企业都在努力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如多元化、低成本、差别化、高质量、优服务等等。
随着竞争制度和竞争模式的完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市场总利润并不是固定的,企业之间也是可以达到双赢或多赢的。于是合作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之间也逐步由以往抢夺市场、争夺顾客、低价倾销的利己性竞争变成共同开拓市场,共同研究开发,共同使用资源等合作性经营。在当前复杂和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中,只有重视合作,才能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制造更多的利润,扩大市场容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才更大。
因此,合作已成为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手段,合作战略也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协作的物质条件来看,合作协同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劳动的结合以及劳动资源的集结,它要求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的共同使用,以及为同一目标劳动的人员数量的增加。协作的价值在于联合所产生的集体力,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的积累和分配,从而达到生产效率提高、市场容量扩大等目标。因此,所谓合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制造或销售等方面的共同利益,以某种形式或将其部分资源或核心专长进行整合而建立起来的伙伴关系,通过共享和交流产生效益。
企业间的合作竞争
一批有前瞻目光的企业家基于对传统的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关系以及双方在交易关系条件下合作的无效率的不满,提出以合作求竞争,共同将利益蛋糕做得更大,从而使双方都受益的战略思路,并积极将这一思路付诸实施。
有的企业与供应商超越传统的组织界限,根据共同利益,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彼此公司内部的功能和活动流程;有的企业要让顾客和供应商至少实现他们的底线利润目标,使其免于与竞争者打交道,保持其对企业的忠诚;有的企业一改过去对各种信息、资料保密的原则,除关键的核心技术及信息之外,向顾客和供应商开诚布公,以使大家能为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出谋划策,竭心尽力;有的企业在和谐的合作关系中,努力挖掘在双方组织界面上提高生产率的来源。
新的战略思路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作为销售的企业可以将产品以更快、更便宜的价格销售出去,作为供应商的企业在获得长期合约的同时,也能以更便捷的渠道,更优惠的价格和更优先的地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给顾客。当结为合作竞争伙伴关系的企业能够持续地追求产品和服务的更多的新价值时,作为供应商或顾客的企业就能在各自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以合作竞争的方式通过伙伴关系建立合作、共享资源,而局限在顾客与供应商之间传统的交易关系中的竞争者则逐渐退却。
竞合统一竞争方式效应分析
(一) 积极效果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需要各种资源:信息、资金、技术、人才、位置、关系、政策、时间、设备等等。企业拥有这些资源的多寡各不相同,相比之下,就有优劣之分。人们认为,企业的资源优势是超过竞争对手的优势资源所形成的优势地位,例如,比竞争对手的资金多、技术力量强、劳动力素质高、设备先进、位置适宜、享有政府的优惠政策等。资源优势的表现状态是“装备精良”。企业需要资源优势,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拥有优势资源的多寡,而在于是否具备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际表现出来的、直接威胁竞争对手的优势地位,例如新产品开发优势、规模优势、市场占有优势、总成本优势、质量优势等等,竞争优势的表现状态是“进攻与进步”。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之间的转化,关键在于资源的组合与协调。有资源优势,但不转化为竞争优势,将永远只是技术比较先进、劳动力素质比较高、资金比较多而表现不出实际的竞争优势。企业家或企业首脑经常考虑的问题应该是“资源的组合与协调”的问题。企业竞争力反映在三个层次上:第一是竞争业绩,通过利润率、盈利率、资产利用率和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生产周期等等一系列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来表达。第二个层次是优势资源,包括土地、产品、信息、技术、人才、资金、设备、物质资料结构等等。第三个层次是优势能力,即利用优势资源的组合与协调,推动企业发展的能力。任何强势企业都善于发挥资源的效率,善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2.充分利用管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可以让企业保持强盛的生命力,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提供动力。企业可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迅速采用和扩散,以不断增长的“学习能力”赢得“后发优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减弱了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企业在许多技术方面特别是运用方面与它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可使自己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所形成的强大学习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最新的技术和知识、经验和信息资源,并进行技术创新以获取 “后发优势”。信息技术具有极强的渗透作用及倍增效应。不仅引发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转型,带来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还将导致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促进企业决策过程和管理观念体系的变革,主动实现管理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实现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式下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竞争能力与优势,而竞争能力与优势的确立就要求企业不断的进行变革,不断的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这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经济战场上取胜的法宝。
(二) 消极因素
1.存在文化冲突。合作企业成员之间,在管理方法及组织制度、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内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决策时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产生沟通上的障碍,造成误解和冲突,必然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大,增加组织协调的难度,甚至造成组织机构负效率运转。企业外部:由于文化冲突的存在,使企业不能以积极和高效的组织形象去迎接市场竞争,往往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丧失许多好的市场机会。
2.战略不明确,可控性差。由于各成员企业有着不同的战略目标,因而有时很难制定出兼顾各方利益的共同战略,从而造成战略不够明确,对成员企业的可控性差。
3.容易导致技术依赖性。由于各成员企业在技术研制和开发上的相互配合,客观上也造成了相互间的依赖,单个企业技术开发力度和强度相应削弱,从而给企业更进一步的技术开发带来困难。
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竞争能力,而选择竞合统一的竞争方式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经过的管理,成员间求同存异,也一定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因此,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应以合作竞争为契机,加强学习,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以谋求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上一篇:国企整体公司制改造与债务承担
下一篇:中小企业发展与中部经济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