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1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总体数据分析。一是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结构。按照1998年的标准对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按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面值进行分类,下表显示了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结构状况:
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结构
资料来源:《统计年鉴》(1996年~2003年),其中1998年-~2002年是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表中数值是5年的均值;2002年是2002年的数值。
二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不提供长期信贷。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与体系特点相冲突所导致,同时亦受我国体制转轨时期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特殊因素影响。
(二)调查数据分析 。2002年,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曾对我国四川成都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进行了一项调查,如下表所示:
200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结构状况
固定资产投资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样本为成都按随机抽样方法产生的589家企业;其中小型企业382家,中型企业207家,涉及制造业、服务业、商业、建筑业。
在企业形态上:(1)无论额度多少,企业的出资人多由亲友组成,与“异族”“异姓”长期合资比较困难。(2)许多企业抱怨,较多的是报税难,税收过重,贷款难。(3)许多小企业反映获取商业信息不足、渠道单一、政策不稳定。(4)中小企业信用体制不健全,还款意识较弱,应引导中小企业逐步建立信用体系。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难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国务院和国有银行做了不少工作,并且一直在继续,但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仍没能完全解决。融资难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都面临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即便是在金融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
1、信息不对称。实践研究表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的影响更大,信息的不对称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声誉降低,造成中小企业管理风格及行为特征等方面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融资过程中,交易成本较高。中小企业在贷款过程中交易成本相对较高,这使得银行等金融部门不愿意给予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为银行信贷是有比较明显的规模经济性,贷款规模越大,单位交易成本越小。
其次,融资政策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现行的独特体制、机制的制约,导致现行融资政策的制定和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很完善,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其具体表现:
一是针对大型企业和对中小企业放款的机制完全不同。相比较而言,银行对大企业放款成本低、收益高,对中小企业放款是一个成本高收效低的业务。
二是引导和规范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和不足,导致中小企业的还款意识薄弱,信用体系的建立不完善,在这种并不理想的环境中,中小企业既是受苦者,也可能是害人者。
第三,融资渠道狭窄,发展主要靠内部积累。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其中小企业内部资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援融资比重过低。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来源,但银行提供的仅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
第四,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中小企业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中小企业现在的资产规模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银行借贷以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因素。目前的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很难从银行贷款中获得长期性资金。
第五,非正规方式发挥重要作用。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式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类型多、资金需求量小、频率高,而非正规金融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非正规融资方式在江浙、中西部地区发育程度有较大差异,但总的来说,非正规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解决我国中小融资难的对策
其一,构建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系统,并从间接融资渠道和直接融资渠道两方面同时着手。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问题突出,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应避免只盯住银行这单一渠道,应着眼于构建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系统,从间接融资渠道和直接融资渠道两方面同时着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大力资本市场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会通过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这一举措充分体现出发展直接融资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更有效,更大程度的满足多样化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对资本的供给与需求,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创造条件。有利于中小企业通过多元化渠道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政府应大力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应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组织体系,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融资提供信息支持。政府应转变观念,由“管理为主”变为“服务为主”,开展“一站式”办公,提高政策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彻底改变企业对政府部门“难、繁、慢”的印象,更好的为企业融资服务。
其二,完善政策体系,实施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从制度层面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并不仅仅在于出台一些旨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而要以市场为基础原则导向,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许多传统领域进行深刻变革,构建一个有利的外部政策环境。实施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如利率的市场化,发展我国票据市场,进行创业投资公司的建设,规范非正规金融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由于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之我国现阶段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动性和政府部门所导致的融资渠道和政策体系建设完整性和系统性缺乏以及政府扶持的作用对象和重点的模糊,使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依旧非常严重。
其三,加强金融监管,推进银行经营体制市场化。在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对内开放,即民营私人资本介入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介入问题没有得到有关部门重视。政府应构建一个较为严格的准入标准,尽快出台有关的制度规定,加强金融监管。我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应有序地逐步放松对银行业务的约束及现有的经营管理体制,允许银行通过手续费等中间费用的收取作为利润增长点,进行银行经营体制的市场化变革。
其四,改革与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改革与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应针对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改革与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包括:(1)增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针对个人信用状况发放贷款。(2)对一些小企业试行商业性的信用风险。小企业可以自身资产作抵押,这样可以增强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性。(3)选择一些中小企业推行主办银行制度,增强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性,降低银行服务成本带来的风险。
其五,进行资本市场的制度性与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通过立法明确基金的法人地位,基金的合理使用,托管人的资格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等及制定税收,减免等种种优惠措施,为中小企业融资创立一个较为有利的外部保障。
其六,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多样化融资方式。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金融发展环境差异极大,所以各地中小企业不仅现有融资渠道存在很大的不同,其融资困境成因也不尽相同。因此应采取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区别对待。(1)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大力发展企业债券融资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债券融资作为一种金融合约的安排,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金融资产流动性方面,具有股权融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目前直接融资渠道单一,上市公司大多倾向于股权融资,而忽视了债券融资,并且这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一大缺陷。规范发展债券市场,适度增加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中小企业应适度增加债券的发行规模,适度扩大投资规模。再者,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企业债券利率。利率市场化要求企业债券利率的确定应根据发行企业的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体现“高风险、高收益”原则。中小企业应积极稳步地推进公司债券品种创新,开发可转化公司债券、可赎回债券、资产支持债券等债券品种。应积极推动公司债券的流动性,提高收益价值,解决中小企业债券流通问题(2)发展融资租赁。融资租赁亦称为资本性租赁或财务租赁,是由出租人按照承租人要求,出资购入预定的资产,然后租给承租人长期使用的租赁方式。融资租赁以“融物”代替“融资”,由于出租人预先支付了预备的全部价款,这等于向承租人提供了长期信贷,因此具有长期信贷性质。开办融资租赁业务,有利于拉动政府投资,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的系统风险,有利于提高投资报酬率。
其七,完善信用体制。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这些可以说都是企业的生命,如在这些方面有缺陷,不仅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可能影响企业的生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信用体制建设不完善,在信用方面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必须认真对待,尽快解决,使企业的发展在法制和诚信的轨道上。企业要做到诚信至上,建立诚信服务机构,监督自律组织、奖惩制度等机制,创造遵守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光荣,败坏商业道德、职业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把企业诚信与中小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