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1
一、加强客户信息搜集与档案管理。进行合理信用评级
为保护客户资源,提高客户质量,识别客户风险,为业务拓展提供决策支持,必须加强客户资信管理,具体包括:(1)客户信息搜集与档案管理。客户信息作为公司重要的业务资源,必须从业务部门或市场部门中选定一部门专门负责客户信息的集中管理,确定档案的建立、维护和保密措施.对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负责,并实时将客户信息报送信用部门或信用小组。在建立具体客户信息档案的过程中至少需履行如下工作流程:对初次接触的潜在客户,业务人员应于接触客户几个工作日内向其部门经理和信用经理填报潜在客户接触情况;对于拟发生业务往来的客户,业务人员应于业务往来前二个工作日内向其部门经理和信用经理填报一般客户情况;对于重要客户,须补充填报重要客户情况;对客户信息有重大变动的,业务人员应在客户发生重大变动后几个工作日内进行更新。(2)客户资信调查。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与信用评级,关系到客户风险的防范及客户关系的维护。业务开展前,信用部门或信用小组须结合客户信息从客户概况、背景、组织管理、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行业分析、信用评级及建议授信额等方面出具《客户资信报告》,以其作为指导公司决策的重要信息基础。业务开展后,在每半年核查、更新客户信息的同时,信用部门或信用小组须针对重要客户更新《客户资信报告》。(3)客户信用评级。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将直接影响到对客户风险的防范和客户关系的维护。我们将客户分为CA1、 CA2、CA3、CA4、CA5、CA6共六个信用级数,其含义及要求分别如下:
当客户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后,须根据重大变化及时调整对客户的信用评级。
二、制定信用政策、授信审批流程,加强业务合同管理
为明确与客户的信用关系,以信用期限、信用限额为中心定量控制客户风险,健全内部信用决策制度,需要加强对销售风险的管理,主要包括信用政策、授信审批、业务合同及结算方式的管理等。
在信用政策上,须结合对客户的信用评级,供应商给予的信用期和信用额度,赊销的风险成本及赊销收益,自有资金总量以及对外融资的难易程度等,将对各级别客户的信用优惠细化到具体的天数、金额等明细项目。企业的原则性要求可如下标准:对CA1级客户可给予优惠的信用期、信用额度,数额视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埘CA2级客户可给予较大的信用期、信用额度,但应低于CA1级;对CA3级客户可按一般情况给予适中的信用期、信用额度,但应低于CA2级;对CA4级客户可给予少量的且低于CA2级的信用期、信用额度,但应加强信用监控,增加资信调查及信用评级的频度,以及时调整信用政策;对CA5级客户应采取现金结算,或在提供适当担保后给予一定的信用优惠,但应低于CA2级;对CA6级客户应采取现金结算或预付备用金结算;对NR级客户原则上不得给予信用优惠。
在授信审批流程上,须体现如下控制环节:
在业务合同管理上,凡是给予信用优惠的客户,除须按前文进行客户资信调查和信用评级外,在业务开展前原则上均须签订合同,并对合同资料集中统一管理。业务合同的签订,须报信用部门或信用小组初审后,再报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的副总经理)签批。
三、明确对操作、结算流程及相关岗位的要求
操作与结算环节是保障服务质量和履行服务合同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操作和结算环节的质量控制,为各个操作岗位和结算岗位作出合理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作业指导,以确保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和服务的顺利完成。
首先,操作环节内部链条的设置应尽量缩短,以提高沟通效率。操作环节叶中应加强对单据(业务单证、费用单据)流转和交接时间、单票业务的各类单证制作的时间、操作中业务发生变更后通知相关环节的时间、操作中确认的业务完成时间、操作中收付费项目及金额的审核、确认时间等的重点控制。
其次,操作人员应认真审核已发生业务的费用项目,避免漏收、多收、漏付、多付,确保费用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操作人员应根据业务实际发生情况,确保与销售人员、结算人员沟通的及时性、主动性。
第三,结算环节内外部链条的设置应尽量高效,确保信息流和单据流的顺畅。应明确结算环节内部信息、单据的流转步骤和时间性要求;明确操作与结算环节、财务环节、客户、供应商之间信息和单据的流转步骤和时间性要求;对于特定的重要客户,可确定特定的结算步骤、结算时间,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增强客户满意度。
第四,结算人员应认真录入、审核费用数据,积极与客户、供应商对账,认真开具账单或发票、做好单据衔接流转等。具体要求如下:(1)准确性。结算准确性高低直接影响到各单位收付款的金额。因此结算人员务必保持结算信息的准确性,避免与客户产生争议、形成坏账、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及时性。结算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满意度和收款速度。因此结算人员应尽力缩短业务完成日与账单开具日之间的时间,以加快收款速度。(3)主动性。结算人员应主动与客户方结算人员沟通,主动与其对账,保证双方账目的准确一致;对于有争议的费用,应及时、主动地向销售人员和操作人员反馈,并争取共同协调解决。(4)协同性。结算人员应做好与操作人员、财务人员等的衔接工作,严格执行单据传递流程,确保原始单据的完整、数据流转的高效。(5)服务性。结算人员在与客户、供应商的沟通中应体现良好的服务意识及态度,在本单位业务人员查询收费情况时提供良好的服务及配合。
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控制信用风险
应收账款作为公司的重要资产,须按保持业务和资金流动性平衡的原则进行管理,可从以下方面加强控制:(1)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总量控制,将总量分解到各下属单位、各客户、各业务员。(2)加强对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控制,并将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的分析深入到具体客户,结合授予客户的信用期、信用额度,对客户进行综合评定、分析,以确保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内。(3)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账款控制,将应收账款按账龄分为预警期、协调期、通牒期、专门追账期进行严格管理。
五、强化债权保障措施,控制坏账风险
债权保障措施主要是针对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的债权保障措施有以下几项:(1)定金,即在业务合同履行前,请客户先支付一定款项(给予方违约,无权要求收回;接受方违约,需双倍支付)。(2)押金,即为了某一类业务的长期开展或某一类业务结算方式的长期进行,而让客户押在我方的款项。(3)保证,即为了开展某项业务或进行某类结算,让客户出具银行保函或提供一个实力强大、诚实可信的第三方担保。(4)抵押,即要求客户提供经公证机关登记的一定数量财产作为能够付款的保证。(5)质押,与抵押最直接的不同是质押需履行财产保管义务,并可占有质押物、收取质押物的孽息。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要加强信用管理工作,除考虑以上方面外,还需建立健全的信用组织、配备高素质的信用管理人员,并采取合理的考核措施,才能更有效地防范企业信用风险。
上一篇:解读《企业财务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