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政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汤水林 时间:2010-07-01
[摘 要] 为了保证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效率和持续性,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制定电信产业政策,创造稳定、良好的企业竞争 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应适应政府制定的政策并加以消化,将其合理地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使产业政策转 化为电信企业培育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条件。
[关键词] 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政策
[
从产业政策的角度来看,在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过程中,为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效率和保证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完善:一是政府通过制定电信产业政策,创造稳定的、良好的企业竞争环境;二是企业适应政府制定的政策并加以消化,将其合理地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使产业政策转化为电信企业培育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一、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以创造良好竞争环境

(一)创造电信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1.实行政企分开。我国的电信管理今后应尽量减少和尽快取消由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各类方案的做法,改由申报、听证、审批制取而代之。政府只是制定总的规划、总的国家发展战略,协调各个企业的关系、矛盾;实现主要由企业自行确定自己的发展方针、资费策略、业务开放种类、年度发展计划、技术演进方向、资费调整方案等;政府管制部门在加强宏观调控管理的同时,放宽对业务提供者经营范围的限制,使一种业务提供者提供多种(增值)业务有一定的可能性。
2.积极组织协调国内各企业,加快他们进入全球性竞争的步伐,从管理上完善这些企业,使他们能够符合竞争的要求:切实做到电信业开放市场与政府调控并举,尽快制定和完成电信市场开放的管理法规,以此指导电信企业有的放矢地建立自身的行为规范;建立一整套既适合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竞争规则,使国内电信市场逐步开放形成公平的竞争关系。
3.对国内电信企业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中国加入了WTO,但进入WTO并不意味着国际竞争马上就会在中国通信市场发生,它将按照有关程序进行。从国家安全和利益出发,国家要给予国有企业较大的政策支持,使之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促进国内外投资,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开放债券、股票、短期资金市场,允许外商兼并国内电信企业,简化审批程序、完善服务体系等,吸引外资进入同时,也应给予国内民间资本国民待遇。
5.进一步优化电信业投资结构。对电信基本基础设施和技术基础设施优先投资。对企业在基本基础设施(例如扩容)和技术基础设施(例如提升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开发电信应用与技术创新)的投资给予政策性优惠,鼓励电信企业扩大投资力度。

(二)鼓励企业业务创新
1.制订鼓励创新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业务创新,为业务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网上试验时间的安排、设备入网许可证的发放等方面大力提供优先的扶持。为规范对新型电信业务的管理,明确新业务在电信市场中的定位及发展政策,保证电信新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电信管理局将结合《电信条例》,积极完善电信新业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制订并出台《新型电信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新业务市场定位、发展时机、产业发展和竞争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2.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技术和新业务试验。在已完成前期跟踪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3G技术试验、宽带用户驻地网试点工作、LMDS的商用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一定范围的数字集群业务商用试验、电话号码——域名对应(ENUM)技术的应用试验等。下一步,电信管理局要密切跟踪电信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对电信技术、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中已经和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如IPv6、软交换技术等在我国引入和发展的时机、策略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利于在电信业务发展和市场管理上取得主动。
3.加强设备进网认证管理,确保网络互联互通和网络安全。新业务要通过设备来使用,易用性、统一性是设备普及推广的基本要求。由于我国电信设备市场开放较早,在标准制订上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种类繁多的电信设备,从局用设备到终端设备大量涌入我国电信市场。技术标准之间的差异、接口技术的非通用性,往往造成不同设备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同一个网络上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也不能互通。另外,用户需求的日益个性化,也对终端设备提出了丰富多彩的要求。而终端标准的不统一,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新业务的推广造成障碍,影响用户对新业务的认知度。为此,电信管理局要做好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工作,保证在多厂商、多运营商环境下实行进网许可的电信设备标准的统一,把影响互联互通和网络安全的设备排除在网络之外,切实维护网络安全,保障消费者利益。
4.密切跟踪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进一步加快有关标准和规范制订。电信业全程全网的特点决定了其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是技术标准的统一和兼容。统一完整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是保证通信网的先进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及满足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业务的互操作的前提。当前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很快,但标准不规范、不统一的情况比较严重,电信管理局要与部内其他司局一道,根据市场的需要,加快标准制订的进程。

(三)取消不对称管制
在市场开放的初期,采取非对称管制的方法,可防止市场上原有的垄断企业滥用其优势地位,排挤和压制新的竞争者,促使有效竞争局面形成。我国在电信市场开放初期也采取了不对称管制的政策。但是,随着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电信企业间实力的逐步均衡,不对称管制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继续采取不对称管制的模式,就会出现严重的弊端:一是不对称的资费管制会造成价格扭曲、市场扭曲,使被管制的运营商由于在资费上的被动,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二是不对称管制会使现有的固话运营商背上沉重的包袱,影响其深化改革、建立企业制度的进程,甚至可能固化为未来改革的阻力。
因此,在市场形势已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尤其是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形势下,通信管理部门应尽早解除不对称管制,并逐步转变电信行业的管制政策,将管制目标从简单的破除垄断转为维护电信市场的公平竞争;将管制重点从严格控制市场准入转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将管制中行政干预逐步让位于市场调控。

(四)排除政策障碍以加快行业融合
目前,无论是从市场还是从技术来看,“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十五”计划发展纲要中也对此有明确的要求。但是,目前政策上的羁绊挡住了三网的融合之路。“三网融合”的僵局,不仅对广电发展不利,更为严重的是阻碍了宽带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电信业整体发展进程。
我国宽带产业至今迟迟发展得不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内容十分贫乏。从目前情况看,在各地开通的宽带网中,除了互联网接入、VOD视频点播、远程、智能社区服务等,其他增值服务少得可怜。网络基础设施再好,没有人使用或使用者的数量不足,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不是宽带运营商使用何种接入技术,而是他们所付出的费用能否得到满意的服务。
内容和服务的贫乏制约了宽带接入率的上升,而用户发展速度慢又影响了宽带行业的整体建设进程。在国内,目前在宽带应用内容供应上,广电最有发言权。全国有线网未来网络服务内容将包括:视频业务、数据业务和专业频道;基本频道大约传送20套左右节目;专业频道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传送上百套节目及VOD和AOD点播服务。可见,“三网融合”实现之日也是宽带繁荣之时。因此,为了广电、电信的发展,电信市场重组后,有关部门应摒弃部门间的利益争夺,消除政策障碍,加快“三网融合”进程。





(五)完善行业监管体制
1.应按照WTO规则体系设计监管模式,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深化国内电信运营商的组织机构改革,划清各项业务进行分开核算,避免主导运营商的内部交叉补贴等不规范竞争行为。应加强对主导运营商的信息披露管制,保证公共传输网的开放使用。在互通互联方面,应制订完善的规则体系,在互通互联的管理、资费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搭建公平有效、合作性的竞争平台,以此确保电信业这个特殊行业实现竞争和合作的关系,保证互通互联的高效率实现。
2.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不同业务领域采取不同的管制手段,限制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建立公平透明的互连互通规则,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保证平等接入,保证信息流通的畅通安全;要加强国家通信资源管理,实行资源的集中统一配置和监管使用;要建立合理的资费调整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强化对网间互联互通的行政干预,保证各对网络资源的平等利用,推动企业之间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通过频率、卫星轨道、号码和IP地址等通信资源的分配,对市场主体和格局进行调整。分阶段引入有偿分配通信资源的规则,促进数量有限的通信资源能得到合理利用。加强资源管理的信息库及管理监测系统的建设。
3.完善环境。当前,通信法制建设要围绕贯彻《电信条例》,抓好现有部门规章的贯彻落实,加强配套规章和制度的建设,在全国形成统一、完善的法律环境;已加入WTO,形势要求中国必须尽快出台符合中国国情的《电信法》,提升通信主管部门的权威性,将电信监管提高到国家法律的水准上,“违法者,以法制之”,按照加入WTO的要求,全面清理现行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增强法律法规的公开性、透明性。

二、企业合理利用产业政策

1.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竞争优势的内在基础,竞争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的外化表现。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竞争优势是培育核心竞争力、防范核心竞争力流失的重要思想方法。真正的竞争优势是以“内生性”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和依托的,外在因素可能造成短时期的表面优势,但不能形成本质的优势。比如,企业靠政府减免税收和财政补贴产生的利润并不反映企业具有运行中的成本节约特性和组织上的效率特性。而电信企业的高利润率是由于我国的高速增长带来的用户的高增长以及国家的政策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改善运作、改革或优化体制与组织以培育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永久性的过程。
2.正确发挥企业高层的领导作用。竞争能力在客观上的演变过程是必然的。面对这种客观上不可逆转的过程,企业为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而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从主观上努力。而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核心竞争力意识是主观努力的重要方面。
在电信企业这样一个行政色彩很浓的企业里,企业的决策者往往受到政府部门的牵制,这就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好好把握时机与度。这要求企业的领导者要具有极高的管理能力与协调能力。一个企业家的行为不仅能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也能推动企业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等。企业家个人的才能、魄力和远见卓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微软公司的软件技术及其开发能力和辉煌业绩令世人侧目,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总裁比尔·盖茨卓越的组织领导。因此,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在核心竞争力的保障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逐步建立动态竞争条件下的柔性组织。由于部门间的沟通不畅,也会导致核心竞争力的丧失。而中国电信企业的组织结构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相对组织层级多、结构僵化、沟通困难而趋向于刚性化。因此,中国电信企业应加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企业体制改革,转变观念,尽快建立起组织结构高效、产业布局合理、管理制度科学、市场运作规范、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集约化新型管理与运营模式。
在组织结构上,中国电信企业应建立扁平化、集约化和网络化的新型组织架构,改变各省级公司权力过大、各自为政的局面,使集团公司拥有更大的权限;坚持人员“负增长”,优化人员结构,在企业组织结构重组过程中要坚决删除不需要的岗位,以有效的岗位、薪酬制度改革留住人才;建立动态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鼓励员工轮岗,打破部门门户之见;通过企业间的动态联盟方式形成虚拟组织(即保留企业经营、维护、财务、人力管理等核心功能,将其他功能通过外购、外包的方式虚拟化)、虚拟小组(为某项短期和具体问题而设计临时团队)、外包经营(企业非核心的业务经营、维护等,交给外面的公司,本企业只保留有限的员工主要用于管理和协调)等,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以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造和奠定基础。
4.积极推进知识型人才开发与管理。知识型人才是知识经济中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携带者。开发和管理好知识型员工是防止核心竞争力流失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企业对知识型人员的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第一,为知识型员工提供自主宽松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主动创新,自主完成任务。第二,实行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知识型员工更多的从事思维性工作,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对其无太大的意义。组织中的工作设计应体现员工的个人意愿和特性,采取可伸缩的工作时间和灵活多变的工作地点。第三,强调以人为本的自我管理。适当分权,给知识型员工一个创新的空间,可通过信息分享,集体讨论,集体决策等方式使他们参与决策,让员工感到在企业中的自我价值。第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知识型人才提供受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自身的提升机会,培养他们的终身就业能力。

:
[1]C.K.Prahalad and G.Hamel (1990),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 68(3), PP.79-91.
[2]C.M.Fiol(1991), Managing culture as a competitive resource: an identity-based view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7(1), PP. 192.
[3]Dorothy Leonard-Barton(1992),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3. PP.111-125.
[4]杨浩.西方企业核心专长理论及应用[J].世界经济研究,2000,(3).
[5]周卉萍.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政策与管理,2000,(11).
[6]周叔莲.略论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J].经济管理,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