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1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中小企业 金融
1 我国中小企业与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
技术要顺利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亟需加大资金的有效投入。科技进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进行科技产品开发,努力将其成果商品化,尽快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的过程。科技开发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批量生产。其中每一环节都要求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发达国家在科技开发三个环节的投资比约为1∶10∶100,而我国目前三个环节的投资比约为1∶1∶10,可见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正是导致我国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约占10%~15%左右),进而导致我国长期以来经济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科技创新要经历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扩展期以及成熟期五个阶段,要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及退出风险五大风险。在实践中,从事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从种子期到最后的成熟期,创新的成功率往往不到30%。例如美国的硅谷有20%~30%的企业在3年之内失败或夭折,只有不到5%的企业能够最终进入技术成熟阶段。这种大量资金投入(而且是风险性投入)仅仅依靠中小企业自身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国家予以金融支持。
2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融资障碍
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是,中小企业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仍困难重重,其中融资难的问题则一直是中小企业成长前进中的桎梏。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只占银行全部贷款的14.4%;中小企业股票、公司债券发行等直接融资只占全部直接融资的1.3%;全国300多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这种突出的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瓶颈”,造成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也有企业内部的。
2.1 外在因素
从企业外部来看,政府在宏观政策上忽视对中小企业的适度支持,是导致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政府宏观调节失控,重复投资严重,无序竞争加剧,使中小企业市场环境恶化,融资更难。另一方面,政府限制金融创新,不鼓励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如果将我国民间资本的一部分通过金融创新的形式提供给中小企业,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些企业的融资“瓶颈”,但地方、企业的金融创新基本上都被各种政策封杀了。再一方面,政府在政策上限制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中小企业既不能发行公司债券,也不可能参与BOT项目融资,更难以通过股票市场向社会公众集资。缺乏直接融资渠道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
从金融机构方面分析,导致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障碍主要存在下列因素:①银行组织问题。我国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和项目,它们只愿发放大额贷款,对中小企业的“微观信贷”不感兴趣。我国小金融机构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原主导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等,由于金融并购,原来的“非国有”、“中小型”特色已削弱,对中小企业贷款相应减少;②服务意识问题。尽管中央政府已明确要求银行系统“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并没有多大改善,原因在于一些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存在严重的歧视。此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缺乏认识和信心;③融资管理间题。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情况了解不多,对它们申请贷款往往生搬国有大企业的操作方法、标准和程序,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必然形成脱节。中小企业抱怨金融部门程序多、审批慢、条件高、时间长,等贷款批准了却错过了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良机,而金融部门则感到支持中小企业存在“五难”,即财务状况难了解、贷款额度难掌握、保证措施难落实、负债状况难摸清、贷款主体难确定等;④贷款风险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强的特点,再加上科技创新成功率不高,决定了对其贷款时存在风险大、成本高、利差小三大障碍,导致银行对贷款发放心有余悸、过于审慎。
2.2 内在因素
国家财政经费紧张、科技创新贷款紧缺、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障碍,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支持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从企业方面分析,其自身缺陷也是造成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障碍的重要原因。包括:①发展潜力有限。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基础差、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其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缺乏高、精、尖的技术人才和科技项目,自身发展潜力有限。一般而言,企业融资要具有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品等条件,而中小企业融资时难以提供相应的抵押品和有效的担保,加上技术、管理、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经营能力和绩效均难以令人满意,它们不在融资之列;②资信评估偏低。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经营效果不佳,收益低,还款能力差且重贷轻还,债务拖欠严重,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虚化的问题,组织机构“小而散”,管理落后,财务报表不规范,信用意识淡薄,导致企业资信等级差,严重抑制了国家财政及银行的支持,融资渠道就变少。加之某些中小企业在贷款时的不规范手段,缺乏信用融资担保机制,使银行信贷望而却步;③企业构成复杂。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形式多样,成分复杂,要求不同,且贷款数额偏小,频率偏高,银行向民营企业贷款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也使银行难以对其资信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2.3 融资解决方案
邓小平同志有一个十分著名的观点,即“要把银行作为、革新技术的杠杆”,这就是常被人称为“杠杆论”的思想。我们要利用金融这只杠杆支持科技型中小的科技创新,努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政府政策支持。一是降低抵押收费标准,改变目前各地办理贷款抵押的登记、评估、公证等收费标准不统一,综合收费率高的状况,减轻中小企业的费用负担,使有抵押物的中小企业及时得到银行融资支持。二是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营业收入免征或降低营业税,或允许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损失贷款自主核销,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和处置能力。三是中央银行在再贷款方面向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信用社予以倾斜,增强它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能力。四是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引导中小企业投资于高科技领域。五是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门槛,简化新成立的中小企业的审批手续,降低登记费,对最低注册资金要求应降低。六是建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制度。
(2)组建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门金融机构,广泛筹措和运用科技开发推广资金,为推动科技进步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例如在,当局就组建了中小企业银行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推动科技进步。由于与中小企业相对应的中小企业银行具有贷款笔数多、金额小、作业量大且零碎、经营成本高、中小企业信用水平难估、授信准则难确立、中小企业经营体质相对较差、放贷风险高等特点,所以,它被赋予特别的专业角色,担负与中小企业发展有关的融通任务。在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比率在75%以上,目前所有中小企业银行都在朝着全功能服务的方向努力。 (3)努力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只有完善和成熟的金融市场,才能为科技进步提供现实有效的资金融通。所以我国的金融业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培育金融市场,并使之尽快完善和成熟起来。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帮助和引导科技机构与企业面向金融市场,以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直接面向社会筹措科技开发推广资金。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业板已于2004年在深交所成立,截止2005年4月已有41家中小企业通过中小板上市融资,这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开端,但对于整个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来讲只是杯水车薪,前面要走的路还很长。
(4)应大力发展金融租赁信用,充分发挥金融租赁在推动科技进步过程中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努力规避科技领域的金融风险,开办科技保险业务,增加高新技术开发保险、科技推广保险等险种,促进金融、科技、生产一体化,积极发展科技投资基金,壮大金融支持科技进步的货币力量,努力改善吸引外商进行科技投资的“软”、“硬”环境,充分发挥外资支持我国科技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5)立法保障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加强科技立法保障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使其获得稳定的创业投资和各种政策扶持,是科技企业家和专家们的共同呼声。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都有面向小企业的创新法规。以日本为例,围绕其中小企业基本法,形成6个系列法。在促进中小企业的经营革新及创业方面有5部法;在强化中小企业经营基础方面有15部法律;在顺利适应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化方面有7部法律;在资金供应、充实自由资金方面有7部法律;在支持小规模企业发展方面有2部法律;在中小企业的行政组织方面有1部法律。目前我国的科技法或经济法多数用于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甚少涉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虽然国务院相关部委制定的规章和文件提出了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条文,但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持续稳定的财政预算也得不到保障。
1 李扬,王国刚,何德旭.金融理沦前沿[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1
2 李杨,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 肖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J].技术经济,2002(5)
4 迟宝,李友华.制约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深层原因剖析[J].商业研究,2002(6)
5 张志.创业板市场为何备受中小企业青睐[J].乡镇企业研究,2004(10)
上一篇:论企业管理中的细节与执行力
下一篇:我国私营企业治理制度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