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部提升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罗玲 李继槐 时间:2010-07-01
摘 要 我国中小型民营制造现在面临日趋恶劣的生存和环境,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是其发展和生存的根本途径,而在较短的时期内有可能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一是靠企业家对技术创新认识的转变并采取积极行动,二是要注重从内部选拔和培养技术创新人才。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内部障碍 人才 内部培养

  我国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多年来的发展期间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纳了大量的下岗职工,相当程度地缓解了我国沉重的就业压力,同时向国家上交了大量税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为我国国民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加入WTO,发达国家正在将制造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外制造行业龙头、各成熟的中小制造企业向发展家转移(我国是最重要的目的地,据统计,其中的85%是转移到我国),将使得竞争更加残酷,我国的民营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制造企业(我国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的数量占整个制造行业的90%强)的发展乃至生存面临空前严重的威胁。对此,通过针对我国制造行业中中小企业的研究,国内的学者纷纷提出“大力提高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其发展和生存的根本途径”。
1 技术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技术创新是当前技术和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名词,几十年来,人们将其作为一门理论和一项工程来研究,直到现在,对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技术创新分为两种———技术创新(指的是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能够获利,而企业要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有某种竞争优势方能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竞争优势是通过“制造差别化”以战胜竞争对手而获得的。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研究开发的优势,在产品的品种、质量、性能等方面制造差别化,也可以利用先进的工艺设备,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建立同等质量下的低价格优势,还可以通过提升流通领域的能力,通过优质的售后服务创造服务方面的差别化。不管哪一种差别化都能获得竞争优势,而任何一种差别化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如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的竞争已超越规模、超越国界。因此,可以这么说,对企业而言,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2 我国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主要内部障碍
  提高我国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目前还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除去比如市场融资严重不足以及政府资助乏力而导致的技术创新资金匮乏、技术人员缺乏、拥有的设备太过陈旧(据统计,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的设备水平只相当于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专利法的不完善等等这些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善的客观原因,笔者个人认为,造成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技术创新的内动力严重不足。
  已有的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优秀的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者,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者、指挥者,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水平低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领导缺乏科技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背景,经营思想急功近利,风险规避意识过强,使其对技术创新顾虑重重,畏缩不前。这主要表现在其管理的企业依赖特定的产品和技术,一个创新产品或者创新技术造就一个企业,以后一直靠这招“绝活”打天下,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和欲望都很低,企业之间的合作很少。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上的消极态度,是我国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的一个致命暗伤,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从根本上被抑制住了。而有的企业家虽然颇具冒险精神,在技术创新的战略上却又容易犯错误。最常见的现象就是“重首创,轻仿创、改创”,而恰恰“首创”这种技术创新形式并不适合资源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他们只看到技术创新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润,却忽视了其背后暗藏的风险;其次是创新和企业的分离———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方法主要还是直接引进技术,购买大学、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然后商业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技术创新的人员是不会被转移走的,而企业本身又难以消化吸收掉其中的技术,结果造成企业无法持续创新。
  另一个主要的障碍就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要积累人才资源,一个好的人才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成长机制是不可或缺的。造成中小技术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的原因从宏观上来说,长期的计划体制使得人才分布不合理,科技人员过多地集中在科研所和大企业,并且人事制度又很落后,人才流动困难,许多人为因素阻碍创新人才流向中小企业,而如今加上跨国公司大肆地人才掠夺,使得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更显凋零;从微观上来讲,中小企业本身也难以吸引到和留住科技人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科技人员对自己的劳动所得感到不满。本来很多科技人员来到中小企业的主要原因就是希望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当他们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时,是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这时如果其他企业用更优厚的薪酬来挖角,他们往往会就此离职。除此以外,造成科技人员离职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感到不满意,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才华或者技术没有得到重视或者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就会产生失落感,进而离职。
3 解决内部障碍的可行途径
  对于企业家创新意识不足的障碍,较好的解决方法是企业家要积极慎重地指挥、控制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同时也要不断地自我修炼,提高自身的能力,或者干脆将技术创新活动的指挥控制权转交给合适的角色。对于第二种障碍,主要还是要从企业内部选拔和培养人才。虽然从企业外部招聘人才有很多优点,比如新人员会给企业带来的不同的价值观和新观点、新思想和新方法,有利于企业防止思想上的僵化、可以适当程度上缓解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能产生“鲇鱼效应”———给原有员工带来压力,造成危机感,可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潜能;另外,通过相互学习有利于共同进步等等,而且外部招聘的人才来源广,挑选余地大,但是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来讲,外聘的人员能力越强,越难以留住;其次外聘的人员特别是技术人才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工作环境和企业的产品,这样导致技术创新的成本很高。相较之下,从内部选拔培养人才就没有这些缺点,而且这里并不是说要培养什么技术创新的骨干,事实上,那也是有很多困难的,同时也有很大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一旦这种人才培养出来,其他企业用高薪挖人,一旦成功,那么中小企业就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虽然中小企业很缺乏各种人才,但那是相对而言。实际上,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还是有的,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投资者本身就是搞技术出身的,对于本企业的产品生产开发具有相当丰富的实际经验,理论功底也很扎实,极少数的技术创新人才还是属于行业内非常优秀的一类,若是他们的创造力能够完全释放出来,其所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必能上一个台阶。之所以他们的创新才能没有能够发挥出来,一个是前面所说的报酬太低,没有能够让他们很满意而无法调动他们的创造积极性;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工作过于繁忙,以至于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创新活动。在中小企业中,特别是小企业,经常是人手不足,一个人要做几个人的事情。因此这里说的从内部培养人才,主要目标就是使被培养的人才成为这些技术骨干的得力助手、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使其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攻克技术难关上。再者就是即使面临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也要给予技术创新人员足够程度的物质激励,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积极性。
  如果我国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能够很好地做到上面几点的话,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应该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那么在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就可以取得一定优势下去。

1 李树明. 创新经济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
2 天山. 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论[J].劳动,2001(2)
3 童忠妨,陈子辰.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 机电工程,1989(3)
4  刘云. 中国制造———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与对策[M].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 柳卸林. 21世纪的中国技术创新系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