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璐 时间:2010-07-03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校进入了快速建设和时期;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筹资渠道日趋多元化,经费运营量迅速增长,这些都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优化资源配置,如何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使资金发挥更佳的效益,以及如何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及业务水平,以适应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这些问题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考虑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拟对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做一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1、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以构建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制、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分类体系为内容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于2007年全面实施,这次预算管理体制创新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带来了深刻影响;同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政策的实施,使得学校年末的资金流向发生了本质变化,改革后,学校的年末结余资金停留在国库单一账户里,虽然管理主体还是属于学校,但只是经费指标,不再是可用于自由支付的现款;再者,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强化预算管理与监督,强调按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申请使用财政资金等政策也使得高校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如何顺应教育体制改革,以适应高校理财环境的变化,是摆在高校财务工作者面前的新的课题。
  
  2、高速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带来了财务压力和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高校缺乏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许多高校认为,高校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是国家财政拨款单位,贷款风险可以转嫁到政府身上;高校校长实行任期制,极易形成短期行为,对还贷的责任也比较模糊。加上高校这几年快速发展,很多高校的贷款规模在迅速扩大。这些贷款主要以信用贷款为主,这主要是由于高校主要的资产具有公益性质(像学校土地使用权是国家行政无偿划拨所得),这些资产都不能用作贷款担保或抵押,这些因素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在贷款给高校时,放松了对高校贷款规模的审查;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高校贷款缺乏风险意识,无形中助长了高校贷款的盲目扩大。
  贷款规模的扩大,使高校由原来的存款户一下子变成了贷款户;但是,高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大部分高校均以未来的学费收入和财政拨款作为还贷资金的首选来源和主要资金流,但财政教育拨款和学费收入增长要受国家政策、生源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使得学校的财务压力加大,一旦到期还不了贷款,学校风险就会凸现;同时,面对高校基本建设巨大的建设投入,高校财务人员缺乏基建管理的相关业务知识和财务管理经验,介入基建财务管理少,缺少财务监督,存在财务管理上的隐性风险。
  
  3、原有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阻碍学校的发展
  一直以来,许多高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统一收支管理、集中学校财力、统筹调度资金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在校园面积、学科分布、专业设置、学生规模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管理日趋细化,经济管理层面增多,财务关系复杂,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日益丰富和充实。新形势下,“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日显其弊端,由于是财务部门一家理财,各部门只用钱不理财,只知道向学校伸手要经费,很少考虑使用的效益,用钱的与管钱的在思想上“两张皮”,造成各二级部门夸大预算以便争取更多经费成了普遍的现象。旧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阻碍学校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各级部门自主理财的积极性,成为学校整体管理体制改革的“绊脚石”。
  
  4、高新技术的运用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信息传播、处理、反馈及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例如:借助于“网上银行”平台,为教职工发放工资、报销费用可以在瞬间完成,“网上交费”使学生不需要在财务处排队,所有信息一目了然,方便快捷。但与此同时,新技术的运用也存在着效益与风险的矛盾,对财务的安全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管理体系不严密,内部控制不健全,就会为经济犯罪打开方便之门。
  
  5、财务人员编制不足、知识陈旧、缺乏外部交流和沟通,限制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学校的快速发展,高校财务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工作内容日益复杂,工作量成倍增加。而一些高校,特别是一些民办高校和专校,财务人员编制不足,财务内部分工没有完全遵循内部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的原则,不少财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层次较低,由于高校特殊的工作环境使得财务人员缺乏日常对外交流、沟通的机会,久而久之,不少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新时期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
  任何改革和调整,都需要一个在实践中被逐渐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人员首先要端正思想,统一认识,积极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对于高校而言,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政策影响的不仅仅是财务部门,还涉及学校的物资采购、资产管理、科研、教学等部门的业务活动,因此,财务部门还应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高校所有财务活动的参与者都能理解、支持国家宏观政策的改革,从而自觉服从和配合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与监督。
  
  2、做好学校财务规划,加大对重点项目资金的管理、监督、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
  近年来高校快速建设和发展,而资金来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靠贷款解决的,财务部门要安排好还本付息的资金,又要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营费用,既要满足学校的建设需要,又不能给学校带来财务风险,增加不必要的财务费用,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发挥经济参谋作用,制定财务规划,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现阶段高校财务所凸现的主要问题,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财务部门设立专门财务人员对基建项目负责。近年来,高校基建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从另一角度来说,基建项目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风险”项目,因此,有必要在财务部门设置专门财务人员对基建项目负责。当然,这个专人除了要具有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工程项目等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负责基建项目的财务人员要参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从工程报建、立项、招标、签订合同,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都要有这名财务人员参与。基建财务人员要掌握施工合同的全部内容,如工程造价、施工工期、材料供应、结算方式、甲乙双方责任等。要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掌握工程进度,对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每一笔业务都要认真审核,以监督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2)建立财务状况失衡风险预警分析。对财务状况失衡进行预警分析是指在高校现有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分析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和真实财力情况,对潜在的财务状况风险进行预警。按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可以从4个方面判断其财务风险。第一,反映支付能力的指标:包括现实支付能力和潜在支付能力。第二,反映年末货币资金构成的指标:包括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非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和自有资金净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第三,反映资金动用程度的指标:主要考虑自有资金动用程度。第四,隐性连带财务风险指标:校办产业财务风险、基建投资支付能力和基建投资财务风险。然后,对上述风险财务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确定警戒线。一般来说,现实支付能力的警戒线一般定为3个月,自有资金占年末存款的比率警戒线是50%左右,自有资金动用程度超出100%,则说明偿还能力弱。校办产业和基建投资的负债率大于100%,就意味着资不抵债,可能影响学校的财务状况。
     3、完善“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硬化预算约束
  高校财务应把整个高校作为一个集团,实行集团整体化的财务管理体制,以寻求学校整体的效益和社会效益。校一级财务对学校进行“统一预算、统一调度、统一指导、统一监督”,并实行分层管理,层层明确各级单位(部门)的权责关系,实现责、权、利的全面结合,促进学校管理从直接控制、过程管理为主向宏观调控、目标管理为主的转变,从而调动各级单位(部门)的积极性,使学校的资金流充足,放而不乱,统筹兼顾。
  同时,应着重从财务预算约束入手,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硬化预算约束能够从制度上保证预算从编制、执行到调整的规范。高校作为预算单位,应配合政府国库统一支付制度、部门预算及政府采购制度各预算改革制度的贯彻和实行,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支出管理,完善各项内部责任制,控制各种随意性开支,遏制预算膨胀趋势,使各级领导承担起财务安全与风险控制的责任,高校的经济责任层次分为校长、总会计师或主管副校长、财务处长和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等,这几个层次组成一个职责明确、相互制约、各司其职、运行有序、共同实现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的群体。
  
  4、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并建立严密的内控
  信息化是财务管理的大趋势,目前,高校已基本实现财会电算化,正在进一步向财务管理网络化,内部管理信息化迈进,使高校财务管理可以突破空间、时间的局限,在短时间延伸到任何地方,搭建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会计系统,使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从高校内外的相关系统直接采集,从而使高校的财务管理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同时,建立严密的内控网络,明确责任,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内控系统,维护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财务系统的安全性,杜绝利用财务网络和财务信息进行经济犯罪的隐患。
  
  5、抓紧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财务管理不仅仅是核算,而是融合了核算、监督、分析、预测、决策等功能为一体,内涵丰富。因此,高校应按照会计法规政策的要求,配备财会人员,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理论学习、对外交流,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扩大信息量,以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体制的要求,使财务管理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些都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的财务部门应该从积极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加强重点项目资金的管理、监督,完善“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等方面入手,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
  
  【】
  [1]张依群: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与实践[J],事业财会,2005(5).
  [2]沈水能、王兰芳:新时期高校财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事业财会,2006(4).
  [3]周晓梅:高校理财环境的变化与财务管理的应对[J],教育财会研究,2006(2).
  [4]刘谨: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