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应对高校合并的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郑朝晖 时间:2010-07-03
摘 要: 高校合并后的迅速要求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财务管理体制,行之有效的筹资途径,提高资金效益的方法,这些都要求合并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为合并高校的日新月异发展提供财力保证。本文结合自已在合并高校财务工作中的实践体会,探讨几点合并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合并高校 财务管理 改革创新 

高校合并是我国高等事业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宗旨是通过教育资源重组实现高校综合水平的提升,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高校合并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一合就灵,一并则优”,财务管理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历来以支持事业发展为中心,在依法筹集办学资金、规范校内秩序、保障国有资产完整、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维护学校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合并后,财务工作要与时俱进应对管理环境的变迁,扩充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在实践中完善管理模式,在创新中优化管理模式,保证合并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合并高校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一、合并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 
合并初期,由于合并前的各校区都是独立的法人,有各自成熟的运行模式,因此形成点多、面广、分散、特殊的复杂局面,给财务管理带来重重压力和困难。为尽快实现实质性的合并,财务工作一方面要忙于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对合并学校的财务状况作出整体综合的评价;另一方面为维护合并新校的经济秩序,规范经济行为,要尽快实现五个统一,即财务机构统一、财务制度统一、预决算统一、核算统一、经济分配政策统一。这一时期的财务管理为平衡各方利益,往往延续故有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合并初期的平稳过渡。在过渡期后,合并高校将以唯一的独立法人地位来规划学校的未来发展,财务工作要为此提供财力上的保证。合并高校在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经费有限,需求无限”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如何顺应合并高校发展形势,整合原有的教育资源,真正在资源统配中发挥核心作用;如何在合并新校中实行增收节支,应对各类资金需求;如何建立起科学、切合实际的财务管理模式,促进合并高校在各方面的深度融合都是合并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针对高等教育的和合并高校的特点,切实深化高校财务管理改革 
(一)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高等学校也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以确保学校财务规章制度、经济分配政策、经济资源配置、财务收支预算、会计核算等的高度统一,实现合并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 
1、“统一领导”是绝对的前提原则。高校合并也是人、财、物的合并,财务管理事关其中的财、物两方面,与合并高校的利益和发展休戚相关,合并高校只有坚持对财务管理的“统一领导”才能集中学校的财力,强化宏观调控;才有能力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实现平稳过渡,有利长远发展。 
2、统一领导要遵循三个原则:整体原则、可行原则和发展原则。整体原则即校计财处作为学校合并后唯一的财务主体对全校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作整体性的筹划和统一管理。可行原则即考虑到合并前各院校的差异以及教职工既得利益等因素,财务合并要讲究可行的方式、方法。合并初期允许求大同存小异,以便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利于日常财务工作的开展。在合并后的财务工作中,继续循序渐进直至财务管理各方面的完全统一。发展原则即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出发,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 
3、在统一学校综合财务预算前提下推行分级预算管理。学校综合财务预算是学校工作的指挥棒,体现的是学校整体的规模、效益和实力。预算付诸实施则要由院系具体组织执行。院系处于教学第一线,最了解教学资源的使用和需求,因此学校在统一计划和资源配置前提下要将管理重心下移,综合预算要下达至各个院系,通过二级预算管理将教育经费的使用落到最实处,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在刀刃上。预算经费下达院系同时将经费“一支笔”审批权赋于院系,明确责、权、利的关系,由院系在权限范围内统筹安排经费使用,调动院系办学积极性。 
4、分级管理要彰显统一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院系在预算管理和执行过程中必须根据学校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来区分经费用途包干使用,不能笼统地打通使用,以确保将有限的经费投入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减少费用开支促进学科建设。同时针对院系的创收收入以比例分成下达定额预算强化经济责任制,谁的钱就进谁的帐,谁的钱就由谁使用,调动院系自主办学积极性,即补充了学校财力也充实了院系自身财力,促进院系主动开源节流、参与理财。 
5、会计核算实行一级集中核算,由校计财处集中核算财务收支活动。除根据需要设置附属产业、后勤、基建二级财务机构外,不另设任何事业财务分支机构。所有的事业会计核算业务全部由校计财处统一处理,包括负责收费、凭证制单、登记帐簿、对外报表等,确立统一的银行帐户来收支拨款和各类收入,杜绝小金库和帐外帐。 
6、采用集中会计核算方式有利于合并高校迅速推行统一的财务规范,防止政出多门。同时集中核算减少了核算和管理的层次,提高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强化学校对财务工作直接、集中的管理以及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力度,能及时了解全局发现问题应对突发事件。集中会计核算也简化了合并报表等繁杂的帐务处理工作,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学校合并百事待兴,财务预算的编制要紧紧围绕合并高校的发展目标,引导学校资金的合理流向。 
1、为保障资金需求,合并高校需要进一步确立“大收大支”的观念。预算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学校的各项财务收支都要纳入到学校综合预算的管理范围,预算的调整按规定程序进行。学校的各项收入都由计财处统一管理,严禁收入“体外循环”,防止“小金库”、“帐外帐”。通过预算的编制、分解、执行、反馈、决算、分析、奖罚等来规范学校的各类经济行为,做到各项支出都有预算安排、都有支出标准、都有制度依据,不做无预算、超预算的开支。 
2、“开源”更重于“节流”。校计财处对学校的各类收入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是缓解教育经费紧张压力的根本。比如①对国家拨入的事业经费和学校的各项事业性收入实行统一安排使用。②专项资金、校外捐赠资金采取专款专用、协调进度、实施监控。③对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一并纳入校计财处的统一管理和核算并实施监控。④对代管款项有责任按国家的财经制度和委托单位的要求,监控代管款项收支的合法性,防止出现将应归学校所有的资金混入代管款项。⑤注意控制应收及暂付款项额度和收回时间,从各个环节上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足额收回款项,应收款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校资金的正常运转,而久拖未收可能造成学校资金的损失。⑥对暂存款项可以在满足付款需求的前提下,将部分沉淀的资金视为资金来源用于学校的资金周转。 
(三)加强资产管理,建全和完善全面资产管理体系。 
1、合并后高校的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存量巨大,一般均达数亿元。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产的潜能,优化现有资产的配置,实现彻底的资源共享是合并高校事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合并高校要抓紧合并的“契机”,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堵塞各种管理漏洞,保证资产充分、合理、高效的使用。 
2、高校资产涵盖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校办产业投资、其他对外投资等资产形式。同时根据高校资产服务对象的不同,又分为用于正常教学科研活动的国有资产、用于提供有偿教学科研服务的国有资产和用于开展经营活动的国有资产三大类。在学校合并时,必须通过清产核资区分不同类型的资产办理产权界定、登记和划转,防止国有资产产权和收益权的流失。 
3、高校合并的宗旨是做大做强,对先进教学设备、仪器的投入必不可少。但购置设备、仪器时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及财力状况,报学校综合预算作专项安排。为了保证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最急需的用途上,所需资产特别是贵重资产购置前要充分作好前期的论证工作,提交论证报告。论证报告的内容要包括购置的必要性和实验开出率,避免低效率的重复购置和资产浪费。 
(四) 建立财务析分析制度,构建合理、的财务分析体系。 
高校合并后的迅速客观上要求财务管理能对学校的决策提供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以此来消除不利因素,对学校各项经济活动做好风险防范、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而财务管理正是通过财务分析,运用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对高校定期财务状况进行剖析、比较、,并作出相关评价。 
1、分析学校的综合收入状况。高校的办学规模、人员的整体素质、教学和科研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能从高校的综合收支报表中反映出来。通过分析学校综合收入的金额与来源构成,正确评价学校的经费自筹能力,预测学校的发展潜力,修正学校的发展目标。 
2、分析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学校的综合预算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经费的投入规模和结构。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考察预算的执行结果,能够正确评价学校的办学成本以及对教育经费使用的有效与无效、节约与浪费、资金配置是否合理、资源使用是否充分等,为强化财务管理提供依据。 
3、分析学校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法规和学校规制度。财务分析也是检查国家财经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基本工具。例如:在支出方面,是否存在超预算、超标准的开支;收费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预算外资金的分配是否合理等。 
4、分析学校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随着高等教育推向市场,单一靠财政拨款的局面已打破,多元化筹资办学的格局已形成,高校同样处于市场经济的风险中。除坚持“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的原则,尽量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外,正确分析和评价学校财力,为决策者提供真实、有价值的信息,有利决策者的正确决策是财务分析的重中之重。 
(五)加强财务内部管理,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学校合并后,财务工作的规模扩大,财务管理也更加复杂。只满足于事后算帐的核算型会计已不能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充实财会人员的业务知识,掌握多种技能,优化知识结构,使财会人员不单具有核算能力,更重要的具有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职业道德方面对财会人员进行思想整合,提升财会人员的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为合并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综上所述,高校合并过程中财务管理是关键,而合并高校又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高校合并的最终目标,促进合并高校教育事业长远的发展,应当建立起适应合并高校特点的财务管理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和创新。 
三、高校的合并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创新的机遇 
1、要打破传统的“等、靠、要”的思维方式,树立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新的教育经费的筹划理念,在力争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增加的情况下,要不断提高高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合并办学不但扩大了高校的办学规模,更具意义的是合并后的高校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办学水平也日新月异。因此充分利用合并高校的规模性、综合性、多学科性的优势,多方面拓展办学模式丰富办学收入;依托人才、设备优势提供科研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让等广泛获取科研经费;利用高校科研水平促进校办产业增加利润;通过社会捐赠、科学地利用银行贷款或者利用项目融资等来支持学校的发展……这些筹资方式都将给合并高校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2、利用学校合并的时机改革旧的财务管理模式,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力求改变会计核算只是事后反映的现实,实现对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实时控制。预算管理是采用价值形式进行预测、调节、决策和目标控制的管理形式,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所有关键问题融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因此预算管理可以说是财务管理的先导。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调预算的严肃性,引导学校资金的合理流向,优化事业经费的支出结构,控制各种消费性和公务性支出,加大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3、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高校财务管理的趋势。高校已基本普及了会计电算化,但许多新合并高校离信息化还有一定距离。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基于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利用技术使财务管理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延伸到管理的各个区域。通过信息化的管理,财务部门通过网络可以从高校内外采集所需的数据,职能部门通过授权可以直接访问相关会计信息,使财务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为建立科学的、适应合并高校特点的财务管理模式提供了硬件支持。 

: 
[1]、教育会计学会.高等学校财务会计规范操作与管理模式创新实务全书.中国经济出版社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