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科研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摘要:科研单位健全的内控制度可以确保科研目标的实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财政改革的实施,对科研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文章列举了目前科研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原则;对策
科研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是指科研单位为了合理保障科研活动的高效性、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贯彻和执行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保证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提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在单位内部建立或实施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程序和行为准则。健全的内部财务控制是科研单位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单位组织管理高效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化的基本条件;它既可以有效的确保科研目标的实现,又可以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防止经济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当前我国科研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科研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在资金管理、内部审计监督、预算控制、对外投资管理等环节显得比较薄弱。
一些科研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财务控制,但是因其只重视科研结果,忽略了管理的作用,内部财务控制让位于科研生产,使得内部控制系统失去了它应有的效果。
一些科研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资金授权审批制度,资金审批权限、程序,审批人员的职责等都没有明确规定。使得会计人员在办理业务时随意性很大,存在核算随意、管理松散的现象。
一些科研单位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相应的独立性;或是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内审人员,但其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未能充分发挥其稽查、评价与信息反馈的职能。使得财务运行处于监督机制严重缺失的高风险状态中。
科研单位为了提升经济能力,通常利用货币资金、国有资产、专利技术等形式进行对外投资。但是因为没有制定完善的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缺乏成熟的立项、评估、决策、实施、审批及处置等管理控制体系,使得对外投资管理大多失控,国有资产流失。
目前科研单位的经费使用大多都编制了预算,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没有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
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有效,是目前科研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中较薄弱的环节。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认真考核、检查,使其流于形式,执行效果很差。制度无论多么先进、完善,在没有有效的监督考核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科研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原则
(一)以优质服务为先
对科研单位的财务部门而言,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和服务就像一个事物的两面,相互融合,相辅相承。既不存在没有管理内涵的服务,更不存在没有服务内容的管理。坚持以优质服务为先导,积极倡导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推进服务与管理的持续协调和长期互动,通过优质服务这个载体来推进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体系的建立并提高管理效率。
(二)以制度建设为本
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作为科研单位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政策性、时效性比较强。用制度规范事,就是用制度规范程序,用程序约束行为,就可以促进财务管理结构的优化。
(三)以预防控制为主
防止管理发生无效率或不法行为,包括组织控制、人事控制、程序控制、纪律控制等。在对重要事项的控制中,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注重责任牵制,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一定要明确各部门组织及上岗个人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并要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例如:对外投资、政府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等。
(四)以例外管理为辅
要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管理过程中:计划性和随机性是统一的。做到既有周密的长期安排,又有机敏的应变准备。作为管理部门,一切工作都必须建立在高度的计划性之上,但仅有计划是不够的;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经常会遇到许多随机性的任务,如果不能快速应变,就难以保证工作的完成。所以要充分估计问题的复杂性,计划要留有余地,保持充分的机动性。
三、完善科研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内部财务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在任何一个科研单位中都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无论是为了提高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还是为了适应外部的激烈竞争,都迫切需要科研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针对科研单位的特殊业务流程,分析并确定各个环节内部控制应该从那些角度去做,从哪几个方面去控制,设计出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流程。例如:战略以和谐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科研生产以创新为中心。成本管理以环节控制为中心。基本建设管理以预算为中心等。而这个流程的设计及其有效执行,必须要以正确合理的计划和预算为基础。
(二)加强预算管理的研究,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
预算是科研单位本年度内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科研任务的货币表现,是研究所日常组织收入可控制支出的依据。以国际先进母本为参照,结合工作特点推进全面预算体系,强化预算的管理,包括:把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合二为一,部门预算的总和就是研究所当年执行的总预算。改变编制方法方面,推行“零基预算”法,克服预算内容不实、约束不强和执行不了的情况。实行预算定员、定额管理,无论是人员经费还是一般公用经费均按定员、定额来测算,对专项经费实行滚动预算。完善预算控制制度,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通过预算执行和分析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加强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研究,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与之相适应。
(三)扩大机应用,加强信息技术控制
有预算就必须要有总结,面对庞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则必须要有信息化系统的支持。目前,电算化在研究所已基本实现,这就对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应该从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上进行控制管理,一般控制是对会计电算系统构成及环境实施的控制,常用的方法有组织分工和管理控制,开发和维护控制,文件资料控制,硬件和软件的控制,安全的控制。应用控制是为保证会计电算系统记录、处理和报告而对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的具体控制。
(四)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审计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是内部财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财务控制程序与方法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科研单位应该按规定设立由法人直接领导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内审队伍,进行会计控制及其他审计业务。有效实施内部审计是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要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监督单位各项规定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及时地为研究所管理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帮助单位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另外还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机关再对科研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
(五)转变观念,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目前,财会队伍能否通过后续学习,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彻底转变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深入科研实践,准确把握科研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能否改进财务管理、促进科研资金使用效益提高的关键所在。首先,财务人员要有市场意识,只有财务人员的意识与市场发展保持同步,才有可能提供各项创新服务。其次,财务人员除应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熟悉国家,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观察和预测能力,必须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再次,财务人员要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影响科研人员,服务于科研。一定要深入渗透到项目管理中去,增强与一线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政策信息,收集合同资料,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让财务真正成为科研人员开拓市场的有力支持,让其他部门理解并认可财务的各项工作。最后,建立诚信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特别是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财政支出改革的不断实施,必将对科研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构建科研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对于有效防范风险,保障资金高效运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1、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M].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赵保卿.内部财务控制设计——审计与内部财务控制系列[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文贤,孙琳.内部财务控制会计制度设计:理论·实务·案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张国康.内部财务控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