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晓 徐红霞 时间:2010-07-03
  摘要 本文从财务监督的本质作用进行了剖析,进而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推动行政事业、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
 
  关键词 财务监督 本质 问题 对策
  
  财务监督是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加强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及财务规章制度的保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财务监督就是通过财务收支及其管理活动对财务实行的全面监督,也就是运用货币形式对社会新产品在分配和消费过程所实施的监察、督导和控制。
  
  一、财务监督的本质作用
  
  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达到五个最基本的要求:“以最经济的方式筹集资金,以最合理的标准运用资金,以最快的速度回收资金,以最佳的比例分配资金,以最严格的要求进行财务监督”。从这五项基本要求出发,规定了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一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配置资金;二是依法组织收入,贯彻节约支出原则;三是健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五是及时、准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控制和监督。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认清财务监督的本质作用,加强财务监督的力度。财务监督具有防治腐败滋生和蔓延的作用,目前社会上腐败现象的实现形式,都离不开经济手段,又渗透于“经济”这个肌体之中。而财务监督就是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准则等,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反映、监控和督促。因此,财务监督具有的对经济行为的引导力、制约力和对经济管理的保证力、促进力。
  
  二、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职能有着“服务”与“监督”的两面性。目前由于体制上的束缚,我们只片面地强调了“服务”一些行政事业、企业单位财务监督不力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虽然有的单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领导与财会人员素质不高和审计监督不力等现状,但主要的还是由于现行领导体制与现行财务体制存在的弊端而造成的。个别单位行政领导一句话,一纸签字,就可以随意开支报销,随意支配资金。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实际上只对领导服务,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不敢履行“监督”职能。行政上受本级领导,业务上受上级业务部门指导的现行会计体制,造成了目前某种程度上的财务机构、财务人员是腐败者的“囊中之物”。不少财务工作者,也有“端着谁的碗,就受谁的管”的模糊认识。领导存在的违法乱纪行为,他们想说不敢说,知情不敢报,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履行监督职能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近年来行政事业、企业单位所发生的各类违反财经法纪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较混乱,人员素质不高。一是内控制度不健全,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赊账过多、过滥,对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有些财务人员是领导的关系或亲属,有的未经业务培训,有的素质不高。
  2.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一是有些事业单位利用国家赋予的职权、巧立名目,对外乱收费,存放于有关科室,用于干部职工的生活补贴。有的事业单位为了逃避财政对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管理,将预算外资金记入往来款项。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偷漏税收、延期交纳或占用税款的目的,少报当期产品销售收入;有的企业为了达到缓缴增值税和所得税,占用税款,减少财务费用的目的,对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不是以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和收到货款或取得索取货款凭证作为其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而仅仅以销货款回笼作为销售收入的实现;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采取将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代购代销收入进行账务处理;二是有些单位私设“小金库”,截留、隐匿、转移单位收入私存乱放,不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大账内,搞私房钱。
  3.财务报告失真,固定资产管理混乱。一是单位的财务报告本应根据总账和有关明细账中的部分数字来填制,而目前有些单位却根据不同需要和目的来填制财务报表,从而出现了同一单位同一时期向不同的部门报送的财务报表其数据各不一样。有的是随意填报,有的是根据单位领导意图而报,有的是图利而填,有的是为了赶进度估几个数字应付而报送。二是新增固定资产不入账等问题比较突出,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没有列入财务账核算。由于这种核算不规范,购进的未能全部如实登记,变卖或报废的没有及时冲转、造成账实不符。   4.现金失控,多头开户。一是有的单位用发票、国库券、个人银行存款、白条借据等抵顶库存现金;有的单位不遵守开户银行核定的现金库存限额,无限度地增加现金库存量,甚至超出数倍;有的单位为了方便或拖欠银行贷款等而直接坐支现金;有的单位千方百计套取现金,使用现金呈随意化状态。有的单位还采取乱收费,隐瞒、坐支预算外资金,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二是有的单位为了逃避财政监督、银行收缴贷款和应计利息,今天在这家银行开了一个银行账户,明天又到另一家银行开设另一个账户,如此不断地变换手法;有的单位则是应部门招揽存款而到多家银行开设银行账户;有的为了逃避财政监督或逃避银行债务在多家金融部门开设银行账户。
  (三)原因分析
  一是财务监督不到位,有些部门、单位领导疏于管理,缺乏依法理财的意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二是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内控制度,但流于形式,不能有效执行;三是资金使用管理缺乏计划性,一些部门、单位只从自身利益出发,明知故犯,损害了国家利益;四是监管部门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不够及时,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监督不够严格,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有些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纠正;五是票据使用管理不规范。
  
  三、实时加强财务监督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财务人员的素质。一是加强财务管理,应从领导者抓起,法规要成为行政领导和管理者的必修课,让领导者认识会计法规还有“执法”与“监督”的职能,进而让领导者用会计法规来约束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自觉主动地接受会计人员的“监督”与“监控”,健全内部内部制度。二是强化财务人员对会计法规的学习。使财会人员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权力及其义务,加强财会监督的力度与有效性。
  (二)加强财务监督,提高财务监管水平。一是财务监督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财务政策、规范财经秩序的重要保证。在进一步健全财务监督机制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规章、制度上,逐步实现监督管理的规范化。财务干部要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做到收入监督与支出监督并举,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并重,开展定期的监督检查。在监督环节上,重点加强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和效益的监督检查。二是提高财务监理水平,建立起财务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审计部门相互制约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发挥监督工作对财务运行的预警保障机制。
  (三)强化外部监督,双管齐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党中央、国务院对财务监督工作都非常重视,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此,一是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税务等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集体的财务监督要经常抓、抓深入,抓薄弱环节,抓违反财经法规案件的查处,对违反财经法规的案件要发现一件查处一件,且要一查到底。对典型的违反财经法规案件要进行公开曝光,起到一个警示作用。二是各监督部门除了进行联合监督检查外,实行监督双管齐下,担负起各自的职责,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要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的日常财务监督管理,通过深入基层单位剖析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的财务监督得以强化。
  (四)建立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约束机制,如《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发票收据管理办法》、《内部审计实施办法》,严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推动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财务的规范运作和监督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企业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够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在国有资产管理中,要防止重钱轻物的现象,把管钱和管物结合起来,同时要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各项资产,在满足业务需要时,又要防止重复购置、积压和损失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利用效益。
  
  
  [1]葛家澍,余绪缨,主编.会计学.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修订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2][美]查尔斯·T·霍恩格伦.高级成本管理会计学(上).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
  [3]财会.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99,(2).
  [4]经济师.财务监督弱化及其对策探究,2006,(2).
  [5]会计之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