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虚无主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本祥 时间:2010-09-05

  摘 要:虚无主义的本质是:不再信仰;其内容是对价值的虚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代的实际情况是既有前,又有现代和后现代,因此当代中国虚无主义内容既包括对传统价值的虚无,也包含对现代和后现代价值的虚无。因此,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认识和对待当代中国虚无主义。

  关键词:当代;中国;虚无主义
  
  目前,学术界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研究较多,而对虚无主义关注较少,即使有学者有所涉猎,但也只是泛泛而谈,并未对其产生原因、影响特别是当代中国虚无主义的产生原因、影响做出具体而深入的探讨。那么,什么叫做虚无主义?当代中国虚无主义又是什么?它存在的社会条件是什么?对当代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人们认清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表现,积极克服其不利影响有助于社会的真正和谐。
  
  一 虚无主义内涵探析
  
  虚无主义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中的“nihi”,意为“什么都没有”。牛津字典认为它于1817年进入英语词汇Alain Ray的,Dictionary historique de la langue francaise(1995年修订版)认为它在1787年进入法语词汇。屠格涅夫使虚无主义这个词被大家所知道,而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各比(Friedrich Heinrich Jacobi,1743年-1819年)首先引入领域,雅各比想用这个词展现理性主义特色,而康德的批判哲学认为所有的理性主义都可以减到虚无,我们应该试图去避免它,而回归到某些信仰就可以解决问题。但西方真正对虚无主义进行着书论述并达到深刻的哲学家只有尼采和海德格尔。尼采认为虚无主义是人们认识到“上帝死了”所导致的。尼采在《快乐的》第五卷第343节中写道:“上帝死了,对基督教上帝的信仰变得不可信了,这一新近发生的最大事件已经开始把它最初的阴影投射到欧洲的上空。”(1988a,S.213)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虚无主义有着深刻地理解,他说:“上帝死了”这句话蕴涵着如下的规定:这种虚无展现出来了。在这里,虚无意味着:一个超感性的、约束性的世界已经不在场了。虚无主义(Nihilisms),这个所有客人中最可怕的客人,已经站在门前了。”(Heidegger,1980,S.213)既然虚无主义的产生是因为“上帝死了”,那么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内涵只能由“上帝死了”来说明。
  海德格尔认为,“上帝”这个名称表示的是理念和理想的领域,从柏拉图以后,这一超感性的领域(dieser Bereich des Veberrinnlichen)就被当作是真正现实的世界了。因此,“上帝死了”就表示人们已经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原来是没有意义的。“‘上帝死了’ 这句话蕴涵着:超感性世界已经失去了作用力,它不再有生命力了。形而上学,即被尼采理解为柏拉图主义的西方哲学已经终结了。”(同上)因此,尼采讲的虚无主义并不是说存在者不存在,而是说存在者没有根据,没有意义。而在西方,存在者的最后根据是上帝,因此,“上帝死了”就否定了西方存在者的最后根据,同样也就否定了西方几个世纪以来的最高价值。既然最高价值被贬损了,那么其它的一切价值必须要被重估。因此,尼采提出了“重估一切价值”的口号,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由尼采之妹汇编的《权利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一书中。“他不仅重估了宗教、历史、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文学、、道德、种族乃至犯罪学、女人的价值,而且,最重要的是重估了自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女子解放等一系列进步思潮的价值”[1]“重估一切价值”意味着价值还在、规则还在,只不过人们不再信仰,而这就是虚无,因此,尼采的虚无主义或者说西方传统的虚无主义的本质是“不再信仰”,而内容是对“价值”的虚无。
  其实,在尼采那里,“虚无主义”一词的基本含义包括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内容,他写道:“虚无主义。它有双重的含义:A. 虚无主义是精神权力提高的象征:积极的虚无主义。[JP3]B. 虚无主义是精神权力的下降和没落:消极的虚无主义。”[2]
  积极的虚无主义是尼采要加以肯定与赞扬的,它能够帮助精神的力量得到迅速的提升,能够作为巨大的破坏力实现精神力量的最大值,因此“可以作为强力的象征”[3]。 尼采在这里重点批判的是消极的虚无主义,亦即“疲惫的虚无主义”[4],因为它代表着现代的悲观与颓废精神, 他说:”虚无主义只是生理颓废的表现。”[5],消极虚无主义的破坏性在于瓦解各种价值与目的,使它们陷于纷争不已的状态,并最终分崩离析,从而导致精神力量的下降、没落乃至衰竭。尼采曾经从哲学的意义上给消极的虚无主义作出这样的解释:“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高价值的自行贬值。没有目的。没有对目的的回答。”[6]。这种虚无主义的极端形式表现为双重的虚无化:一是在存在者主体方面,它否认有任何的信仰,把任何信仰、价值都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而在外部世界方面,它把我们所生存于其中的感性的世界,贬低为仅仅是某种虚假的“现象世界”,而只有超验的“理念世界”才是根据,我们所生存的“现象世界”则是假象的世界。
  
  二 当代虚无主义和中国当代虚无主义
  
  那么当代中国有虚无主义吗?如果有,它应该是什么呢?这需要我们对当代中国虚无主义进行存在性判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虚无主义作为社会思潮的一种,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如果有当代中国虚无主义,那么它无疑是当代中国具体的物质关系的反映。我国是处于前现代、现代等(有学者认为我国也有后现代)交叉进行的国家,因此,我国的具体国情在这些方面都有所反映。具体来说,前现代在我国表现为我国过去长期处于封建经济时代,自然经济对我国当代仍然有着长久影响。在自然经济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权威在国家统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我国,传统精神价值特别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具有长期而深刻的影响,这也影响到当代,因此,当代中国虚无主义在此种情况下就表现为对原来的权威主义价值的反抗,对传统精神价值特别是儒家伦理道德的虚无;但无法怀疑,我国又处于现代性的过程中(现代性问题是个普遍的问题,我国也难以避免),中国当代虚无主义在这种情况下就与西方当代虚无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重合,受到西方当代虚无主义的影响,具有当代西方虚无主义的一般特征。因此,从理论上判断,中国当代虚无主义应该是对中国传统精神价值和当代西方精神价值的双重虚无,同时包含着这两个方面。
  这是理论上的推理,那么事实的存在性判断当然不可少。中国当代的虚无主义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领域:历史领域、文化领域和生活领域。当代的虚无主义首先存在于我们的历史领域研究中和一些人对历史的态度中。一些学者已经对此有了研究,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黄凯峰的《以科学的历史观指导历史评价-兼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是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历史,以“理性思考”为名否定社会主义,其根源是唯心史观。通过,他指出了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历史虚无主义:一是党史研究领域的“否定革命”的虚无主义;二是对全部历史的虚无主义,如“新历史主义”等后现代社会思潮就是如此(新历史主义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文化界和文学界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重新阐释和解读的方法);三是对历史的虚无主义,其表现就是影视创作中的“戏说”热和“空手道”、FLASH的“搞笑”和“无厘头”等等。而梅荣政在《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透视》中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是反马克思主义众多社会思潮的一种,集中起来说,就是四个观点:一是否定革命,否认20世纪中国发生革命的必然性,认为革命是一种单纯破坏的力量,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义;二是否定五四运动,认为五四运动造成了历史的断裂, 中国因此耽误了60年的,;三是否定社会主义改造,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实质的问题是根本搞早了搞错了,阻滞、破坏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四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这些学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历史虚无主义确实存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否认历史事实,不同意历史发展的客观,观点错误明显,且负面影响大。

  文化领域中,当代新颓废主义文化的兴起和流变表明虚无主义在中国文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吴家荣教授在《颓废主义文学思潮与新理性主义》中指出颓废主义的原始形式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青年们在刊物《今天》所写的“晦涩难懂”的朦胧诗, 通过朦胧诗,他们“发泄着内心的苦闷、宣泄着受骗的愤怒, 斥责着丑类们卑劣的伎俩”[7]稍后的寻根作家怀着忧患的深思, 揭示现实生活中悲剧的根源, 虽掺杂着无可奈何的颓废意味, 却与典型的颓废主义文学不同, 这种不同在于它从总体上融入了文化人类学的意义, 而且意在启迪人们理性主义的思考。无论是《麦秸垛》、《河东寨》, 还是《伏羲伏羲》, 读者都能在作者晦暗冷峻的场面铺写中感受到幻灭绝望之中理性节制的潜流。稍后兴起的先锋派文学, 情况开始有了变化。变化之一是更多地接受西方、现代派文论的影响,变化之二则是先锋派文学更注意形式的翻新与艺术技巧的追求。新时期颓废主义文学思潮由朦胧诗派到寻根文学再到先锋派小说, 都还在走着一条较为稳健的路的话, “那么上世纪90 年代后, 随着后现代的介入, 以及社会问题堆积, 没能及时地化解造成社会风气滑坡等等原因, 部分新生代作家终将颓废主义思潮推入堕落的边缘。”[8]因为后现代理论上的突出之点就是彻底否定价值与意义的存在。同时, 后现代由对形式的追求到唯美的变态, 最终导致美丑不分, 以丑为美的颓废倾向。当颓废主义文学发展到这时,可以说虚无主义在文学中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了。
  生活中的虚无主义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上面分析了当代虚无主义主要表现为否定人权、侮辱人格、忽视平等和自由、压制民主和公正、轻视生命和精神,那么一些人工作中学习中出现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现象,一些官员出现的贪污、腐败现象,一些意志薄弱者的自杀现象,这些都是虚无主义在生活中影响的或轻或重的表现。正如俞吾金教授所说的,生活中的虚无主义无出不在,它往往以潜在的形式影响着人们。既然当代中国当代虚无主义在领域、文化领域、生活领域等多领域都有影响而且多是消极影响,这不得不让人们重视这一社会思潮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而找到相应的办法来加以解决。
  
  三 对当代中国虚无主义思潮的引导与控制
  
  文化上,马中西的结合重新确立中国当代的精神价值。中国当代虚无主义主要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缺失和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导致的,因此必须要尽快确立中国当代的精神价值。中国当代的精神价值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相结合的信仰和追求。“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尤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是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就与消极堕落思想势不两立,“而资产阶级却把消灭这种关系说成是消灭个性和自由!说对了,的确,正是要消灭资产者的个性、独立性和自由。”其次,中国传统中有很多优秀的精神价值,如古代社会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如孔子的“仁智统一”与成人之道,孟子的“养浩然之气”与成人之道等等,曾引导着中华民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其精神价值应该继承;当然,理论的建设与时代的合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吸收和利用当代西方优秀文化,并立足于中国的当前的实际使其具有时代内容是一条必由之路。另外,在教育上,努力贯彻理想教育与挫折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我们的教育要实事求是,不能总说社会有多么公正,人生有多么美好,适度的挫折教育必不可少。学校应坚持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
  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建设。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讲诚信、讲道德这些词之前并不被我们所重视,但对它们的重视程度和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是否是现代社会和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尺。依法治国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何才能保障弱势群体的自由、人权和人格甚至生命,除了有法可依外,还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近年媒体上出现的“民告官”的案例之所以成为新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之前社会公民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性,而上的保障是抑制虚无主义的另一层屏障。
  
  三 结束语
  
  中国当代虚无主义在内容上包含对中国传统精神价值和西方当代精神价值的双重虚无,而这主要是由中国当代精神价值的主体性缺失引起的,因此必须从各个方面来确立中国当代的精神价值。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教育体制与方法的改变及依法治国的落到实处对疏导和控制虚无主义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不仅体现在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们思想的健康程度上,只有人们在思想上是积极向上的,有着更高的信仰和追求,社会也才是真正的和谐。
  
  :
  [1]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张念东,凌素心译权利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中央编译出版社
  [2] 尼采权力意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3] 尼采权力意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 尼采权力意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5] 尼采瞧,这个人//尼采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5[6] 尼采瞧,这个人//尼采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5
  [7] 吴家荣颓废主义文学思潮与新理性主义[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社),200310
  [8] 吴家荣颓废主义文学思潮与新理性主义[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社),200310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