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亚 吴绪胜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清河羊绒产业;;研究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对河北清河县的羊绒产业调查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本地区在羊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从总体上把握羊绒市场的发展特点,从而对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清河羊绒产业起步于1978年,经过30年的发展,清河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产业集聚地,产业规模达到150亿元,被誉为“纺织名城”,“世界羊绒之都”。目前,清河县拥有羊绒生产专业乡镇6个,专业村160多个,羊绒产业推点1万多个,从业人员10万人。全县拥有梳绒机17 000多台,年加工经销各类无毛绒2万多t,其中山羊绒4 000多t,占全国总量的65%。在初加工发展的同时,羊绒深加工得到长足发展,全县拥有粗纺纱生产线43条,精纺、半精纺纱锭3万锭,年可纺纱3 600t,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纺纱中心;拥有横机17 000多台,电脑横机150台,年可加工各种羊绒制品3 000多万件。2005年,全县加工各类无毛绒24 000 t,纺纱3 800 t(其中外加工1 200 t),织衫900万件,创产值130亿元,上缴税金3亿元,均占全县产值、财政收入的60%以上。 
   
  1 清河羊绒加发展的特点 
   
  1.1 原料和产品远进远出、两头在外 
  清河县羊绒加工户所用的原绒全部购自内蒙、新疆、甘肃、宁夏、西藏等地,购进的渠道和方式,有的加工厂家直接到牧民手中收购,也有的牧民把原绒运往清河卖给梳绒企业,还有的企业大户专门从事原绒购销。自1985年至今,县城各大旅馆均住有内蒙、甘肃等外地来清河销售原绒的客商。开始时牧民背着几十公斤、上百公斤原绒来清河出售,近些年来牧民成吨成车的原绒从遥远的牧区源源不断地运往清河。 
  1.2 生产经营区域化、规模化 
  精梳羊绒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大,便于家庭生产加工。一台梳绒机的年可获利2~3万元。这一行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加工户由少到多,迅速发展,形成大面积、区域化生产。杨二庄、黄金庄、谢炉、戈仙庄、陈庄、连庄、双城集、油坊等县城东侧的10个乡镇,村村都有梳绒加工户,是羊绒加工集中的区域。 
  1.3 区域化专业市场日趋繁荣 
  全县兴起了5个羊绒交易专业市场,如杨二庄镇的羊绒交易市场,沿武松东街两侧东西延伸,分成3部分:一是成品绒贸易市场。吸引了大量外地客商,区域内百余家企业都是贸易场所。二是原料市场。地点在大裴村。三是毛渣市场。在镇政府东侧,每日向外输出毛渣几十吨。另外,还形成了梳绒机配件和维修市场。 
  1.4 产品向深加工、系列化方向发展 
  清河精梳羊绒行业由梳绒向纺纱、织布、织衫的深加工延伸,揭开了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景。为了促进羊绒行业健康、持续、高速、高效发展,1994年8月,清河羊绒行业成立了“清河羊绒行业同业公会”。清河羊绒行业同业公会是行业性社会团体,确定的主要任务,一是协助县委、县政府指导、管理羊绒行业发展;二是对会员进行团结、帮助、引导和;三是为羊绒产品销售提供市场、技术、信息、质量等项服务,协调关系;四是维护会员利益,反映会员意见,帮助解决各种纠纷。截止目前,清河羊绒同来公会共有148家会家单位。 
   
  2 清河县羊绒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清河羊绒制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 
  众所周知,清河羊绒产业总体产值虽然很高,但是产业主体是规模不大、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厂商所组成,这必然就决定了其厂商自有研发能力低,羊绒制品科技含量在全国同行业中相对较低,远远落后于国内企业如鄂尔多斯、鹿王、圣雪绒等企业。2008年,河北省纤维检验局对全省大中型商场、超市销售的羊绒制品进行了专项检验,在检验的80批羊绒制品中,绝大多数为本省生产,其中有羊绒衫、羊绒裤、羊绒大衣等,合格13批,合格率仅为16.3%。从而不难看出,清河羊绒制品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羊绒市场秩序混乱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国内品牌羊绒制品大量增加,国际知名品牌也逐渐进入我国市场,这导致清河羊绒产品市场面临更大范围的竞争与挑战。但是,国内羊绒市场十几年价格大战的怪圈,使得这一产业远没有得到规范和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 低水平重复建设不止,加工能力严重过剩。20多年来,我国羊绒产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存在,加工能力急剧膨胀,行业之间的竞争逐步加剧,市场秩序大乱。据统计,目前国内羊绒加工企业多达2 600多家,无毛绒分梳能力突破2万t,是世界羊绒总产量的3倍;羊绒加工能力每年达到了5 000万件,每年实际加工以羊绒衫为主的羊绒制品1 400多万件,而国内外市场每年的总需求量不足2 000万件。    2.3 品牌效应差 
  清河县羊绒制品出口量虽然不断增加,但只是一种低水平的数量型增长,没有产生质的飞跃。我县在羊绒产业上有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却没有品牌优势。大多数还没有学会在国际市场上营销无形资产,保护知识产权,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优势资源赚取外汇。更为严重的是,国内羊绒企业几乎完全依靠代理商出口,形成多头出口、以量取胜、压价竞销。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品牌建设缓慢。即有的品牌维护不尽如人意,产品品质不一,高中低档产品均用同一商标,很大的程度上伤害了羊绒品牌的。 
   
  3 清河羊绒产业链目前需要解决问题的思路 
   
  3.1 提高羊绒制品要科技含量,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和机器设备 
  在清河县羊绒产业中,羊绒衫等上衣制品主要模仿国内外其它具有研发能力的大企业,款式老套跟不上形式,品种严重单一,在这些方面的竞争力远远的落后。其产品的销售量主要集中在那些款式要求不高的羊绒裤等系列。这就需要清河县的企业长期的加大款式研发的能力。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科技合作,在加工技术、质量标准、产品品牌培育等方面实现与国际接轨。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工艺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要在此技术上实现再创新。宇联、宏业、奥莱克3大集团先后引进6条绒条加工生产线,22条纺纱生产线,引进德国STOLL公司电脑提花横机200台套,完成了STOLL电脑提花机CAD机辅助系统的消化、吸收及应用。同时引进海外高层次技术人才,宇联公司聘用了日本籍的高级工程师负责生产管理,如采取了最新型的专利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后整理设备运用了新型的超柔软抗起球弹性材料,研制出了新一代抗起球羊绒衫;宏业公司聘请了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师作为首席设计师,从而促进了企业各项生产和管理制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性,有效提升了企业产品质量、档次和经营管理水平。 
  3.2 建立有效的羊绒市场秩序 
  由于羊绒商品的特殊性,每年两届的广交会以及各地的经贸洽谈会、展销会等与羊绒的生产和销售存在一定的脱节,加上羊绒传统直销的局限性,供需双方都希望能有一种适合羊绒业的新型营销方式来补充前者的不足,以增强交易的公开透明度。因此组建羊绒专业拍卖交易机构,借鉴国内外畜产品批发市场、期货及拍卖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按照国际通行拍卖交易规则将其从一般商品贸易方式逐渐发展成为专业的国际羊绒拍卖会这一特殊的商品交易形式。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环境。鼓励竞争,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加强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行畜牧业信息发布制度,建立灵敏的现代化市场信息传输,监测市场畜牧产品供求和价格动向,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依据,进而有效指导生产和消费。 
  3.3 建立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羊绒品牌有180多个,前10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市场集中度非常高。羊绒品牌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对羊绒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品牌建设将是提升羊绒产业未来竞争力的重点。中国羊绒业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为规模数量的增长,当步入行业成熟期后,这种量的增长必然受到资源有限性的限制。未来行业分工将更加精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的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大,产业链之间的合作将取代内部的恶性竞争,品牌的较量将取代价格大战。我国羊绒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进行包括技术创新的、品牌创新、营销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自主品牌建设将成为中国羊绒行业真正走上国际舞台的必由之路。 
   
  : 
  [1] 何焱.清河羊绒基地解剖[J].中国纺织,2003(11). 
  [2] 清河国际羊绒科技园区.聚集羊绒产业优势 展示羊绒之都风采[J].中国科技产业,2002(12). 
  [3] 王俊峰,郭东生.世界羊绒看中国 中国羊绒怎么办[J].中国纺织,2001(01). 
  [4] 郝伊清.潮起潮落话羊绒[J].北方经济,1998(02). 
  [5] 贾兴国.羊绒市场:回眸八九展望九九[J].北方经济,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