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国际收支与汇率变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人民币汇率
1 经常账户
经常账户保持了持续顺差,尤其是1997年和2002年以后达到高峰。由于服务项和收益项多数年份都保持着相当数目的赤字,货物贸易项下的大量盈余一直以来是维持经常账户顺差的原因。服务项赤字主要由于我国对WTO组织的承诺落实,服务行业进一步开放,但是服务行业的竞争力还不高,其中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逆差是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部分,而在收益方面,外商投资的规模和领域进一步扩大,见表一,1993年以后占GDP的比重一直在5%左右。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为8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6%,实际使用金额为527亿美元,增长12.5%。全年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增长,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这一现象造成了收益项下的逆差的扩大。而预计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服务和收益项目将持续逆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货物贸易项下大量盈余,而在类似阶段的大多数中国家均出现了贸易赤字的现象。这主要因为长期以来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进口的同时,也导致了出口数量的增加;但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是其根本原因。
2 资本账户
1993~2004年间,资本项目差额除了1998年出现逆差(受危机的影响)外,其余各年份均为顺差,并在这一时期的前期和近些年达到高峰。究其原因:一方面,90年代上半期我国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利率持续上扬,远高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同期利率,人民币资产的价格大幅拉升吸引了外资的流入。另一方面,1994年初人民币汇率从5.80(人民币/美元)调至8.70(人民币/美元),出现了汇率超调的现象,对人民币的预期由贬值转化为升值。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居高不下,直接投资持续的大量顺差,这反映了我国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劳动密集型的优势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
3 外汇储备
1994~2005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屡屡创出新高。截止2005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8188.72亿美元,仅次于日本而高居世界第二。截止2006年11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居世界第一,超过了日本。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可能是:
(1)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使我国面临的冲击因素增大,而我国的汇率制度不足以灵活到可以化解这些冲击,如果没有如此规模的外汇储备,我国是无法成功抵御像亚洲危机这样的金融风暴。
(2)执行政策的需要。大量的外汇储备满足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的需要。而且香港回归后,我国的巨大的外汇储备不仅为内地的外汇市场的稳定做出了贡献,还有助于香港维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危机后的复苏。
(3)应付偶发事件的需要。对于家来说,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往往是出口大量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而进口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尽管经常项目下可能体现的是顺差,但是还是需要保有大量的储备来支持大额的进口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然而,1998年以后外汇储备已经基本超过外债余额。而且由于国际贸易的结算惯例,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居多。近年来美元走势疲软,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实际损失不少。而中央银行持有大量外汇所承担的机会成本更大。同时,我国的外债来源广泛,特别是欧洲和日本,欧元和日元币值坚挺又增加了我国的偿债负担,这在经济上显然是极不合理的。
总体上讲,10年间我国BOP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基本上是“双顺差”并积累了大量盈余,其中比较而言,资本账户变动幅度较大。这种状况使人民币时常面临着升值的压力。在现行的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入市干预的结果便是,人民币汇率的稳中有升和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当前情况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减少对外贸易的汇率风险。
4 结束语
1998年到2005年7月21日前,我国实际上实行了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一方面中央银行的操作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国际上的压力也逐渐凸显。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一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一举措,对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至于有人认为,国际收支持续较大的顺差是由于汇率没有及时调整造成的,这种说法过于片面。事实上,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出现“双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而人民币汇率一定幅度的调整不会改变这种趋势。解决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积累时间较长的问题,取决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涉及诸多方面体制改革和思维转变,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单单调整汇率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的问题的。
参考:
[1]姜波克.国际金融学[M].北京:高等出版社,2003.
[2]杨前进,黎宏.国际收支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回顾与展望[J].统计政策,2003,(10):59-60.
[3]周大研.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4):40-43.
[4]王晓畅.从国际收支角度看我国的双溢出现象[J].理论界,2003,(5):40-41.
[5]何帆.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与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3):3-9.
下一篇:参与式评估在扶贫项目中的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