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中国奢侈品消费相关问题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 奢侈品;消费心理;面子消费;消费动机
一、奢侈品的涵义和分类
(一)奢侈品的涵义。“奢侈品”(luxury)一词来源于“Luxus”,意为闪闪发光的东西,比如钻石、黄金。关于奢侈品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剑桥高阶辞典解释为乐于拥有的非必需昂贵物品,韦伯斯特辞典的解释则是能够增加人的愉悦和舒适感,但非必需。从经济学角度,奢侈品是相对于生活必需品而言的,随着收入的增长,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在增长,如果需求的增长幅度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该商品就是“奢侈品”,其恩格尔曲线呈下凹形。社会学上,奢侈品则暗示了地位、身份、高人一等的权利,Berry(1994)在其著作《奢侈的定义》指出:奢侈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奢侈品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范围的,具有独特、珍稀、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综合关于奢侈品的众多不同表述,本文把奢侈品定义为:昂贵的、高品质的能带给人精致生活方式的非生活必需品。
(二)奢侈品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奢侈品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尺寸大小,可以把奢侈品分为大件奢侈品和小件奢侈品;按照实体的不同,可以把奢侈品分为有形奢侈品和无形奢侈品;按照对象的不同,可以把奢侈品分为私人奢侈品的公共奢侈品。按照价格的不同可以把奢侈品分为入门级奢侈品,中级奢侈品和顶级奢侈品。入门级奢侈品是市面上普及程度较高的,且有较多消费者的,价格高于其他同功效的一般产品的商品,如香水、衣服、皮具等;中级奢侈品,指的是普及程度较低的,面对较少数消费者的、价格相对更高的商品,如高档珠宝、汽车、名表等;顶级奢侈品,是绝对价格很高,只有数量极有限的人能够消费得起的产品,如豪宅别墅、游艇、飞机等。
二、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消费特点分析
(一)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初期,国人生活还仅停留在温饱阶段,有关生活消费的报道很少。但是从1991年至今,部分国际知名的奢侈品品牌纷纷在中国设立销售网点,进行长期投资以培育消费者和树立品牌。近10年内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迅速增长,关于奢侈品的报道不断见诸于媒体:中国品牌策略协会称,2004年中国有1.7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占总人口的13.5%。安永事务所2005年发布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报告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奢侈品年销售额已超过20亿美元,经常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在1000万-1300万人之间;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最新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奢侈品年消费总额达86亿美元,已超过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作为一个经济处于长期发展,人均GDP1000多美元的国家,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奢侈品消费却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二)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认知度不断提高。国际奢侈品牌在欧美市场不景气和人口低增长的压力下,纷纷加大在华投资的力度。据国际奢侈品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世界公认的顶级奢侈品品牌中已有超过8成进驻中国。国际奢侈品牌通过举办各种展会、发布会,开设精品店,宣传其品牌,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认知度不断提高。
(三)奢侈品消费人群年轻化,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是中产阶级。中国奢侈品购买者中既包括在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财富新贵,掌握社会权利资源的政府官员,也包括影视明星、家,甚至还有追求时尚、消费攀比心理较重的时尚阶层和“酷一族”。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人数众多,构成复杂,但与欧美国家奢侈品市场不同的是,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特征,且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是中产阶级。据中国品牌策略协会的调查,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是中产阶级。另外,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集中在25-40岁的高学历、高收入人群,40岁以上的中老年消费者不到总数的30%。与西方发达国家40-70岁的中老年人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有明显的不同的是,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呈现年轻化的特征。
(四)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心态不成熟。Dubois等人(2001)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出消费者服中的奢侈品牌具有的6个主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极高的价格”,奢侈品消费是一种享受超出社会平均价格水平的消费。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中有一部分被称为“月光族”、“新贫族”,他们收入不算高,为享受消费奢侈品换来的虚荣,往往为购买价格水平难以承受的奢侈品而入不敷出,这是一种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奢侈品消费,它以牺牲未来的生活质量为代价。
此外,奢侈品特别是顶级奢侈品的消费者中“用消费来炫耀”的心态明显,“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对奢侈品一般不做太多的学习或研究,尤其热衷于在展会中购买。2005年10月上海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吸引了超过7000名大富豪(其中70%来自中国内地),创造了2亿元的销售额,很多人一试用完某件商品就立即决定购买。2008年11月北京第二届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场面同样火爆,共有超过1万多名来自京津唐以及东北和山西等地的富豪参观,吸引了60家国际顶级品牌参展。
(五)奢侈品消费以产品为主。消费者追求最新、最流行的产品,属于“商品驱动型消费”;而成熟市场的消费者通常偏爱体验消费,例如奢华的旅行、高附加值的服务,属于“体验驱动型消费”。
(六)存在奢侈品“消费升级”的现象。我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中产阶层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奢侈品消费大部分集中在领带、服饰、皮包、化妆品等入门级奢侈品。随着年龄、收入增长以及奢侈品消费心理的成熟,其消费取向会逐渐转向服装、手表、珠宝等中级奢侈品,大多数人的消费止步于此。对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富豪来说,他们的消费会继续升级,名车、豪宅、私人飞机、游艇会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三、驱动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的动机分析
Vigneron,Franck and Lester w.Johnson(1999)在研究西方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时,采用与自我取向相关的概念——自我知觉来对消费者进行心理细分,将消费者分为两类:公众性自我知觉者和个我性自我知觉者,与此对应参照群体的影响分为两类:人际影响和个我影响,前者影响西方消费者奢侈品的消费动机有三种:炫耀、领先、从众,后者影 响西方消费者奢侈品的消费动机有两种:享乐、追求精致。其他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也基本验证了这一西方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的结构。
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与西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有一定的差别,在奢侈品消费动机上,中国消费者有其特殊性。朱晓辉认为中国消费者社会取向奢侈品消费动机包括:炫耀、从众、领先、社交、身份象征。
(一)“面子消费”、“关系消费”行为下的奢侈品消费动机取向。与西方相比,中国消费行为的一个显著差异是受群体的影响巨大,中国人在消费中更重视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更关注个人消费的社会群体效应,注重自身在群体中的认可度。面子、人情与关系,是中国人在日常人际交往的中介和平台。中国人社会中普遍存在“面子”消费行为和“关系”消费行为,造就出中国特殊的奢侈品消费市场,“面子消费”与“关系消费”下的奢侈品消费动机主要有:
1、炫耀动机。炫耀性消费指的是消费商品的目的是为了炫耀,而不是为了满足正常的消费需求。早在18世纪,加拿大经济学家约翰·雷(John Rae,1834)就提出了“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一词,他从人类虚荣心的角度解释了奢侈品的性质和效用,认为虚荣心仅是一种超越他人的欲望,目的是为了占有他人不曾占有的东西。美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凡勃伦(veblen)用炫耀性消费一词来指人们用显著可见的证据证明自己有能力支付奢侈品的愿望。凡勃伦提出,人们要获得并保持尊荣,仅仅保有财富或权力是远远不够的,有了财富或权力还必须能够提供证明。炫耀性消费就是为财富或权力提供证明以获得并保持尊荣的消费活动。
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消费奢侈品的动机是出于炫耀,他们会刻意展示自己拥有的奢侈品来暗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先消费、后烦恼”的人,在中国大有人在。根据社会学家的分析,奢侈品消费是从匮乏社会向富裕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特定社会心理的反映,当人们面临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为了满足财富突然增加之后的一种心理释放,这种消费方式虽有非理性成分,但从营销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阶段性的、的心理需求。 2、从众动机。某群体进行奢侈品消费,会促进其他消费群体产生购买该奢侈品牌的冲动,这种购买动机叫做奢侈品消费的从众动机。许多人将奢侈消费视为身份、实力、品位的标志,为了不辜负其他人的期望来保住“面子”,为了“被人看得起”,有些并不富裕的中国人,也在从众动机的驱使下消费奢侈品。
3、赠礼动机。在中国,很多奢侈品购买并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是将奢侈品作为礼物赠送他人,送礼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主要用途之一。Belk(1994)指出“在中国奢侈品被看作是最好的礼物”。Wong&Ahuvia(1998)也发现“礼物交换是东方人获取奢侈品的重要渠道之一。礼物可以用于向他人表达尊敬和尊重,也可以被用作一种人情资源,分配给别人,礼物作为人情和面子的载体,是建立和保持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
4、身份象征。奢侈品消费不仅是物理或物质的消费,而且也是象征性的消费。奢侈品消费者借助消费表达和传递了某种意义和信息,包括自己的地位、身份、个性、品位和情趣。奢侈品在中国被人们赋予特权和地位的象征,人们通过消费细节的对号入座划分自己的社会地位等级,价格不菲的劳力士(Rolex)、浪琴(Longines)等为代表的瑞士名表已成为男性消费者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卡地亚(cartier)、路易·威登(LV)这样的知名手袋则是女性消费者身份地位的象征。张梦霞(2005)认为,奢侈品消费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象征性购买行为。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的特点有:更注重炫耀性价值;群体取向使消费有很大的从众压力;社会交往中奢侈品消费的赠礼动机突出;倾向于用产品或品牌的象征性消费来表达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及“问题官员、问题富豪”对被曝光的担心使领先动机几乎没有。
(二)个人奢侈品消费行为下奢侈品消费动机取向。不可忽视的是,由于近年来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与西方消费者相同的是中国消费者也存在个人取向的消费动机:享乐、追求精致和自我赠礼。
综上所述,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的动机包括两类:社会取向的消费动机:炫耀、从众、赠礼、身份象征;个人取向的消费动机:享乐、追求精致和自我赠礼。
四、对于奢侈品消费的理性思考
(一)奢侈品消费对社会的影响
1、奢侈品消费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尽管奢侈品消费只是占总人口比重较少的富人或中等收入阶层的人的行为,但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潮流起带动作用。奢侈品消费在某种意义上引领了时尚,促进了创新,奢侈品的高品质及能带给人精致生活,对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和经济的起推动作用。
2、奢侈品消费对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面对奢侈品消费的快速增长,我们有必要进行理性的反思。
第一,易助长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和风气。奢侈品消费中攀比、炫耀等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容易导致奢侈品消费中的非理性行为,富裕阶层的奢侈消费之风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好的示范作用。从人均收入水平来看,我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能力尚不足,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充斥着崇奢的氛围,是值得警惕的。
第二,奢侈品消费易造成消费资金的外流。由于中国奢侈品市场尚未形成,我国的奢侈品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因而大部分奢侈品消费者会选择国外的奢侈品牌来满足其需求,消费资金的流出对中国经济有消极影响。
第三,富裕阶层的奢侈消费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成员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据报道,2007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7,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0.4的警戒线。在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人们对收入分配日益感到不公的情况下,富裕阶层的奢侈消费容易诱发底层人群的仇富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造成社会不和谐。
第四,奢侈品铺张、浪费性的消费,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奢侈行为的实现依赖于生产出各种消费品,而生产的扩大要依赖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大规模的奢侈行为必将给地球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过度的铺张、浪费性奢侈消费使奢侈产品的设计使用寿命被人为缩短,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能源和资源大量耗费,成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隐患。
(二)理性引导奢侈品消费的对策
1、适时调整消费税,建立合理的奢侈商品消费税制。我国奢侈品消费的迅速增长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经济实力和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税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自2006年4月1日起,我国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新增了游艇、高档手表、高尔夫球及球具等高档消费的税目。这是中国从1994年进行税制改革以来消费税最大的一次调整,但消费税所涉及项目调整范围比较狭窄,奢侈品总体税率不高(游艇、高尔夫球及球具税率为10%,高档手表税率为20%),未来的消费税调整有较大的政策空间。为正确引导生产和消费,政府应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消费税,如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进一步提高部分高档奢侈品消费税率。建立科学合理的奢侈商品消费税制,通过税收手段抑制奢侈消费,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对社会公共物品以及医疗、的投入,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从而缩小贫富差距,间接改善奢侈品及其消费者的形象,平衡社会心理,促进社会的和谐。
2、加强消费者教育,树立健康消费、可持续消费的消费观念。奢侈品消费是一种个人消费行为,而健康消费、适度消费、可持续消费的消费观是一种社会消费理念,两者可以并行不悖。中国传统的消费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主张戒奢从俭,知足常乐等,在如今奢侈消费风气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很有借鉴的必要。
在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公平感削弱的情况下,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在全社会倡导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引导我国奢侈品消费趋向理性。通过对消费者进行科学消费观教育,用道德意识约束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用舆论积极引导理性消费,在全社会形成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和谐消费观。
3、鼓励奢侈品的消费者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虽然更多的是消费者自己的私人性活动,但不可忽略消费本身也具有外部性的特点,消费的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消费者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和生态环境负责。基于消费责任的原则,消费者应尽可能最大化地增加消费的正外部性。政府应鼓励奢侈品消费者通过公益性基金会和其他社会公益机构参与社会的救助和捐助,奢侈品消费者将财产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弥合不同收入阶层的矛盾。
4、加强对公务消费、政府官员及其家人消费的监督。当前我们的社会中,有着庞大的各级政府机关及由不同层级的机构主管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这些机关和单位有着大量的公务消费。极少数掌握权力资源的政府官员通过以权谋私,获得非法或不明资金,这些“问题官员”及其家人的奢侈消费极大地损害了社会公平,影响了政府形象。社会各界对于各级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消费、政府官员及其家人消费需要应实施有效的制衡和监督,大力倡导节俭的消费风气,维护社会公平。
五、结束语
在欧美市场经济持续不景气、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及社会阶层分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知名的奢侈品品牌纷纷在中国设立销售网点,进行长期投资,奢侈品消费在中国迅速增长,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对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人群、消费心理、消费动机进行分析,认为奢侈品消费对社会经济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并提出理性消费奢侈品的对策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奢侈品的理性消费及奢侈品市场的正常发展提供有益的。
参考:
[1]安永.中国:新的奢华风潮——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EB/OL].http://biz.163.corn/05/0914/00/1TIOHN4A000217EM.html.2005-09—14/2009—3—22.
[2]Bernard Dubios,Gines laumnt,Sander Collar.ConsumerReppo to Luxury.Analyzing Complex and Ambivalent Attimdes[R].Groupe HEC,Les Cahiersde Recherche,2001:736.
[31 Vigneron,Franck and Lester w.Johnson(1999).A Re-view an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Prestige—seeking ConsumerBehavior[J].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Review,1999,(3):237-261.
[4]朱晓辉.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7).
[5][美]迈克尔·R·所罗门,卢泰宏.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出版社,2006.
[6][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张梦霞.奢侈消费的界定及其价值观动因研究[J].经济管理,2006,(12).
[8]李石.奢侈在消费时代[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上一篇:扩大内需应有效刺激消费需求
下一篇:制约我国汽车消费的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