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成因的博弈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冯立欣 胡平东 时间:2010-06-25
  摘要:地区利益始终对地方政府行为是一种基本的制约因素,地方政府有关产业调整和的博弈行为是在追求地区利益中开始和结束的,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不懈追求是形成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为了印证这个结论,分析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并就如何消除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的障碍作用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产业同构;地区利益;博弈行为
  
  引言
  
  产业结构同构化与低度化是结构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已有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运行的明显的特征。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实际上也是各种经济主体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中国地域广阔,各地资源票赋差异较大,地方政府不仅是地区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而且也是一级调控主体,直接参与一些经济活动,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中央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平衡产业布局时,必然要触及各个地区的经济利益,而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各地区的局部利益,往往与中央政府及其他地方政府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博弈活动,从而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区利益障碍,加剧了产业结构的趋同及低度化。这就要求中央政府在尊重地区适当利益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产业结构政策同地区利益的矛盾,协调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利益协调模式和协调机制,最终通过利益协调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保证国家产业结构政策在各地区的贯彻落实及调整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中国产业结构失调的表现及原因
  
  长期困扰中国结构调整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和低度化。
  产业结构的“同构化”是指在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和增强的区域间结构的高度相似趋势。在中国产业结构中的同构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盲目投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各地区之间相互争项目,重复引进,地区产业结构的“小而全”,和“大而全”,生产能力利用低下,各地区之间争夺原材料和市场封闭等。
  但是同时发展某种产业或某些产业并不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同构化。例如,各地区发展农业和基础设施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设施产业直接为居民或一般生产提供产品和服务,这类产业各地都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而不能把这类产业列为同构化。只有各地区产业结构相似性使得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我们才称之为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
  产业结构的低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升级转化的动态过程中处于较低的状态。主要特征有:一是农业化水平低,即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不高,传统种植业比重大,而现代农业占的比重小;二是产品中,高加工度、高附加价值、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比重偏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三是第三产业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新兴产业比重较低等等。
  关于中国产业结构失调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和低度化的原因,学界有很多观点,大多数观点对于解释中国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的形成是有益的,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释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历经了多次产业结构调整,各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和低度化,依然严重这样的现象。我们认为,对产业结构失调的认识必须对其形成的本质原因进行分析,而产业结构失调的实质原因正是地区利益。各级地方政府为实现各地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产业构调整过程中展开的各式各样的博弈行为是导致中国产业结构失调且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根本原因。   二、产业结构同构成因的博弈模型
  
  为了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障碍的作用,寻找可能的消除办法,下面,我们借助博弈论方法,对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以及其他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和产业选择进行模拟说明。
  为简单说明问题,这里我们仅给出收益值的具体例子,不作一般证明。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假定中央政府(A)对地方政府(B)某产业有两种策略(鼓励、不鼓励);地方政府B对发展某产业的策略是(进入某产业、不进入某产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产业调整中互不协调,并且清楚知道可能的结局。则该问题的标准形式表示如下,表格中的数字表示所有可能策略组合下A和B的收益。
 
  从静态博弈角度看,在这种收益矩阵下,理性的A和B在一次博弈中有一个纳什均衡(鼓励,进入某产业),其总收益=地方收益+中央收益=6+6=12。显然,这不是整体最大收益。在这个模型中,中央政府为实现整体最优,应采取不鼓励(限制)B地方发展这种产业,B如果合作,可以实现整体最优(20)。但实际上,在中央政府没有明确的有约束力的产业政策协调机制情况下,地方政府只会选择“进入某产业”策略,中央政府也只会选择“鼓励”策略,实现不了产业结构整体最优,必然会产生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问题。
  (二)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为简化分析,我们选择A、B两个地方政府,想投资发展两个行业,不妨设一个为DVD,另一个为彩电,并且,DVD利润较高,彩电相对利润低。
  假定受资金约束,A、B两地只能发展一个产业,并且产品在两地生产是无差异的,各自生产同样多的产品。下面是A、B两地博弈过程的标准形式。
  
  表格内的数字分别表示A、B两地在不同策略组合下可能的投资收益之和。这个模型存在两个纳什均衡(DVD、彩电)和(彩电、DVD)。但在不知对方如何选择时,局中人A地方政府和B地方政府都会出于自己利益最大化考虑,希望对方选择彩电,自己选择DVD,因此,(DVD、DVD)策略选择出现的机会很大。由于各自追求地区利益产生产业同构。
  以上通过建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我们得出地方政府对于各自地区利益的最求是导致产业结构同构化的根本原因。
  
  三、相关建议与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能否消除地区利益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障碍作用,关键是能否在尽快完成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地区利益协调机制。
  第一,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关系的机制。因为地区利益障碍的产生,究其原因,并不是地区利益的存在不合理,而在于还存在制度上的缺陷,所以,要消除地区利益对产业结构调整所形成的障碍,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正确界定政府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范围,按照市场要求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
  第二,中央政府必须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中央应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政策及区域发展政策,使不同产业的利益在不同地区实现合理分享;同时,应不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利益转移,使产业利益在地区间做到合理分配。
  第三,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打破由于地区利益障碍形成的地区分割局面。要严禁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开放地区市场;积极实行区际经济衔接和协调政策,避免由于不适当的倾斜政策带来的地区间不等价交换,以及随之而来的贸易封锁和结构失衡;进一步健全地方政府对市场实行间接调控方式。
  
  :
  [1]苏明吾.产业结构趋同成因的博弈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2,(9).
  [2]胡荣涛.产业结构与地区利益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