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位”阻碍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迟恒智 时间:2010-06-25
  摘 要: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不协调是当前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从消费需求的组成来看,消费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需求偏弱。在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政府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缺位”对居民消费的阻碍作用十分突出。
  关键词:公共服务;政府职能;消费需求;“缺位”
  
  1 政府在收入再分配、、医疗、社会保障和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导致居民风险防范型储蓄动机
  
  1.1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严重缺位,经济高速增长并未能改善居民收入支出预期
  根据储蓄动机不同,储蓄分为投资理财型储蓄和风险防范型储蓄两种。我国1996年以来连续8次降息,并从1999年开始征收利息税,在存款利率较低并一度出现实际负利率的情况下,居民储蓄依旧保持快速增长,这充分说明理财型储蓄不是居民储蓄的主要目的。
  1.2 居民储蓄快速增长制约消费需求的扩大
  近几年,在利率很低的情况下,我国居民储蓄仍迅猛增长。1990-2005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从7119.8亿元增加至141051亿元,年均增长22%,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16.5%,现价,下同);从绝对数来看,1990-2005年人均储蓄年均增加667.6元,人均收入年均增长364.2元,前者是后者的1.8倍。
  
  2 居民教育、医疗、住房负担过重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在城乡居民消费倾向不断下降、消费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从居民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来看,由于政府财力用于社会方面的支出较少,我国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过重,导致其他项目的消费受到抑制。纵观1993年以来的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食品、衣着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支出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具有上升倾向的是医疗保健、通讯、娱乐文教和城镇居住支出。
  2.1 居民教育支出大幅攀升
  1993-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教育支出的比重呈大幅上升之势,其中,城镇居民消费中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消费的比重由9.2%上升到13.8%,年均增加0.4个百分点。该项支出的比重由7.6%提高到11.6%,年均增加0.33个百分点。2005年,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成为城镇居民居食品之后位列第二,农村居民居食品、居住之后位列第三的主要支出。
  2.2 医疗负担加重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日益减少,居民医疗支出中公费比例不断缩减,个人支出的比例不断加大,目前,全国40%的城镇居民、72%的农村居民看病需要自费。1993-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自费支出从56.89元增加到600.9元,增长了9.6倍,医疗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由2.7%上升到7.6%,年均提高0.4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医疗自费支出从27.17元增加到168.1元,增长了5.2倍,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由3.5%提高到6.6%,年均增加0.25个百分点。
  2.3 房价上涨过快加重了居民购房负担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在居民总消费中的比重提升很快。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993年的6.6%提高到10.2%;住房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5.43%提高到7.71%。农村居民住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城镇,而且自1993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3.9%-16.4%的高水平,是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仅次于食品居第二位的主要支出。
  2.4 医疗、教育、住房的额外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居民用于医疗、教育、住房的支出增加,严重挤压了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1993-2005年,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所占比重分别由14.2%和7.2%下降为10.1%和5.8%,年均下降0.35和0.11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比重分别由8.8%和5.8%下降为5.6%和4.4%,城乡居民用于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的支出在低水平上继续下降。   3 弥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位”,扩大居民消费的建议
  
  调整投资消费关系,必须以观为指导,以深化改革为主线,以解决政府在投资领域的“越位”和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缺位”为突破口,切实纠正政府工作中重投资、轻消费的利益偏向,调整宏观收入分配结构,增加政府对、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对增长的拉动作用。
  3.1 加大社会发展方面的政府投入,减轻居民在教育、医疗方面的负担
  第一,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农业等领域的投入。
  第二,加强财政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投入。针对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研究制定《教育投入保障法》,从上确定教育投入与GDP、教育经费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第三,加大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支出力度。为保证“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障”的目标,我国公共卫生经费占GDP的比例应从目前的0.9%提高到1.5%以上。
  3.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居民支出预期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稳定支出预期,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作为一个发展家,目前我国还不可能为广大居民提供高水准的社会保障,因此,社会保障的目标应该是逐步建立一种保障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且覆盖面较广的社会保障体系。
  3.3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减轻中低收入居民购房负担
  为了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针对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增速连年下降的状况,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地方政府通过调控项目立项和土地供应,安排经济适用住房开发项目,可以考虑在商品房开发过程中规定一定比例的经济适用房开发规模。另外,可以考虑在更多的城市推广限价商品房,使其成为经济适用房的重要补充。为了解决廉租房房源不足问题,建议通过由政府承租一些年代久远的二手房,转租给低收入居民。
  3.4 改革土地出让金收取办法,开征土地财产税
  目前土地出让金采取一次交清的办法,将今后50-70年的收益提前收取,这是导致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因素。按照国际上一般情况,住宅建设成本中72%是建筑和安装费用,地价和其他费用只占28%,而我国住宅建设成本构成中安装成本只占42%,地价、税费和其他费用占到58%。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所购住宅一次性交纳了相当于70年财产税的土地出让金。为了保持房地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缓解居民购房压力,建议改革目前土地出让金的收取办法,由一次性交清改为逐年征收土地财产税。另外,土地出让金的改革也有助于抑制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中的短期行为。
  
  
  [1]?乔为国.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成因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5,(08).
  [2]?莫万贵.我国消费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5,(11).
  [3]?张桂香.我国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5,(10).
  [4]?统计局课题组,七大因素左右居民消费增长[N].上海证券报,2004-10-15.
  [5]?徐平生.教育与住房支出过大挤压居民消费倾向[N].上海证券报,2004-09-24.
  [6]?黄河.论公共需求与中国经济增长[J].国民经济管理,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