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天气衍生品市场现状及对我国农业灾害风险管理的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天气衍生产品;农业灾害;风险管理
1 天气风险的经济影响
天气风险是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对企业财产和员工安全,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以及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实施与实现都有着重要影响。
具体来说,天气风险是指天气变化所造成的现金流和收益的变动,包括比正常温度高或低的天气以及除温度以外的非正常天气因素如降雨、降雪和风力等对企业财务业绩和股票价格的影响。对美国200个公用事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0%的企业将天气作为影响其盈余状况的重要因素,50%的企业认为不利天气影响了企业业绩。更有评估表明美国经济中约占20%的比重受天气的直接影响。天气风险对企业盈余和现金流的冲击在于,天气变化将改变企业的用户需求,这是一个与需求量水平有关的概念,即交易量风险。比如,凉夏将减少居民的用电量和商用空调的使用,使生产设施闲置,提高了发电的平均成本,暖冬降低了取暖用的天然气和电力的需求。有报告指出,受暖冬影响,美国的一些天然气公司在当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减少达15%。除了气温外,雨量对电力企业的影响也很明显,在多雨的夏季,以电力抽水的需求将减少,德国一家公司的调查显示雨量和电力销售的关系达80%。除了能源企业外,对天气敏感的行业还包括农业、娱乐业、建筑业和业等,天气变化直接影响了这些行业的经营规模和收益。通常,价格风险是企业面对的主要风险,它直接影响了企业每一交易单位的收益,而天气风险影响了企业的交易数量。价格风险和交易量风险(天气风险)不仅作为独立因素影响总的风险量,而且还会产生协变风险。
2 国外天气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2.1 产生与发展
天气衍生品市场起源于能源行业的反垄断,它是一项针对天气风险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资本管理方式。天气条件的变化经常被认为是影响能源消费的最显著因素之一。1996年,美国能源公司创新了一种新型风险管理工具,即与天气风险管理相关的天气衍生品合约,这些工具可用来把企业的天气风险转移到有意愿和有能力处理风险的第三方,并以场外交易(OTC)的方式开展起来,逐渐吸引了保险业、零售业、农业、建筑业和管理基金的广泛参与。在美国,Aquila、Enron 和 Koch 是最早(1996年和1997年)使用天气风险管理工具的三家能源企业。随着天气衍生品合约在OTC市场的日益发展和成熟,期货交易所开始引入天气指数的期货和期权交易。1999年天气衍生品进入期货交易所交易,天气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最先进行温度方面的天气衍生品交易的交易所是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由于天气风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明显,天气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天气指数期货作为天气风险管理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企业提供了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防范天气风险的交易有了显著增长,2002年6月天气风险管理协会(Weather Risk Management Association,WRMA)和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PwC)的一项联合报告表明,从2001年4月到2002年3月,北美发生了大约2700个与天气有关的交易,这一交易数字比1998年增加了300%。该研究同时显示,在这个期间内,北美与天气风险有关的防范工具价值增加到大约36亿美元。天气衍生品交易量和价值量的明显增加导致了与天气有关的风险管理工具的丰富,增强了金融衍生品供应的意识。
2.2 主要天气衍生品
通常用于防范天气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有:互换、期货和期权,参与者主要是能源企业,它们通过使用天气衍生品工具来稳定企业的现金流。以期货产品为例,目前全球交易天气指数期货的只有美国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英国的Euronext.Liffe两家交易所,所选择的天气指数仅仅是温度指数,目前,这两家交易所的天气指数期货的交易量相对较小。但是,天气指数期货的推出是有着很好的市场基础的。世界上很多能源企业都面临着天气变化所造成的销售量大幅变动的风险,不仅如此,由于天气风险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很多行业的运营都受到天气的直接影响,比如在农作物产区,种植季节的降雨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年降雨量对电力企业发电成本的影响等。针对这些风险的管理工具在OTC市场都已经存在,并且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风险管理工具的越加细致和规范,这些天气风险完全有可能进入期货交易所内进行交易。但是,天气指数期货能否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有生命力的期货交易品种系列还是需要经历市场检验的,CME和Euronext.Liffe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3 对我国农业灾害管理的启示
我国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70%,农业持续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之一。国内天气风险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对天气衍生工具的了解以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天气变化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较大,天气风险给许多行业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我国能够开发天气衍生产品,将会有效地降低和农业所面临的天气风险。因此,我国发展大气衍生品具有广阔的前景。
(1)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客观上对保险业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和辅助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经济形势和广泛的市场要求我国的保险业开展新的保险产品税,例如,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就2010年上海世博会签订的关于异常天气中断的新型保险产品。但是,由于农业保险经营的复杂和困难,2005年全国农业保险收入仅2.79亿元,按照目前2.3亿农户,平均每户投保仅3元多。农业保险没有为农业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只针对少数几种大宗农业产品推出实物期货,主要是应对农产品的价格风险,并没有针对天气影响产生的产量风险。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风险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进行分解。
规避农业风险的主要方法根据影响的结果区分,天气风险可以区分为灾害性天气和非灾害性天气。灾害性天气包括台风、洪水等,发生概率比较低,造成的损失比较大,一般通过风险来规避。非灾害性天气包括温度、降水、日照、霜冻等日常变化,这类天气风险发生的概率比较高,有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其短期影响效果不是特别显著,但是长期影响积累的效果不容忽视。从世界范围来看,天气衍生品和天气保险是天气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现在非灾害性天气引起的农产品产量风险不是保险公司承保的对象,天气衍生品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可以成为农业生产者规避农作物产量风险的有效工具。而保险公司承保的灾害性天气风险过程中自身也面临着巨大风险,也可以通过参与天气衍生品交易,通过资本市场分解和转移风险。国外利用天气衍生品工具的经验表明,天气衍生品包括场外交易、在交易所内进行有组织的期货期权交易两种。场外交易市场参与者主要是以互换、期权的方式,针对温度、降雨等指数开展交易,合约不是很标准化、形式很灵活,市场参与者根据各自的需要,达成一对一的个性化交易。交易所内的天气期货期权交易结算制度比较完备,合约规格比较标准化,具有更高的信用保障和流动性。因此,从我国现实国情来看,开展期货交易所内的场内交易形式更适合。
(2)我国开展温度指数期货的可行性。根据国外天气衍生产品发展趋势与我国农业生产、气象技术等现实条件来看,比较适宜的天气衍生产品首推温度指数期货。在各类天气指标中,最具有标准化条件的是温度指数,温度指数最基本的特征是对交易量、农作物产量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利用从温度指数期货合约的设计上有两个核心内容,第一个核心内容是怎样设计指数,温度会影响到众多行业,对农业的影响最为显著。指数的设计会直接关系到相关行业的使用和使用的效果如何,目前世界上温度指数主要有这样几种指数:第一种是美国的制冷指数和制热指数,第二种是欧洲、日本常用的月平均温度,由相关行业企业选择一个比较实用的温度指数;第二个核心内容是合约代表的城市。温度指数合约并不是一个合约,而是几个城市的合约,例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总共上市了十多个城市的合约。从我国现实气象技术经济情况来看,我国早在1743年即在北京建立了测候所进行气象观测,1912年建立了自己的气象台。目前,全国气象部门已建有各类台站2600多个,此外我国农垦、水利、民航、盐业、海洋、航天等部门也设有各类专业台站1300多个,它们共同组成了全国气象地面观测站网,因此,气象台站的分布密度、观测质量和时效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气象组织要求的标准,为我国开展天气衍生产品业务提供了必要的气象数据。
温度指数期货的推出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强化了市场机制在农业自然风险规避中的作用,促进了农业保险发展,产生了较强的社会效益。从世界发展实践来看,农业保险具有公共产品属性,需要政府扶持,没有一定的政策性补贴、措施很难发展起来。把公共产品交给僕,完全市场化运做肯定是做不好的,但温度指数期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发挥风险社会化的功能。这样,对于农业自然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天气期货市和农业保险是互补的,也是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政府要对农业保险的发展给予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手段,通过期货市场来规避农业保险公司的风险,进而实现互动双赢。
[1]李黎,张羽.农业自然风险的管理:大气衍生品的兴起[D].东北财经大学学院研究,2005.
[2]齐绍洲,凌棱.美国天气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及应用[J].证券市场报,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