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探讨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中部大省,湖北是中部地区、科技最发达的省,武汉是中部最大的城市,领跑中部,责无旁贷。湖北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主题报告指出:力争3年有明显变化、5年至7年有大的变化,社会走在中西部前列。会议确定的发展路径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推进新型化和城镇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构建湖北全省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是湖北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必要保障。
一、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的关系
1.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目前学术界对于循环经济的准确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循环经济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生态经济学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但循环经济采用“生态链”的方法,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式流程,使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循环经济摒弃了传统的、粗放的单纯依靠资源成本高投人换取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倡导通过物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使整个社会和谐地可持续的发展。
循环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为减量化原则(Reduce)、再使用原则(Reuse)、循环利用原则(Recycle),即3R原则。
其中,减量化原则要求经济活动的开端为了达到生产目的,尽量减少资源投人,从源头上控制资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使用原则,反对一次性产品使用,倡导产品使用周期中,尽可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循环利用原则,要求在产品的使用寿命终结时,其残值可以重新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
2.生态城市的内涵与特点。生态城市是全球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其公平承载能力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人居环境。生态城市的特点表现为:注重高效和谐性、保持整体性、实现可持续性。
3.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的关系。循环经济的作用对象是生态城市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主要解决城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间的矛盾。通过改变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流动方式和效率,进而改变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经济产出、减少污染排放,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从循环经济3R原则,特别是减量化原则看,循环经济理念在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公共资源、能源设施和建筑领域的资源能源节约与效率提高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由于资源环境问题是目前制约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而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或核心组成部分。
三、武汉城市圈循环模式的相关建议
武汉环保形势非常严峻,一些城市污染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污染和水土流失,森林、草地功能衰退等生态问题依然存在,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武汉多数的河流及湖泊因污染而功能衰退。另外,武汉及周边严重缺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所以,武汉城市圈发展循环经济,非常迫切。发展武汉城市圈的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公众共同努力,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对策及措施。
1.必须彻底转变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构建武汉市绿色GDP核算体系。2004年9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出公报, 绿色GDP(即EDP)核算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武汉市可依据该核算体系框架, 建立武汉市环境实物量、环境价值核算、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 以及经济环境调整的绿色GDP核算体系。运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会使我们看到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严重代价, 促使人们抛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湖北全局角度出发,有必要研究制定全省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数,作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
2.逐步完善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立法工作。在立法工作方面,主要应根据湖北的条件、具体环境问题在已经有成熟的科技与实践支撑的领域制定循环经济特别法,以加强循环经济法体系整体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要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与保障。
3.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要使用经济激励和刺激手段,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使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经济手段有税收、信贷、政府采购等手段,主要是通过成本和价格这些基本范畴影响企业的行为。要通过政策调整,使得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
4.研发形成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应运用循环经济的思路,通过对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分析,优化武汉的、城市化过程,建设生态产业园区,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5.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实践的试点。在武汉不同尺度的区域(城市、产业园区等)上、不同行业上、不同产品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进而经验进行推广。例如武钢经验和东西湖生态城区的建设。
6.进行和严格的管理。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但是,不能设想仅靠先进的技术就能推行这种经济形态,它是一个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科学和严格的管理是做好循环经济的重要条件。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办事规则和操作规程,而且有监督其实施的管理机制和能力。
7.提高市民意识。实施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的倡导与企业的自律,更需要提高武汉市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武汉市政府应高度重视运用各种手段和与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社会宣传, 以提高市民对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社会意识。通过引导绿色消费和开展绿色来鼓励市民参与循环经济。
:
[1]2005、2006武汉市环境状况公告[DB].武汉市环境保护,http://www.hbepb,gor.con
[2]韩强:绿色城市[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3]郑积源主编.跨世纪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社评:权衡不同利益协调人与自然[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03-29
[5]胡国亮: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A].武汉大学博士[C].2004
[6]路策:迈向21世纪的武汉第三产业[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