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晓峰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和一体化趋势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态势。以信息化为主要支撑要素的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新型产业形成、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物流资源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优化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市场竞争的加剧,从企业到国家或地区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在企业经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因此,我国把发展现代物流业写进了“十五发展纲要”,以便更快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现代物流业的突出特征
  
  物流功能集成化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功能并无明显差别,仍承担着商品和物质在空间上移动的主要功能。与传统物流业相比,现代物流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和功能进行重新组合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间隔越来越短,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
  
  物流管理手段现代化
  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大、范围越广,使传统的物流管理手段越难以适应新的需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机、通讯、机电一体化、语音识别等技术的普遍应用使物流在技术、设备、管理上实现现代化成为可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和可测性明显增强,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物流组织网络化
  传统的物流组织之间是点与点的关系,或是线与线之间的平行关系,难以保证客户的及时需要。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现代物流对传统物流组织的重新整和,构成为一个互动的多层次的网络,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灵活,既能铺开又能收拢。
  
  物流经营市场化
  现代物流的管理实行事业部制,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制,无论是企业自己组织物流,还是委托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任务,都以“服务-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谁能提供最佳的“服务-成本”组合,就找谁服务。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系列化已经成为主流。
  
  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微观层面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区域物流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市场反应能力,强化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物流是企业以购进生产资料所需的原材料为起点,通过生产加工,成为新的产品,然后提供给消费者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便是紧紧围绕这三个阶段进行。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一切以生产为中心,企业的各部门按职能设立,物流附属于生产,物流的包装加工运输存储保管等功能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物流的各项成本费用并没有单列出来核算,因而无法单独实现控制物流成本。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努力主要集中在生产和销售阶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观念已从原来追求温饱型或数量型向追求消费价值多元化和高质量转变。消费时人们更倾向于购买具有差别性的商品,使流行商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行为上的这种变化,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产厂商很难准确预测特定商品的流行程度,投机性的经营方式(生产建立在市场预测基础上的经营行为)已不可能。为此,很多厂商开展了推品牌和以服务为中心的经营战略,要求物流服务实现专业化、市场化,物流业既要讲求效率,又要能促进生产销售战略的灵活调整和转换。物流的专业化和市场化,促进了物流功能的重新整合,更加突出了物流费用的成本核算和商品的空间位移效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库存量意味着企业承担的风险也大,为了降低风险,企业必须准确把握经营中的畅销品与滞销品,及时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尽可能压缩库存规模实现即时销售,明显实现库存成本的削减。
  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运用,强化了物流服务的效率性,使企业实现零库存。信息技术,特别是EDI(数据交换)、EOS(电子自动订货系统)、POS(销售试点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通过QR(快速供应)、ECR(效率型消费者对应)的供应管理,库存管理实行MRP(材料需求计划)、JIT(及时生产方式)、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现代生产库存管理技术使上述目标得以实现,并使生产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保持及时交流,提高相互间的信任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销售费用,并使客户的需求及时得以满足,企业投入的流动资金快速周转,降低了资金长期被占用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
  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各物流功能和物流企业的重新整合,使现代物流成为由众多节点和线路组成的多层、稳定和紧密的网络。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信任度的提高,减少了交易费用,由此提高了企业和整个网络的效益。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使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加强,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的信息化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二者之间的直接交流,使企业能随时根据消费者的要求生产产品,及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现代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市场上长期生存和发展,不是靠打价格战,一时的市场销售份额和市场占有率并不能保证企业长久生存,而是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由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结合而成的核心能力,使其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模仿,其产品难以代替。

  物流业的使可以构建自己独特的供应、生产和营销模式,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中,培育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观层面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形成新的产业形态,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产业的发展。
  区域产业的发展包括新兴产业的兴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合理布局等。产业是由提供一系列相近商品或服务,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社会越发展,社会分工越细,则产业的价值链越长,产业结构越复杂。一个社会的活动是由众多的产业活动组成,产业之间的关系和比例构成了产业结构。要保持一个产业内部和各产业之间的正常活动,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各企业和各产业紧密联系起来,在各产业和企业之间进行物资、资金、人员、信息等资源的一系列交流。
  物流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流通服务业,具有重要的地位。按照现代物流观念,现有的物流资源已相当丰富,关键在于统一思想,妥善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协作整合,系统化地将各企业组合起来。通过重新整合物流资源,发挥物流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发展,意味着一个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产业结构的演进。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相关变量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充分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核心是协调。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使企业能够对市场上供求信息的变化及时把握,迅速作出调整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降低因供给不平衡所造成的过剩的损失和风险。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扩大了生产厂商的市场范围,改变了厂商以前的投资决策。传统的生产布局更多的是受到条件、要素禀赋和区域市场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以作出其他选择,而现代运输业快速发展,市场信息的迅速获得,物流业的各项功能的重新组合,使交易费用降低,企业及产业的选址布局将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产业的选址布局不再仅仅依靠原料产地或者消费市场,一切投资决策将根据经营战略及最经济的物流方案决定。
  
  宏观层面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根据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是不断优化和升级的,产业结构由低级逐渐向高级发展,即由一次产业渐次向二、三次产业演进,人口流动也随着产业发展方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物流业是由包装、装卸、运输、配送、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功能集合而成的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从业人数基数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整合物流资源促进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某些主导产业或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城市集中,使这一特定区域的经济比周边地区发展更快,从而对周边地区产生着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强大辐射作用,而这一区域或城市就成了经济增长中心(在经济生活中更多的表现为城市或城市群)即增长极。经济增长中心有着强大的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物流的发展尤其使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极化效应首先使迅速增长的推动型产业吸引和拉动其他经济活动不断向其集中,导致地理上的极化。城市是商品集散地、加工中心和消费中心,通过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外辐射,而物流是城市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子系统,物流系统质量的高低,效率的高低决定着这个城市经济水平、竞争能力的高低。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因城市物流设施齐全,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向城市集中,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化大区域市场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城市的问题,有利于城市的整体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城市的极化效应更加凸显。同时,物流业的发展,也会使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加大,使商品、技术、信息流动到更远和更偏僻的地区,有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资料:
  1.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2.丁俊发,加入WTO与物流市场,中国流通经济,2002
  3.张文杰,区域经济与现代物流,中国流通经济,2002
  4.刘在型,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5.崔介何,物流学概论,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
  6.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7.张敦富、覃成林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中国轻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