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充分就业视角下的江西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邹开亮 时间:2010-06-25

    [摘 要] 庞大的劳动力数量和有限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江西就业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中小是江西省解决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本文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分析了发展中小企业对增加就业的作用,并从构建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体系、全面开拓融资渠道、定位发展路径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江西省中小企业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充分就业;对策
    
  一、发展中小企业对增加就业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创业比较容易,周期短、见效快,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一方面,中小企业创业相对比较容易,一个人或几个人合伙就可以办一个企业,再通过积累不断壮大。这不仅能解决本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能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一般投资小商品生产和服务业,转变观念后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可以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进入到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行列,形成新的就业群体。据江西省中小企业局统计:2005年1-6月,江西省67.5万户中小企业已安置了50%的城镇下岗职工,一些中小企业发达的县市已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
  (二)中小企业等量规模和等量投资的就业能力高于大企业,能够在等量固定资产投资下提供最多的就业岗位。本文选取产品销售收入作为规模指标,选取固定资产净值和工资作为投资指标,以江西省规模以上企业为例,比较大中小企业等量规模和等量投资的就业能力(见表1)。等量规模的就业能力,即每万元收入的就业能力(职工人数/销售收入);等量投资的就业能力,即每万元固定资产的就业能力(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净值)和每万元工资的就业能力(职工人数/工资总额)。
  
  从表1可见,中小企业每万元工资的就业能力明显高于全部企业和大企业,大企业最低。在等量规模下,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岗位是大企业的近2倍。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无论是固定资产的投资还是可变资本的投资,中小企业的就业能力都明显高于全部企业和大企业。在等量固定资产投资下,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多于大企业。
  (三)中小企业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特征,能够吸纳不同地域和层次的求职者。中小企业一般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它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成本相对较低,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从单个企业来看,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岗位比较有限,但从整体上看,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人员要远远多于大企业。同时,江西省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多是在 40岁上下,文化、技术水平较低,而中小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大,资本有机构成较低,企业规模小,活动过程简易,技术装备简单,管理和技术难度不大,企业在吸收职工时,对就业人员的年龄、学历、体力、技术上的要求不高,进入门槛低,为解决再就业问题留下了很大空间。从行业分布来看,目前江西省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分布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服务业在内的传统行业,如采掘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等。
  (四)中小企业资金就业率高,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投资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单位投资容纳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劳动力要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在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很大。等量的资金投入,中小企业可以比大型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美国劳工部调查表明,中小企业在国内投资5万美元可增加一个工作岗位,而大企业则需要投入15-20万美元才可增加一个工作岗位,欧洲也大体相近,欧美国家官方更乐意为中小企业改革和扩大经营提供更多条件。在日本,大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中小企业4倍,即等量的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中去,中小企业增加的就业岗位比大企业多3倍。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1995年,工业小企业平均每户的资金仅17万元,为中型企业的1%,为大型企业的0.1%。如果用平均每户从业人员15人去除,小企业每人占用的资金不过 1万元左右,只有中型企业的50%,大型企业的30%。而特大型企业的人均资金占用水平极高,如上海宝钢年产300万吨钢时,定员为 4.2万人,年产700万吨钢用工却降到2万人,到2000年产钢1100万吨时计划用工降至 1.5万人。显然,中小企业资金的就业效率高,在扩大就业方面往往能够起到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作用。
  
  二、大力发展江西省中小企业的对策
  
  尽管中小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为增加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但是,从江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却存在着诸如企业规模小、融资渠道不畅、私营经济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发展层次低等问题,这些都大大制约了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进而影响了其就业增长效应的更大发挥。因此,为了促使江西省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提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我们应尽快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一)切实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体系。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凡是中小企业繁荣发展的地区,其为中小企业构建的创业服务体系都非常完善。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完善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体系,从增量方面保持中小企业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一方面,要尽快形成庞大的创业者队伍。要利用新闻舆论和加大对创业的宣传,促使人们转变观念,形成创业风气,造就千万个创业者;要充分利用江西省丰富的高等资源,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为地方培养高级创业管理人才。
  另一方面,要完善中小企业创业的配套政策措施。一要调整企业的注册程序,将中小企业分为登记企业和非登记企业。二要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激励措施,从税收和财政方面给予优惠。对于为政府接收容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中小企业,前三年可实行累退的增值税和营业税退税制度;个人收入和存款用于投资办中小企业的,免征个人所得税、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利息税;税务部门对营业额较小的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发票提供便利,使它们真正能够开业并正常经营;为初创中小企业的员工提供适当的政府补贴,为创业的下岗人员和富余人员提供开办费补助。三要加强创业指导与培训。要在市、区(县)、街道(乡镇)分别建立服务机构,形成三级服务支持体系;由政府出面,组建全省创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在服务功能上,要在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协调、创业策划、员工招募、市场分析、营销策划、投资分析、信贷融资、财务代理、税务发票管理、开设银行账户、提供商务洽谈场、代办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加大创业培训力度,一是把创业培训与“4050”工程的运作相结合,对他们先培训,对创业者从心理素质、创业要素、经营管理技巧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并在开业准备和后续经营管理方面,实行跟踪辅导,以增强新创企业的市场风险意识,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二是将创业融资培训与开业贷款担保的运作相结合,把参加融资培训,作为获取贷款担保的必要程序,在融资培训中,设定担保项目跟踪辅导的内容,委托社会财务公司实施;三是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四要加快劳动人事与户籍制度改革。要改革和逐步淡化目前的大学生和其他职工人事档案制度,出台中小企业劳动合同规定;劳动部门要出台相应的鼓励大学生和下岗职工创业中小企业的政策规定。要逐步放松户籍管理,不仅要取消城乡之间的户籍限制,也要取消不同属地之间的户籍限制。

 (二)全面开拓融资渠道。目前,资金瓶颈是制约江西省绝大多数中小进一步壮大的最大障碍。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由于江西省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粗放,技术设备落后,产品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低下,自身积累不足,内源性融资难以支撑企业发展。同时,在江西省,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民间借贷成本又高,有效的融资工具不多,只有依赖机构的贷款。但是,金融机构对江西省中小企业的授信一直不足。据江西省中小企业局调查统计,全省中小企业每年生产经营的资金缺口在200亿元以上。而截至2005年6月底,全省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余额总额为158亿元,仅占江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5.8%。另外,江西省中小企业“两项资金”(存货和应收账款)占用比例较大。2003年,全省规模中小企业“两项资金”总额283亿元,占流动资产的26.8%,其中比重超过30%的企业有1955户,份额高达57.1%。因此,从存量上讲,要实现现有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必须全面开拓融资渠道。
  首先,要发挥国有商业银行融资的主渠道作用。国有商业银行要解决所有制歧视问题,由唯成份论转向唯效益论;要疏通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梗阻,进一步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要尽快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库,统一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对于信用评级高的中小企业,可以给予一定额度的无担保抵押信用贷款;要合理调整和落实县级金融机构的贷款权限,在进行撤并和调整县级支行之后,各商业银行江西省分行集权要适度,对保留的县级支行,应根据不同情况和分类赋予一定的贷款权限。
  其次,要组建多种形式的金融中介机构,特别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组建。比如,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设立各种形式的企业协会(主要赋予其融资协调作用,会员单位出资建立信用基金来互保),大力鼓励成立多种形式的投融资代理机构、信用担保机构等。
  再次,要特别注意发挥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作用。事实证明,引进一家银行,可以扶持成百上千家企业,效益明显。2005年7月16日,江西首届银企融资洽谈会上,10家银行现场受理企业信贷咨询和融资需求数千条,招商银行南昌分行以30.72亿元的签约总金额在10家银行中排名第二,充分显示了新兴股份制银行对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今后,政府应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外资保险机构进驻江西地区,利用它们强大的资本、人才聚集和扩张能力,进行项目、技术合作、风险与股权投资,将国际和国内资本吸引到江西来,为江西省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便利。
  最后,要积极拓展银行以外的其他融资渠道。要积极创建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基金,省政府可以将自身拥有的财政专项资金与其他有意介入的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合作,共同创建面向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机构);要极大限度争取政策,为江西中小企业上市创造有利条件,尽可能让其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股权和债权融资;要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促进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健康、有序发展。
  (三)定位发展路径。中小企业就业质量的提高是扩大就业的根本保证。合理的发展路径是增强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提高其就业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科学定位江西省中小企业发展路径。
  1.依据专业分工,引导中小企业走集群化发展道路。首先,根据江西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六大产业中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加入到大企业的配套体系中去,引导其生产中间产品,并在同大企业合作中受到带动,提高经济附加值,打造与温州低压电器产业类似的塔状产业集群。其次,以已经建立的全省工业园为依托,通过在政策上的适当规划,推动园区内的企业建立相辅相成的分工合作关系,形成与温州打火机产业类似的块状产业集群。再次,以江西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包装运输业、生态业、农业服务业,形成结构完整、分工有序、实力强大的农业产业链,构建“条状”产业集群。
  2.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当前,私营经济已经从“拾遗补缺”的配角,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作用显著。江西省应借鉴重庆市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采取“三个不限制、四个放宽、一个简化”的方略,即不限速度、不限比例、不限规模;放宽经营主体、放宽经营范围、放宽经营形式、放宽注册条件;简化办理手续。紧紧抓住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契机,切实贯彻落实省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民资民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层次,大力开拓第三产业发展的新领域。一要发展流通方式,扶持优势大型流通企业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支持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支持企业管理信息化。二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江西省革命文化资源丰富,风光秀丽迷人,发展旅游业条件优越。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因此,要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延伸旅游业链条,强化旅游产品开发,形成立体化的旅游产业。三要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江西省城镇化正处在加速推进时期,城镇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房地产业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将是促进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四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是重要的新兴服务业,发展社区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江西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现实要求。发展社区服务业也是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五要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业,金融、保险、证券、咨询服务等中介服务业。江西省现代服务业还不发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把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
  
  :
  [1]刘金凤.中小银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对江西的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5).
  [2] 彭俊.中小企业集群理论问题研究——兼评温州中小企业集群[J].华东经济管理,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