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政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瑾 时间:2010-06-25

   [摘要] 创新既是构筑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拉动区域快速增长的动力源泉。民营科技作为创新的主体,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创新绩效的高低又取决于创新服务体系的优化程度。本文对江西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从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组织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并阐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效应,提升大学、科研机构的骨干和示范水平,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中介组织的“纽带”作用是优化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民营科技企业及区域创新绩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江西;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政策
   
  据世界经济公布的2003-2004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的竞争力排在第44名,而创新能力排在第65名,其排名明显落后于竞争力的位次。可见,增强创新能力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创新主体的民营科技企业,以其规模“小”这一优势,在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任何大企业都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同时,市场经济中的民营科技企业又因规模“小”,存在着仅凭企业自身的努力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一些困难与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与创新发展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因此,视为弱势群体又具“独特作用”的民营科技企业,它的创新成长迫切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美国、日本、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都根据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活动特点和设立了比较健全的服务体系,出台了一整套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就如何形成高效的服务体系、是否存在着理想的模式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实践。江西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虽然近年来有一定的长足发展,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及全国先进省份相比,同江西企业对创新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其现存体系的不完善十分明显。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些问题加以阐释和明确,不仅使地方政府在“十一五”时期进一步制定、调整、完善相关服务体系的政策上更具、合理依据,而且对推进民营科技企业的“二次创业”,加速江西在中部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
  
  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是针对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特点而构建的,尽管对技术创新概念的理解视角各异,但多数都认为创新是一种将新设想转变成能在市场上销售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过程,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社会密切结合的复杂过程。虽然其复杂性因不同的创新而有所差异,但即使是最简单的创新,其成功也需要许多部门或许多人的通力合作,这就决定了参与创新过程的角色是多样的。企业无疑是主角,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在更有一种较普遍的提法:“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本文所研究的创新服务体系,就是从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这一角度出发的,即意味着技术创新是以企业为中心展开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其他部门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不论多么重要,但相对于创新主体来说,起的都是支持和服务作用。从这个意义而言,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是一个十分广义的概念,它是指为技术创新主体——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促进创新活动和提高创新效率的服务,即包括了除创新主体以外的所有对创新起支持作用的组织、个人及其活动。创新服务体系对创新主体的支持和服务作用因创新主体的能力、需求不同而异。
  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对创新服务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明确服务体系的构成与职能,是建立健全创新服务体系的前提。从结构来看,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机构一般由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组织组成,其中大学及科研机构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源,中介组织是沟通民营科技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政府是技术创新服务的重要载体之一(见图1)。在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只是提供政策、法规背景,而且要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制度创新,保证民营科技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与国家或区域的总体创新目标相统一。可见,创新服务体系作为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功能的服务网络,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创新服务机构组成,这些机构既包括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又包括营利与非营利机构,也包括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和创新中介组织等。所以,我国创新服务机构具体还可细分为以下五大类:第一,以利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创新主体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主的创新服务机构,包括科协组织、行业协会、情报信息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和科技项目咨询机构等。第二,以科技资源有效流动、合理配置提供服务为主的创新服务机构,包括技术交易市场、人才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交易所、科技招标机构等。第三,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的创新服务机构,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和大学科技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第四,以服务为主的创新服务机构,包括风险投资公司、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风险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第五,以提供各种评估和认证服务为主的创新服务机构,包括技术经纪人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科技评估中心、无形资产评估中心、标准认证机构、信用评估机构等。
  
  二
  
  近10年来,从事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和开发的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江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增长点。截至2004年底,江西的民营科技企业数为1057家,技工贸总收入达346.73亿元,分别比2000年末增长179.63%和635.07%。民营科技企业的特点是高度依赖技术创新,由于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主体企业多半都存在某些创新环节能力缺项,需要从外部获得技术、信息、融资以及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相关服务。因此,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能否成功、效率的高低,与外部创新服务体系的完备程度存在密切关系。要提升江西民营科技企业及区域竞争力,就必须立足江西省情,加快构建富有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
  
  (一)江西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概况
  1.政府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日益彰显。自上世纪末以来,江西在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技术创新的法规和政策同时,结合本省实际,相继制定了若干法规、条例,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步伐,先后颁发了《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决定》、《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决定》、《江西技术市场管理条例》、《南昌市科学技术投入条例》、《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若干意见》以及《江西省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得到发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政府从项目管理向政策管理的转变辅平了道路,推动了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了全省上下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激励和引导企业技术创新,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人力资源开发,积极构建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协调合作关系,降低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营运成本,为推动全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高效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知识创新体系初具规模。首先,大学和科研机构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至2004年末,江西共有普通院校66所,高等院校建立的研发机构46个,科技活动人员8827人;全省共有县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99家,科技活动人员4582人;省属独立科研院所49家,科技活动人员3079人。其次,积极推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迄今为止,拥有各类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省级研究设施基地61个。研究及开发领域涉及农业、食品、饲料、轻纺、医药、工程与技术、人文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第三,人才队伍逐步壮大。2003年全省人才总量达到192万人,人才密度6%。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8.88万人,主要从事自然、社会科学研究,分布于国民经济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6.84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80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77人,省级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9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6人,博士生导师93人,归国留学人员400余人,博士学位人员近800名,以各种形式从外省聘请的两院院士45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20万,占人才总量的62.5%,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97万人,比2000年增加1.35万人。第四,科技体制改革取得进展。表现在转制科研机构获得长足发展;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员队伍基本稳定;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转制与改制相结合正在启动;运行机制实现了重大调整。
  3.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凸现成效。一是孵化器培植民营科技企业成果显著。南昌高新区创业中心、江西留学人员创业园、金庐软件园、南昌大学科技园、江西清华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科技园、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心、省高新技术创业中心9大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499家,在孵以及急需产业化的高新技术成果与项目有700多项。国家级南昌高新区创业中心作为全省孵化体系的核心,目前已拥有孵化基地2.5万平方米,入驻孵化企业100余家,毕业企业60家。大学科技园实现了进入国家级行列的性突破。二是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势头良好。全省现有生产力促进中心27家,总资产2.45亿元,技术服务收入2999.1万元,培训人数8794人,联系专家397名,引进项目37个。生产力促进中心也实现了进入国家级行列的历史性突破。三是技术市场已成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全省已初步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技术市场体系,2004年末拥有技术贸易机构892家,其中,省级综合性技术交易机构2家,科技咨询情报信息机构1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从事技术贸易活动人员为4.38万人,全年签订技术合同数3114项。四是各种协会组织蓬勃兴起。以各种协会为主体的非盈利性中介组织为企业、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成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

  4.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正在形成。一是研发投入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拨款引导,投入为主,机构、国外资金初步介入的多元化投入格局。200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共有41.33亿元,其中政府的经费达到7.6亿元,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27.62亿元,银行及民间融资为6.11亿元。二是政府创新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和对中小企业的创新与的推动作用日趋明显。2005年全省各级创新基金已达1660万元,通过省级创新基金项目引导吸引,吸收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企业自筹资金、社会资金等的比例达1∶16元。三是风险投资机构开始起步。全省原设立了3家风险投资机构,近期又有5家风险投资机构即将在江西落户。
  
  (二)江西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仍没有真正建立。由于至今企业产权改革未到位,使其缺乏自发的技术创新动力,技术创新投入少,技术创新的组织机制不完善,造成技术开发的能力薄弱。目前,江西有34.28%的技术力量游离于企业之外,大中型企业只有一半有技术开发机构。即使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多数创新能力也显不足。虽然用于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全部经费的75.86%,但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实际支出的绝对量只有5.91亿元,极低的研发经费难以满足企业创新不断增长的需要。因此,如何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江西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点。
  2.创新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机制缺位。首先,计划体制沿袭下来的政府以指令配置创新体系各要素的方式仍未彻底改变,这虽然有助于重大科技目标的实现,但抑制了单个创新体系要素积极性的充分发挥。随着改革的深化,政府计划的作用在减弱,市场机制的培育却没有完全成熟,导致创新服务体系互动机制的缺位,各行为主体都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创新活动,使整体创新效果依然不佳。其次,创新服务机构尚未形成化协作关系。创新服务机构要提高质量和水平,创出品牌,毫无疑问必须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但这又难以满足创新主体所需要的服务多样化和综合化需求。为此,要求创新服务机构互通信息、相互支持、共享资源,形成稳定的网络化协作关系。目前,江西的创新服务机构分别从属于政府不同的主管部门,相对独立,经营分散,孤单作战,在资源和市场业务上没有建立稳定的网络协作关系,限制了各个机构功能的扩展,使得它们难以满足技术创新全过程所需要的综合配套的服务需求。
  3.中介组织服务功能单一。技术创新中介机构的功能和活动随着人们对创新过程认识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创新过程中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总的趋势是:活动多元化、功能整体化。创新过程的整体化特征要求咨询服务活动互相配合,或者以整体的方式提供。目前,江西的社会中介服务活动方面尤显单一。高新技术开发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业中心仅提供场地、建筑、政策环境、工程化等方面的服务,中介咨询服务功能显然不强。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可以说是专门的中介咨询服务机构。技术市场发展了10多年,虽建有专门良好的交易场所,有较完备的数据库和信息网络,但其活动也主要是组织展示会、交易会,整体化服务功能较弱。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发展多元化和整体化的咨询服务方面曾想做较好的尝试。按照其宗旨,是针对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通过综合集成各种技术和经济资源,为企业提供包括信息、诊断、咨询、培训、市场等技术创新的全程服务。但据一些地区反映,由于一些生产力促进中心缺少合格的咨询人才,特别是缺少对技术创新过程有深入了解的人才,其所提供的服务仍然难以满足企业的技术需求。同时,在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咨询服务中,目前大多还只是集中于技术交易方面,资金、人才与技能、创新战略、创新实施等方面的服务还较为薄弱,有些甚至仍未起步。
  
  三
  
  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创新服务机构,主要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江西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充分发挥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必须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这一新形势下,创新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各类技术创新活动服务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大力规范和发展创新服务机构,加强和完善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升江西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应完善科技创新要素之间的联动机制,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向“产学研金政”相互结合。而打破部门、行业和地域界线,促进各类服务体系的联动服务,是体现功能社会化、资源充分利用和促进服务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支持企业通过投资控股、参股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共同建设研究开发体系,形成组织网络化。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与、、资产评估等经济类机构和投融资体系建立紧密的业务内容互补的合作,为民营科技企业尤其是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提供产业化服务。即根据“科技创新服务需要产学研金政相互结合”的,实现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
  
 ——发挥政府的主导效应。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与社会转型期,市场机制发育不成熟,政府在创新服务机构发展中的宏观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市场培育、规范运行等方面还必须发挥至关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健全宏观管理体系,重点进行有利于创新的制度设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以政府宏观政策为引导、以市场调控为基础的江西科技创新环境支撑体系,为创新活动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改革科技计划体系,围绕江西省重大战略目标集成社会创新资源,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发挥有限资本的最大功能;健全科技投入体系,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以财政科技投入为引导,创建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和担保机构稳步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形成企业投资、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利用外资的多元化、多层次科技创新投资格局;建立创新评价体系,对各类创新活动和财政资助的科研机构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引导创新方向及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升大学、科研机构的骨干和示范水平。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尤其是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中央部委所属科研机构和省属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围绕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汽业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信息和家电、食品、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发展规划的需要,配置知识创新资源,培育持续知识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对人力资本的凝聚优势,拿出专项经费,吸引高层次人才,发挥基础研究项目对人才的培养作用。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江西应通过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成果转让、购买、委托开发、技术入股、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开发中心,尽快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机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各类科技计划、高新技术园区和基地的作用,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利用产业集成开展集群式创新,利用互补性资源、互补性技术开展协同式创新,以降低创新成本,减少创新风险。
  ——完善中介服务组织的“纽带”作用。首先,加快现有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的各自主管部门脱钩转制的步伐,按照市场化独立运作,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使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成为风险及利益主体。其次,要特别重视技术转让与推广、评估、咨询、合作与产品营销等中介机构的建设,为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服务。再次,要统一制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标准,对技术创新服务机构进行定期的资格认定和复查,实施动态管理。引导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逐步做到技术创新服务优质化,技术手段现代化,从业人员专业化,信息提供网络化。最后,加强科技基础条件的平台建设,对现有的大型科技设施、科技资源、科技和科学数据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加强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型公共平台。
  总之,当前江西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机构正面临转型及发展新时期,在制度创新、市场开拓、创立服务品牌等方面都需要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的多方扶助,指导企业正确决策,协同制定培育科技创新服务市场需求的专门计划,增加企业对科技创新服务的需求,使创新服务机构在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壮大和发展,同时也使企业认识到科学服务对企业的价值和战略意义,可谓国家、区域、企业、服务体系“多赢”之举。
  
  文献:
  [1] 范柏乃.城市技术创新透视[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4.
  [2]陆立军,盛世豪,等著.科技型中小企业:环境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 赵雪雁,巴建军.甘肃省区域科技创新要素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4] 江西省科技厅.江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纲要[EB/OL].www.cce365.com,2006-05-08.
  [5] 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统计年鉴2005[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6]高琳琳,陈艳莹.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构建 [J].商业研究,2006 ,(1).
  [7]江西省科技厅.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江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R].江西省科技厅,200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