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必由之路
内容摘要: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基地调整和改造”战略部署,是21世纪我国区域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应当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捕捉市场发展空间,乘势而上。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辽宁老工业基地变成新型工业基地。
关键词:信息化 工业化 振兴 老工业基地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面临的艰巨任务
辽宁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总产值在我国名列前茅,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性、体制性、结构性等多方面的原因,严重制约了辽宁的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大大落后于工业基础和实力远远不如辽宁和东北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两地。虽然进行过一系列的调整,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传统产业比重高,新兴产业比重低。2002年,在石化、冶金、机械、四大支柱产业中,传统产业占绝对比重,代表新兴产业的电子产业,数占全省企业总数的2.2%;第二、资源日趋枯竭,替代产业难以形成。辽宁的煤炭资源已有百年的工业开采历史,经历了国民经济大发展时期的全力开采,到目前,以阜新、本溪为代表的煤炭资源已近枯竭,在短期内难以形成新兴的替代产业;第三、产业竞争能力下降,产品市场份额萎缩。面对国内外市场环境,辽宁多数国有企业的设备、工艺严重老化,自主发展的产业基础有所削弱。
我国信息化现状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国家工业面貌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信息通信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业以高出国民经济二三十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通信网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由模拟向数字、由小容量向大容量、由单一业务向多种业务的转变,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覆盖全国城乡,连接世界各地。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已经改变了中国工业化的面貌,它是40个工业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支柱产业。
信息建设发展最快,网络经济充满生机
信息通信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朝阳企业,网络经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仍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信息网络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趋势。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快速发展,但仍不能满足需求
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是材料、能源和信息。材料、能源短缺是全球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而造成我国经济粗放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经济结构来看,一是资源结构中,信息资源的利用比重过低,物质资源的利用比重过高,能源、材料、信息三大资源利用不平衡;二是产业结构中,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不平衡,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10%左右。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发展不协调,支柱产业难以支持基础产业的发展;三是在投资中,对支柱产业的投资比例过低。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必由之路
老工业基地必然拥有大比重的制造业,单纯以获取资源、降低成本、培训人员为手段来提升制造业效益,早已达到了提升极限。当今,决定制造业水准差异的主要因素就在信息化,即不同企业或企业群体所体现的对信息掌握、拥有、控制、使用能力上的差别。计划经济时期以物流为经济的主导,钢材、木材、水泥、粮食......谁拥有物资谁就拥有主动权,谁就是财富的拥有者。市场经济时期以资金为经济导向,有了资本就拥有了主动权。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信息流处在资源配置的控制地位,因为物流具有不可替换性、资金流具有不可增值及不可转换性,而信息流却是可替换、增值、转换的。
信息化和工业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条件。新世纪,我国追求的现代化目标,已不是工业化时代的传统现代化的目标。因此,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仅为工业化的发展真正找到了出路,而且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传统产业的生命力在于现代技术的运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要把握信息化的机遇。工业化是历史的范畴,成功的工业化都是与时代紧密相联并充分运用当时高科技的成果。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信息化在工业化中的倍增和催化作用。因此,能否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已成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关键问题。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信息技术和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我国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由之路。对此,应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大对信息产业及信息科研的资金投入,加速信息产业
信息化的前提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在国家财力有限的状况下,应尽快建立国家风险投资基金,以加大对信息产业和信息科研的投入,保障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发展信息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发展高新技术和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离不开材料技术和制造技术。我国具有传统装备制造业优势,在此基础上融入信息技术,推进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
发展软件产业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特别是嵌入式软件更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展信息服务产业 在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商务和网络服务为重点,扩大接入服务、内容服务、应用服务中心的建设,积极开展网上招商、网上交易和网上医疗等,提高产品营销、市场开拓等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加速实现政务、和市场信息化。
加快信息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技术传输、高速宽带接入网、广电网、因特网、移动通信网、高性能机、大型系统软件等。
吸引和培养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程度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在整个信息化的过程中,人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国与国之间的数字鸿沟,最明显地表现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家对信息科技人才拥有质量和数量的不同。防止信息人才流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信息高科技人才,要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吸引国外人才,尤其是鼓励国外留学生回国创业。同时,应通过扩大大学对信息专业的招生人数和引进高素质的师资力量以及到国外参加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大对信息人才的培养,这是实现信息化战略的关键。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作用
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开发先进实用技术,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新技术以及产业可以成为激活传统产业的巨大动力,与传统产业互融互动,不但可以提高高新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带动提升传统产业,全面优化升级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
加强信息化的软环境建设
发展网络经济,推进信息化,离不开好的软环境。我国应从管理体制、市场机制、环境、人才战略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制定一套优惠扶持政策,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建科技信息的共享平台,保证网络互连,信息互通。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要点
一是准确把握企业信息化的本质及实施策略,切实做到“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不断完善”;二是确定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阶段目标,切实建立工艺设计与生产控制的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三是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的组织保障,切实健全决策层、技术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分工协作机制;四是积极有效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切实按照政府推进、市场导向、企业主体、行业突破、区域展开的原则把这一工作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结合起来。
资料:
1.霍长龙,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辽宁经济,2003,6,p18
2.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国家信息化水平现状与分析(一),中国电算化,2002,6,p7
3.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国家信息化水平现状与分析(二),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7,p14
4.刁成宝,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辽宁经济,2003,9
5.李欣欣,我国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一),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6,p24
6.李欣欣,我国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二),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7,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