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城乡差距 促进曲靖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丽萍 时间:2010-06-25

 【摘要】从云南省曲靖地区的现状来看,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城乡二元差距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成为曲靖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对曲靖城乡差距现状的分析,并对造成城乡二元结构的成因进行剖析,提出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差距 和谐社会 发展
  
  一、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意义
  
  2006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20.94万亿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GDP的增长速度达到10.7%,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根据社会院2005年社会蓝皮书报告,从全国来看,2004年我国居民个人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进入收入分配的绝对不平均阶段。20%的高收入人口与最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是5倍,《社会蓝皮书》的主编李培林教授在中科院作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报告时指出,实际上,这个差距达到18倍左右,而且这种差距在向纵深发展。就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的我国来说,居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是构成贫富差距悬殊的主要原因。贫富差距过大,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效应:一方面致使内需不足,消费增长乏力,对经济增长抑制作用明显,由于消费需求的不足,我国的宏观经济已经从资源约束型转向需求约束型经济;另一方面,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适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曲靖地区属于我国的西部地区,与中部和东部地区相比,资源禀赋较差,人力资源稀缺,科技水平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加上“少、山、边、贫”等山区的客观现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为显著,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曲靖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状况,从而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力的措施缩小城乡差距,对维护地方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曲靖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状况分析
  
  经过多年的努力,曲靖市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2005年的经济总量达到441亿元,居云南省第二位,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6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达到9497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2296元。由于和体制的原因,曲靖城市和农村在经济与社会、收入与分配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民收入、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水平却以更快的速度提高,导致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加之曲靖地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尚有一些贫穷、落后的山区仅仅解决温饱问题,曲靖地区城乡差距就更为显著。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也是导致城乡差距的基础和重要因素。在此,以曲靖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状况为基础作一些统计分析。
  1、曲靖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现状
  从表1可知,无论从绝对数还是相对数来看,曲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都在逐步拉大。从绝对数看,1984年曲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仅为243元,到1992年收入差距突破1000元,达到1057元,增长了4.35倍,2000年以后,收入差距增长更快,到2005年,收入差距已达到6800元,年平均增幅为8.1%。从相对数来看,曲靖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由1984年的1.8倍,扩大到2005年4.27倍,以上数据说明,曲靖城乡二元差距较为显著。这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且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也受到制约。
  
  2、曲靖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2000年以前,曲靖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从相对数看,差距悬殊不大,均在3倍以内,2000年后,曲靖农民收入增长更慢,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更快,从而收入差距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2倍,曲靖的则为4.27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曲靖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全国平均水平更为显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曲靖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不发达,不能为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从而致使农民增收的渠道狭窄,收入增速慢;从另一方面来说,则是政府对农民、农村支持和辅助的力度还不够。
  
  三、曲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根源剖析
  
  由于城市居民收入基数大、增速快,使得曲靖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年收入的比率逐渐拉大。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还有农民无法享受到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医疗、、保险等福利收入,实际差距更大。导致目前城乡居民收入落差巨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增收渠道狭窄,收入增速慢。曲靖地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1.41亩,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农村劳动力200多万,还有130万剩余劳动力需从土地上转移出去。由于劳动力总量远远供过于求,毫无技能的农民进城打工,受到了明显不平等的待遇,工资被压得非常低,无任何社会保障。
  2、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低下,农村劳动生产率低,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2000年,云南省农村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仅为6.85年,曲靖山区还有大量的农民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状态,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率较低下。农民收入提高慢,农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就会越来越少,导致农村教育落后,文化素质偏低,反过来影响农村经济的,又导致农民收入增长迟缓,从而形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
  3、缺乏合理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由于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的流动,农民进城打工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同时,农村目前没有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大量农民又外出打工,就出现了大量土地闲置和荒废的现象,农业也无法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缩小曲靖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几点思考
  
  要缩小曲靖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途径还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解决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应该从“输血”和“造血”两方面措施入手,并且从“输血”逐步向“造血”过度,实现农村经济的自我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1、在财税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给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2005年,由于市政府在财税政策方面向农民的倾斜,农民获得了很多好处,人均实际纯收入增长了l9.5%,是自1997年来农民实际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78元,并全面免征农业税。这些措施将非常有助于解决巨大的城乡差距问题。
  2、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和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户籍制度管理上,可以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建立城乡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消除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的二元性。国家必须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发挥目前土地制度的优势,使在非农领域就业的农民可以主动地把自己的耕地流转出去,改变目前大面积土地被撂荒或粗放式管理而未被充分利用的局面,充分发挥耕地应有的效益。从而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3、政府加强引导和监管,充分发挥民营、私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近几年来,曲靖地区的私营企业数量增加很快,可就地吸收一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混乱、污染严重等状况,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监管,促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不发达的贫困山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发展养殖业以及开发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和农特产品等来增加收入,政府主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科技上给予指导。
  
  【】
  [1]曲靖地区经济发展概要[M].中共曲靖地委办公室编,1995
  [2]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2005
  [3]云南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2005
  [4]赵建华.“十一五”时期曲靖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6(5)
  [5]侯体鸿.试论科学发展观——人与经济和谐发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