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面向区域经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摘要:根据高等职业的性质与定位可知,高等职业教育的必须依赖于区域。文章结合区域经济的本质特征,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采用了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以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经济相互作用关系为线索,将其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办学形式、人才培养作为突破点,深入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亟待改善的一些问题,对建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层次结构;人才培养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高等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定位比较统一,一般认为是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对应的一类高等教育类型。从字面上讲,高等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基本术语,是一个复合概念。简单的说,就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本文中的职业教育是指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某种职业的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适应社会职业所需要的应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就是指高级阶段的职业教育。
从另一角度,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具有高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特征相融合的性质,是一种具有高等教育基础的、以职业技术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系统教育。它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基础知识的够用和高级性;专业知识的实用和高等性等特点,兼具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角色。
(二)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的概念有多种不同划分。一部分学者认为区域经济是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还有学者认为,所谓区域经济就是对特定地区国民经济的总称。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因而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差异。尽管概念表述有所不同,但均强调了区域经济应受政策、地理位置、教育基础等诸多因素影响,强调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与差异性。本文中的区域经济,指的是有一定的行政区划,并有共同的经济支撑点和共同经济环境的地域经济联合体。
二、建构面向区域经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等教育,其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推广技术都是围绕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展开的。因此,区域经济的特殊性必然会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区域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经济效益等决定和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结构、质量水平、发展速度与规模。而且大量现实表明,区域经济条件好的地区一般高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区域经济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是决定性的,只有当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时,并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条件,高等职业教育队伍才会壮大。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繁荣。简言之,高等职业教育依附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共生的关系。
(二)高等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因此探讨如何建构面向区域经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就必须基于对高等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
1、基本作用
第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各行各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许多行业由初级工、中级工的需求向高级工转变,而这些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就需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传播,来培养经济建设所必须的各类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和劳动大军。这一点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其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资源。一方面高职院校可利用自身人才优势,接受市场委托,对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解决,使学校和企业科技人才相互渗透,推动企业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由于具有一批科技人才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与市场需求结合较为紧密,可以及时的将科研成果技术化,迅速的将前沿理论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独特功能
一是为地方人才提供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提供的偏重理论知识体系培养完全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教学内容是成熟的技术,学生毕业后直接对号入座,无须实习期。由于企业对人才的教育效果是要求立竿见影的,即拿来能用的准则。而高等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实时、实用的科技知识传授,为初、中级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满足了社会之需。
二是满足地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无论是迫于工作的压力,还是出于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再投资,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学制短、实用性强、面向职业等特征, “投资小,见效快”,教学效果易于评估、使其有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扩张,而不至于引起负面的社会问题。这样既满足了个人的文化消费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区域内的人口素质。
三、建构面向区域经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建构面向区域经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建构面向区域经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笔者认为应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1、横向——高等职业的布局结构必须适应区域
高等职业教育突出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其布局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当密切。不同的区域经济有不同的经济特色,甚至在区域内部,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异。要建立起区域内、合理、高效的高职教育布局体系,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教育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效益与区域经济相互协调。试想,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已十分丰富地区的重复建设,或是在完全没有经济供给能力的地区盲目设立高职院校,无疑都是对稀缺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在整体布局中,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就一定要把握好三个主要标准:一是区域社会需求的多少;二是区域经济供给能力的大小;三是区域已有教育资源状况。简言之,高等职业教育合理布局结构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在合适的地区配置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合适数量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
2、纵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区域内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不同的层次结构。由于教育系统的时滞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般要落后于经济发展一段时间。我国高职教育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主体是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MBA、MPA、工程硕士等专业的持续热招,反映出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需求在不断增强,而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比例不足。笔者认为,当前作为三本的独立学院其实大可以承担这部分的教育任务,依托名校资源,明确定位,培养未来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
(二)微观层面
1、办学形式
高职教育可划分为学历教育部分与非学历教育部分。学历教育一般指院校教育,是一种正规的、长学制的、以学校为主要基地的教育。非学历教育则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特定需要进行的一种短期培训。笔者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这两种形式都要举办,协调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目前对学历教育部分相对重视,对非学历教育的重要性尚认识不足,高职院校承担短期培训的任务很少。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在职人员都需要进一步培训。目前现状,这部分短期培训的任务往往是由企业内部的培训部门或是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来完成的。往往会出现由于社会培训机构的良莠不齐、企业内培师资力量不足而导致培训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其实这部分培训任务完全可以交由高职院校来承担,企业只需提出培训目标,具体的教学完全可由教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较强的高职学校来进行。
2、人才培养
国家规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保证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能将客观规律和原理转化为物化形态的、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是明显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所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然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第一,专业设置。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受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但最主要是取决于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的吻合性和超前性。因为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区域经济结构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专业的确立、调整与改革。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结构变迁与发展是高职教育调整专业的主要依据。在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今天,新工艺、新行业、新职业不断涌现,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专业设置必须把握好灵活性与稳定性两个原则,有计划的设置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需要。
第二,课程结构。高职教育课程结构必须以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受教育者的需求为依据,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为标准,分析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针对职业岗位的要求设计课程。课程内容应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而不是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以学科体系知识为导向;应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根据不同专业来设计出应用和相关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模块,大量吸收与现实、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新知识、新成果;重视地方文化学习、职业潜规则理解与基本人文知识培养。据此,课程结构主要可分为三个模块:职业道德人文教育(注重全面素质培养)、职业技能教育(以实用性为中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注重未来发展性)。
第三,师资建设。我国对高职教育的师资要求是“双师型”教师,即拥有两张以上岗位通行证:教师系列职称资格证和工程师系列职称资格证。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应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宽广的相应知识面;既要有对工作现场的情况十分了解,掌握相关的操作面,也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能讲能做、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这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第四,教学模式。面向区域经济,就不能是纸上谈兵,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有别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是与区域经济结合最关键的部分,也是目前亟待加强的环节。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实习环节直接关系着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实际能力。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以实习教学为主,辅以课堂教学。具体可通过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切实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增加操作实践,减少演示性试验,着力于培养动手能力,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条件成熟的还可以采取“订单培养”的模式。实行地方行业迁动的办学机制,校企联合,通过实践,树立起“校内专业权威、校外行业权威”的观念。坚持面向地方行业的思路,主动将高职教育扎根于当地企业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道德,从而完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
1、王开平.对推进职业教育区域性发展的思考[J].·教研,2006(7).
2、王怀生.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的互动效应[J[.经济,2006(6).
3、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2005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及统筹发展[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