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产学研合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本文从我国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教兴国、兴省、兴市战略的实施,以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等方面对区域高校产学研合作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了论述。
关键词:区域经济 产学研合作 区域高校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同,计划经济是各行业部门按照各自的需要来规划、设计、发展本系统、本行业的生产和科研的。而市场经济是按地区来规划、组织生产和科研的。不同区域因资源、条件、条件、生产力基础、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差异,其经济水平、类型、经济结构也不同,从而显示出地方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强化了经济的区域化发展。同时中央也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在这一大前提下,各地纷纷推出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战略,力促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密切高等同地区经济的联系。
区域高等学校是指同处某一地区的高校群体,关于区域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一般认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区域高校发展缓慢,区域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为了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高校必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
区域高校与地方实行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
促进高校面向社会(市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高校资源由社会需求驱动自主配置,这不仅是条块结合的具体体现,也是科教兴国、科教兴省和科教兴市战略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在这一大前提下,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展与高校联合办学。
学校发展与地区发展相辅相成,学校发展了,地区也能从中受益。地区发展了,就能给予学校更大的支持。美国二战前研究机构主要围绕大型企业兴建,而战后,相当一部分工业科研机构和工业公司则围绕大学发展起来。至今美国已经形成五个主要的地区工业研究中心。还有英国的“剑桥公园”、日本的“筑波科学城”、我国的中关村一条街等,无一不说明区域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轴心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高校产学研合作关系分析
(一)区域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具有开放性
区域高校产学研合作是区域高校中理工科院校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整体效能的体现。其中一些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其产学研合作的范围较广,其立足点定位较高;而一些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的高校,产学研合作能力相对较差。市场经济中产学研合作是合作双方基于利益的驱使,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准则。随着自主权的逐步扩大,高校为尽量多地获取市场资源,在面向本地区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同时,面向区域外、省外、国外开展合作,呈现出明显的开放性。这种开放型的高校产学研合作一方面满足了其他区域发展经济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区域高校为本区域经济服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机会的减少和丧失。
(二)区域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具有优越性
首先,区域高校为区域经济服务有利于高校特色的形成。高校生产传播科学知识,因此,高校在引导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责任重大。其次,区域高校为区域企业服务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高等学校帮助企业培养人才,更主要的是与企业合作进行科技活动,为企业进行专项产品的研究,与企业共同创办生产联合体,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试验,这样才能得到企业界的支持,包括财务上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科技经费大部分来自企业。据2005年统计,8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以及大部分省市都与大学建立了全合作关系,合作开发或转让成果20多万项。同时,又为各地企业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区域高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阻力分析
高技术人才缺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离不开优秀人才,更需要一批具有化知识和头脑的企业家,以及具有企业意识的高层次人才。
对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理解不到位。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约而同的把目光和精力转到了依托产学研结合。但是,一谈到技术创新,总认为只有开发高技术产品才是创新。
投资体系不健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研发投资应以企业为主,政府为辅。很多区域科技研发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以政府为主的政策投资体制,企业在技术创新问题上存在着“等、靠、要”思想,许多企业研发支出提取额不到营业额的1%,政府只好采取政策性鼓励措施,严重影响了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
利益分配存在矛盾。纵观我国发达地区的经济,在推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都把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作为驱动的主要杠杆,知识产权说到底是一个利益关系的再分配。产学研合作是要素重组的过程,各方都是利益主体并具有自利行为,因此,利益分配问题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问题。
加强区域性高校产学研合作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有效措施
高校通过校际联合或合作,以高校团队的优势开发高校名牌科技产品帮助形成有科技优势的企业群体,兴办能带动地方一个行业或一个技术领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校科技产业发挥科技转化功能的捷径。
企业要真正成为生产经营与科技进步的主体。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方式转换的同时,积极组建科技型企业、企业集团,建立和完善企业科技开发体系与技术创新机制,逐步提高对科技进步的有效投人,主动与高校联姻,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高校为开创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办学格局,应及时收集经济建设的信息,围绕本地区、本行业生产技术问题,积极开展科研和技术攻关活动。在承担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的同时,面向社会承担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任务,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以充实科研经费,使科研、教学、服务进人良性循环。
要依靠地区政府正确的预测和决策,政府应鼓励、支持地方高校不断地发明创造出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工艺设备去加强本地企业实力。运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和科技发展规律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要求地方政府、企业和地方高校联合起来,合作建立研究中心,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发展地区经济不仅仅与企业、政府相关,更与高校的积极参与相关。例如,上海市政府于1998年7月公布了《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让“知识资本”参与分配,市和区、县政府设立技术成果转化风险基金,经市政府批准的高技术产业项目在税收、用地、供水排水、煤气增容、供配电等方面给予减少和免收,以减轻企业的负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程。
:
1.蔡克勇.知识经济强烈呼唤产学研结合.上海高教研究,1998
2.谢旭人.产学研联合的现状和经验[J].中国科技, 2003
3.柯森.论区域高等发展中的潜在阻滞因素.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8
4.孟宪民.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