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强化环境管理的对策思路
内容摘要:本文在客观分析浙江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环境治理的理念和经验,提出浙江省强化环境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浙江省 环境管理
近几年,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像烟尘、粉尘、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弃物等12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都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大气环境质量也已基本达到国家的二级标准,主要水系的水质基本保持稳定,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也开创了新局面。这些成就固然可喜,但我们还应认识到浙江省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为0.5亩,不到全国的一半,大大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警戒线。浙江的要进一步,只能走低消耗、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环境管理在保证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通过调研发现,浙江各地市在环境管理方面进步显著,但是,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主导,公众缺乏参与积极性。环境管理不只是政府的行为,应是全社会的职责。目前,政府行为贯穿了环保工作的绝大多数环节和领域,对个人及参与协助环境管理不够重视,公众缺少参与监督环保的渠道。
强制性政策主导,缺乏市场化手段。现阶段,政府主要通过出台一些强制性的政策进行环境管理,较少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没有给予企业足够的激励以协助环境管理。政策实施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了环境管理的成效。
环保产业的发展还有待提高。浙江省的环保产业发展较早,有先发优势,环保产业的基础好,发展的速度相当快,还出现了一些颇具特色、具有一定规模的环保产业群,如玉环填料、诸暨电除尘器等。但浙江省的环保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环保产品单一,环保产业种类单一,注重环保产品的生产,忽视环保服务业的发展。
国内外环境管理经验
国际经验
环境管理做的比较好的国家,如日本、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在环境管理的立法思路上有较大的不同。日本以阐明国家的基本环境政策和理念为重点,对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组织方法和责任义务作原则性的规定,不作具体规定;美国的环境管理立法是从预防源头污染着手,推出了一系列自愿合作伙伴计划,把环境管理模式从强制性转变为鼓励性模式,鼓励企业超越现有的规定和标准;新加坡则强调全民共同参与环境管理。
在环境管理手段方面,环境管理绩效好的国家间存在较多的共同点。首先,严格的立法。虽然不同国家的立法思路有差异,但所制定的法规及标准都非常严格。
其次,广泛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环境管理发达的国家,广泛允许污染许可证和资源配额的交易,征收污染税、原料税、产品税、资源税、排污费、使用费、补偿费等,提供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环境基金,建立环境资源损害赔偿责任,实行押金—退款制度等。
最后就是要强调公众积极参与。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是一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采用经济手段则能对个人和企业有激励作用,鼓励公众协助、参与环境管理。在环境管理较好的国家,公众都具有极强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国内经验
建立综合的环境管理体系 上海市政府建立了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半封闭、循环渐进的环境管理体系,所谓的多目标指不仅重视环境污染的控制、治理,还关注自然生态、生物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合理使用;不只局限于上海市范围,还考虑周边地区和流域;不能仅着眼于当前需要,还要兼顾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多层次是指环境管理分三个层次,即决策层、执行层和服务支持层,决策层负责制定全市环保规划、计划以及规章制度,确定本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项目等;执行层是指各专业委员会和区县政府,负责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关的环保措施;服务支持层是指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决策执行后的结果,运用统计、审计、监测等手段,对执行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反馈信息和,提出改进办法;而半封闭、循环渐进是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再根据执行结果做相应调整,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改进环境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绩效。
江苏省建立了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制度,包括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环境、资源、能源、产业、城乡建设等重要技术经济政策的制定,重大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等内容,涉及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与发展科学咨询制度、部门联合会审制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制度、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可持续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制度、环境保护目标管理与考核奖惩制度、重大决策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培训制度。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云南省同世界银行、亚洲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及德国、芬兰、荷兰、日本、加拿大等外国政府都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先后启动了“世行贷款云南环保项目”、“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全球环境基金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中荷合作云南森林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等一批合作项目,有力推进了云南省的环境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绩效。
近年,天津市以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合作非常活跃,已同美国、德国、日本、瑞典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多边合作关系。其中,与瑞典的第三期合作已经转入了“推行企业生态效益分析和清洁生产技术与设备方面”的研究,与德国某技术公司的二期合作项目转向推广“有效益的环境管理”模式,提高中小企业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并鼓励清洁生产 近年,深圳市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的绿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重视新产品的科研和开发,鼓励清洁工艺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高效清洁的二次能源。
浙江环境管理的指导思想
树立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观
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一直起着主导作用。按照这个观念,只有人力才有价值或具有内在价值,其他非人类的动植物种群只是作为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或工具。当代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都是在这种观念下产生的。
现在,我们应该树立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观,以对待人类的方式对待动植物种群和景观等,不仅要保护公众健康、有效利用资源,还要追求环境公平、体现对非人类物种的道德义务。
以效率、公平、权利为决策准则
保护环境需要巨额资金,从对财政负责的角度看,需要用成本-收益分析的决策方法,有效分配资金,合理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作为环境管理决策的依据,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只关心总净效益,不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分配。决策时若只考虑效率,会导致不公平的后果。因此,决策还需兼顾分配公平。具体而言,环境管理的分配公平包括环境保护计划的公平、环境分配计划的公平、地区间环境问题的公平处理以及代际公平。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还存在一个局限,就是没考虑某些法定的抑或道德上的基本权利。环境管理的决策还应该重视“每个人都享有在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中生活的基本权利”,并把这种权利延伸到人类之外的动植物种群及生态环境。
浙江强化环境管理的对策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实施环境管理是一种低成本的手段,环境管理部门应更善于运用市场的手段,减少强制性行政手段的使用,为个人及企业协助环境管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更多激励。根据“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合理调整环境资源价格,减少或取消补贴;调整现行的能源税,引进新的环境税,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征收消费税,实行差异税收,扶持引导环保产业的;更大范围的实施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给予环境投资项目的优惠贷款利率,推行环保投资的有偿使用。
扩大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渠道
这不仅需要通过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来提高参与环境管理的意思,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热情,扩大参与的渠道。
具体而言要继续加强传统的宣传手段,除了宣传普及涉及环境的法规、方针政策外,还要重视环境知识普及,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宣传工具,有选择地宣传一些兼顾经济和环境利益的正面典型,对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普及环境权的观点,让公众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环境权利,该如何行使这些权利,以及能获得什么利益;大力扶持民间环保社团组织的发展,环境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其合作,让这些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化,降低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充分发挥环保举报热线的监督作用,进一步落实有偿举报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推进绿色GDP核算体系
核算绿色GDP,要建立资源环境的实物量核算,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量核算;加强自然资源损耗监测,统计由资源过量消耗、排放废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及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资源消耗;统计环保支出,包括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和恢复环境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为环保而设立环境管理机构发生的各项费用、降低和改善环境污染的研究开发及利于环保的设施支出;对推动社会进步和造成社会无序和发展倒退的“支出”进行区别统计。
发达国家常用“公众评估”的办法核算绿色GDP,也就是由相关的专业部门和较独立的咨询机构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调查公众对生态影响的评估,然后公众的评估意见,并作为绿色GDP的补充。
推进环保技术创新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源消费结构,坚决遏制部分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现象,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重污染产业的发展,逐步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
积极扶持无污染、轻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视生态建设,发展绿色农、林、牧、渔产业,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环保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环保科技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环保科技的投入,增强企业自主研究开发水平,组织开展技术和装备攻关,提高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水平。
加强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扩大对外交流领域,努力发展同世行、亚行以及发达国家的合作关系,有力推动浙江省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开展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通过同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共同实施环保合作项目,利用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环境管理理念,进一步推进浙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