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回顾与前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6-25

回顾200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对过去一年最形象的概括。

前瞻2004,洋溢着灵动的猴年里,中国更加繁荣本刊记者曾金胜“回首盘点2003中国经济,舞姿或许还欠优美,但最终跳出了让世人惊喜的曲线。”这句话足以概括过去一年我们历经坎坷和波折,经历严峻考验后取得的骄人成绩。

如果盘点一下2003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太多了。既有SARS、灾害、贸易争端这样的风浪,就业、三农、土地这样的难点,也有振兴东北、国内生产总值GDP这样的亮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选择了两个关键词,严峻考验和重大成就。的确,我们在考验和成就之间,经历了少有的波折。甚至经济界的权威人士对经济增长,也一时难以判断。这实在是一个大喜大悲的一年。SRAS、淮河洪灾、反倾销……天灾加上人祸,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然而,正应了一句古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跳跃中国“经济数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风雨后的彩虹是这般绚丽多姿,令人心动。

虽历经SARS疫情、伊拉克战争等重大不确定因素,2003年中国经济依然令人惊喜地进入“上最好的时期”。无论是综合经济实力、国家财力状况,还是人民收入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却是最权威和最有说服力的。让我们先看看2003年那些令人激动的“经济数字”,解读它背后的涵义。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据,我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其中GDP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十余项宏观经济统计数据,都达到了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率、出口增长率等数据,更分别创下了10年和24年以来的峰值。这表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步之年,人民群众能享受的财富有了新的增长。这还是经济起飞的一个崭新起点。以此为标志,无论是消费结构,还是投资结构,从此将进入加速升级的轨道,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无疑会大大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最核心的指标。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了11万亿元的新台阶,而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10万亿元。这说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不仅总量在扩大,而且积聚1万亿元增量所需要的时间在缩校经济学家关于中国经济总量追赶世界发达国家、世界排名不断跃升的预言正在逐步演化为现实。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经济在四分之一世纪里取得9%到10%的年均增长,这样的奇迹在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

2003年我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收3000亿元。无独有偶,被称为“真金白银”的财政收入在2003年有了突破性增长。2003年,中国财政收入突破2万亿元。财力的日益雄厚,使得国家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支持和西部地区,在解决吃饭问题的同时,可以有更多的本钱搞建设。

经济增长的速度固然重要,经济增长的内涵更值得人们关注。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活力对经济的推动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的体制性条件进一步完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由政府和国有主导向市场主导平稳过渡。

经济体制改革风云激荡

在风云激荡的改革长河中,新世纪开局的第三年无疑是里程碑的一年。

2003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完善体制第一步。

从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到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改革像一根红线贯穿全年。

2003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多个方面展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资委的成立,《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统一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基本确立。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范围展开,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进一步打破。分业监管体制继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利率市场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等多项金融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民航等垄断行业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及银监会挂牌,不但合并了交叉的职能,而且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的职能对各部门进行重新排序,使机构在制定平等游戏规则的同时,真正扮演一个权威而公正的裁判。

踏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3年中国经济在繁荣的背后,也留下了不少悬念。从能源的电荒、煤荒,到粮价上涨与土地大量圈占,从经济增长与股市低迷、失业增加的矛盾,到困扰北京等城市的拥堵,从三农与农民工欠薪问题,到金融改革与不良资产增加,到国企改革与国有资产流失等等。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新一届领导通过抗击非典,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要注意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样,一定会跌跤的。反思SARS,中国人民获得的远不止这些。全国上下更加深切感到: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当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万事开头难。一些因不均衡而产生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既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也是改革发展的难点。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围绕“人”去考虑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是国家全面进步的标志。

前瞻2004,将踏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4:中国资本市场第二春

2004年2月1日,这个原本平淡无常的周末注定让很多人彻夜难眠。当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这份5000字的短文足以让两年多来在股市苦苦求索的数千万投资者凝神屏气。

《意见》以权威的方式提出了中国股市全流通的基本原则,即要尊重市场、有利于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和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利益,这就为解决中国股市中三分之二的股份不流通问题开辟了道路,也为纠正以往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种种错误和失误创造了必要和重要条件。

《意见》明确提出了健全市场体系和丰富证券投资品种的改革任务,把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统筹考虑,是对中国资本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全面调整的最为积极的政策信号。

《意见》倡导中国资本市场成为有效率的市场,将强化市场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原则并且会加快市场的文化裂变,从而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与社会环境。

资深人士认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是中国开始实施积极股市政策的总纲领,是中国资本市场开始第二次革命的宣言书,是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推进制度创新和实现制度跨越的行动指南。可以预言,中国资本市场各种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将会极大地改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并将使内生变量逐步成为市场发展与完善的主要决定因素。

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二个春天是否将来临,人们拭目以待。但业内人士的内心充溢了满心的期待和憧憬,他们对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倍增。1月29日,猴年开市第一天,沪深综指分别上涨1.76%和2.58%,两市涨停个股超过60家。猴年开市第一天,沪深股市便给投资者来了一个开门红。这是自去年11月中旬行情上涨以来出现涨停个股最多的一天。节后行情的走势相当强劲,走出2003年股市几乎痛不欲生的低糜。今年的股市有什么故事,我们不能未卜先知。但这开市的“红包”无疑是个振奋的好消息。

新经济政策令人瞩目

猴年伊始,中国新经济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即将出台,也令人瞩目。

2月1日,《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人民银行法》修正案和《商业银行法》修正案3部正式施行。作为中国银行业一部全新的法律,银监法明确了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范围和职责。

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序幕将在2004年缓缓拉开。增值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这三大税种将率先改革。消费税、物业税等税种的改革也将适时推进。

按照国资委立法计划,《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暂行规定》、《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办法》、《企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办法》、《重要子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办法》及《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暂行办法》等尚未出台的诸多关键性法规,2004年有望出台实施,从而进一步完善国资管理体制的法律基矗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新的经济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将产生巨大的原动力,为2004中国经济的艨艟巨舰远航助力。

猴年,从来不缺乏灵动。中国经济亦如是。

不觉间,我们已迎来新中国第五个猴年。1956,1968,1980,1992,2004,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去四个猴年几乎都是共和国的重要节点,也是社会、经济、人文发展极富标志性意义的拐点。五个猴年就是半个多世纪,中国经济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体制从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生活从温饱走向小康;国家社会从半封闭走向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格局。这个新的猴年,也将承载国人更多的期待。

还是早春,我们已经嗅到了春天,中国经济的春天气息。尽管发展中的中国要面对禽流感,要面对三农问题,要面对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不论明年中国经济具体增长情况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2004年又将是中国经济大发展的一年。走在猴年的金光大道上,中国经济必将踏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