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还将持续缓慢增长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姚家祥 时间:2010-06-25
 【内容提要】文章认为,当前,从消费内在运动方式、我国的特定阶段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消费国情”来看,我国消费还将持续缓慢增长。  

 【关  键  词】消费运动特性  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  社会环境的特殊“消费国情”

 今年以来投资逐渐冷却,但消费没有相应热起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经济界很多人士把我国当前的消费问题归结为消费不足的问题,提出要竭尽全力刺激消费,提高消费。我们认为,这种描述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不利于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国消费缓慢增长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是由消费内在运动方式、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消费国情”所决定的。
  1、从消费内在运动方式看,是由消费本身的运动特性决定的。
  第一,消费需求层次或等级的内在运动特性。
  消费和生产是无止境的。随着经济的增长,便会出现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出现一种明显的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层次或等级,他们既有基本消费需求和补充需求(可称为第一类消费需求),也有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和边际需求(可称为第二类消费需求)。第一类消费需求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想继续在某一个水平上工作和生活所必须满足的需求。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它们都是客观的数据,它们不可能被任意地改变,它们的些微变化也不会引起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动;第二类消费需求可以归入大多数较高级食品、饮料、衣服和居住设备,最精美的文化,“闲暇”和服务,私人汽车及其它所有消费品和服务。由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不均衡及其复杂发展,它们常以异步方式出现。第一类消费需求和第二类消费需求的区别所表现的是一种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社会文化选择,而不仅仅是大众化现象。
  消费者当中的消费需求层次表明,人类消费需求不仅有生理的基础,而且有社会的基础;它不是任意的,不是由任何市场力量、专制官僚或者专家集团决定的,它是由消费者自身的经济状况来决定、通过消费者自发或半自发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某一层次的消费者,其喜好、需求与期望都是相对稳定的,其中的些微变化不会引起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动;由第一类消费需求上升到第二类消费需求有一个量变中的量的积累过程(当然不排除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它不可能无限制的持续增涨。这些都决定了消费本身就是一个缓慢的增长过程。消费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第二,边际消费倾向的内在运动特性。
  消费的倾向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问题。现在城市的边界消费倾向大概在0.72%,是0.85%,每增加一块钱,城市人花掉0.72元,农村人花掉0.85元,从这个数据来看,越有钱的人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根据消费倾向递减,富裕阶层存在明显的高储蓄和低消费倾向,低收入阶层虽具有高消费倾向,但缺乏购买力。
  当前社会收入差距总是呈扩大的趋势,表现为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当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整个社会的不均衡消费也就越大。有钱的人越发有钱之后,边际消费就会越来越少,有时候边际消费甚至为零,而低收入阶层恰恰是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群体,当他们越发没钱的时候边际消费也会下降。收入差别的扩大必然带来边际消费倾向下降。2004年财政部科研所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基尼系数已高达0.458。随着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当前消费整体上的持续缓慢增长将不可避免。 
   2、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看,是由我国经济从轻纺阶段过渡到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特性决定的。
  第一,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具有投资率高和消费率低的特性,表现为行业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加工度高、中间产品多、增长持续时间长等。
  在这一阶段要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因而投资率较高有其合理性。在GDP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率过高消费率就必然过低,消费当然就不足。过去,我国就长期存在固定资产投资率过高的问题,到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以后这个问题会变得更加必要和严重。我们在理论上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第二,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还具有资金和技术密集的特性,表现为吸纳就业能力低。
  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经济快速发展不一定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在某些行业甚至就业人数还绝对减少。上世纪80到90年代的轻化工业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安置300万人就业。而在目前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只能安排70万人就业。
  随着重化工业过程的推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能带来就业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这将直接影响到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缓慢增长成为必然。具体情况是:从就业的情况看,2004年新增城镇劳动力为65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为1000万,下岗再就业压力可能为400万,当年就业压力为2000万左右,加上2003年向2004年结转的需要就业而未能就业的,总量达6500万。预计今年,GDP增速将放缓0.6至0.7个百分点,依据经验,将会相应减少60至70万个就业机会。就业增长的放慢或减少必然带来社会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减缓。从收入的情况看,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远远低于经济增长。近几年GDP平均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利润增长40%,但是收入增长不足10%。
  政府在增加就业、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决定了在我国消费持续缓慢增长还将有一个时期。 
  3、从我国社会环境的特殊“消费国情”看,是由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不完善决定的。
  第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必将在一定时期内影响消费的增长。
   依据发达国家经验,后工业社会消费的稳定和提高主要依赖于第三产业的持续扩张。我国第三产业的经济比重迟迟难以提升,2004年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仅为1/3;占GDP的比重仅为33.6%,与世界平均水平(64%以上)和发达国家(其中美国为76%)的差距十分悬殊,并且也低于发展家45%的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目前,我国消费性服务的规模、种类和质量都不适应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的需要。第三产业这种发展状况的改变是个缓慢的过程,这必将在一定时期内影响我国消费的增长。 
    第二,我国改革转换时期的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改革还没到位,抑制了消费的增长。
  突出的问题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不能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如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和养老保险,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的福利支出全撤掉,教育自己负担、看病自费、福利分房取消,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又没有到位。两者之间的错位使得居民心里老是忐忑不安,不知道未来预期,使得城乡居民难以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预期的不稳定导致居民储蓄意愿强烈。与此相联系,是社会公共品投入没有跟上,一系列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体制改革较为集中和简单,加大了居民的消费成本。如教育体制改革后,政府对教育的社会公共品投入没有跟上,使教育产业化不适当地扩大到义务教育领域,加大了基本教育的成本支出;医疗体制改革后,政府对医疗的社会公共品投入也没跟上,使医疗产业化扩大到基本医疗领域,医疗保健服务价格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取消福利分房后,大批新公职人员的货币化住房工资没有得到合理的制度性安排,有的地方与当地房价相比货币补偿过少等等。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其社会公共品投入到位,增加覆盖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决定了我国消费缓慢增长的状况不可能很快改变。 
  第三,我国消费市场秩序混乱,消费安全无保障,消费瓶颈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抑制了消费需求。
    目前影响消费环境的因素较多,表现为:一是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屡禁不止。二是大城市消费瓶颈问题越来越突出,如堵塞、电力和水资源紧张、公共消费设施不配套等问题。三是以虚伪广告为代表的虚伪宣传。一些经营者采用虚伪宣传引诱消费者上当,这种现象在保健食品、美容等行业尤为普遍。四是价格欺诈。一些新兴消费领域如商品房、医疗、汽车、电信等价格问题越来越突出,价格缺乏标准和透明度,价格欺诈现象时有发生。五是强制交易。一些公用事业单位和垄断行业经营者,利用其优势地位,采用合同、声明、通知或告示等形式,单方面设定消费者义务,强制消费者接受商品和服务项目。六是消费纠纷解决不及时,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及时的保障。七是流通体系不畅、居住环境恶劣、通讯不便利、信息不对称等也是制约消费的一项重要因素。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安全消费的良好环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不能指望在短期内解决消费瓶颈问题来促进消费的全面快速增长。
    总而言之,我国消费还将持续缓慢增长,对此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 

 【】
  欧新黔/发改委力推服务业/投资/2004.07.30. /
  李佐军/中国进入重化阶段的七大理由/上海证券报/2004.08.18./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七大因素左右居民消费增长/上海证券报/2004.10.15./
   明明/增收减税 国家用财政杠杆撬动消费/参考报/2005.03.14./
    樊彩耀/2005年消费需求趋势判断/ 国宏网 /200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