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民间规约及其文化传承(2)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一)历代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民间规约的文化特征
探讨我国历代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民间规约的文化特征,首先,离不开从总体上对民间规约作为习惯法的法文化背景的剖析和阐释。上农业文明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过度开发而带来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又反过来了人类,使历代有识之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呼吁或史不绝书,或音不绝途。其次,离不开对民间规约的民俗文化底蕴的发掘和省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民间规约的发生和发展与历代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生相伴、紧密相连。总之,我国历代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民间规约既具有宗教仪规的神秘性和旧规先例的强制性,又具有乡风民俗的群众性和维权予夺的功利性等等。
1.宗教仪规的神秘性。
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国度,历代各民族民间都充斥着”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意识和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灵物崇拜、鬼魂崇拜等观念。从大量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的田野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历代各民族群众的宗教祭祀、集会庆典等大都在诸如神山、神林、神湖等地举行,神树、神石、神鸟等作为崇奉祭祀的圣物与神灵的象征,受到历代各族群众的崇奉和祭拜。如地处川西北山区的羌族群众历来崇奉白石和大树,其多数群众性活动都在神林内的白塔 (白石砌成)旁举行。据调查,直到1984年,茂汶县黑虎乡